传统农村与新农村景观规划分析
时间:2022-10-24 10:09:02
导语:传统农村与新农村景观规划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农村的发展建设离不开景观规划的研究,通过长期的分析表明,陆地植被覆盖度、水体的可接近性、景观色彩数量是大众审视乡村景观美感中及其重要的元素。与此同时,景观小品、视野开敞度等因素对新农村的景观建设也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只要注意景观的美感,同时也需要将更多的人文元素结合到景观规范中来,这些都可以提高建设的基本内涵。如此分析表明,景观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整体面貌,但是仍有一些传统自然村的景观样本在景观评价中获得了较高的得分。通过研究可以很好地促进新农村景观规划的建设水平,为未来新农村的建设服务。
关键词:农村景观;景观特征
1研究背景
我国的社会发展是农村发展的基本缩影,在我国有无数个不同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只是注重经济建设,对人文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城市浪潮冲击的今天,农村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老去”,面对这一局面,在建设中人们既要发展新的建设内涵,同时也要继承过去的优良基因。面对社会的巨变,农民的思想也正在发生着急剧的转变,在村落的设计中对村落的环境、道路、住房等内容,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农村建设问题逐渐凸显,在新农村景观建设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千村一色,大多数的乡村建设效仿城市景观,这种效仿欠缺时代性和可持续性,这些设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景观设计工作的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迎来一个新的历史局面,面临新时代下的传统村落该何去何从,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传统和现代这对辩证统一的关系的问题。
2研究进展
我国的景观评价发展起步较晚,成果也没有国外那么突出,尤其是我国的农村景观建设,研究的层次更是极其浅。近年来我国对深林等公众景观的研究增多,通过定量研究对森林美学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评价标准,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美感。在研究过程中有很强的局限性,尤其是针对农村环境的评价,研究价值较小,所采用的评价因子也没有办法实施在农村的景观评价中来。通过研究表明,我国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与城市景观规划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未来我国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农村景观的建设与比较,分析出不同的地区所处的不同环境,区分景观规划的建设模式。
3村落景观特征
村落的景观规划不同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规划,村落景观规划中包括地形要素、植被要素、地貌要素、建筑及景观小品要素等。这些景观要素可以提高审美的作用,新农村景观建设是以保护自然村的基本景观为前提,增加新的景观要素建设方式的景观建设。原有的自然村具有自身的景观特征、形态和行为内涵,但是管理比较粗放,人口密集度较小,服务集中性较低,没有完全发挥出景观建设的自身优势,所以在村落景观健身中存在依据景观科学、景观环境规划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进行建设的观点。打破了原有的自然村建设规范,将过去与现代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村原有的优势,结合新的环境规划理念进行建设。传统的自然村,是城市以外的人居区,其总体景观格局是由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所组成的景观实体,是一个综合的个体,不能分开研究某一特定的环境因素对景观建设的影响,只有将总体与局部相结合,综合考证环境建设的各种因素,尽量降低人类的干扰,增强村落本身的人文气息,才能更好地为农村景观环境建设服务。农村景观建设的景观要素是在乡村的一草一木,它们是完全自然的个体,所以在设计中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盲目融入经济因素。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乡村未来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人们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对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视。
4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建议
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过去传统的城市规划有所不同,尤其是在人民提倡回归自然的今天,在新农村景观规划的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与视觉要素的结合,在保证原有的自然景观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更加现代的景观规划活动,这充分体现了说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新的景观规划中要考虑到原有的环境要素,从水体、树木、植被到人居,人文关怀要融入规划设计的过程[1]。设计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加强环保意识,提升农村环境设计规划的总体质量,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各个地方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提升当地景观建设的真实性,丰富其文化内涵。
5结语
通过分析农村景观规划建设,从一定意义上可以为未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可以找出我国农村景观建设的不足之处,提升农村景观建设规划的合理性,从而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加快改进我国农村景观规划建设落后局面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农村生态境,2001(1):52-55.
作者:石宇 王齐一 单位: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上一篇:碳排放交易中自愿减排抵消机制
-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土地整理症结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