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下新农村建设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09-27 09:41:53
导语:城镇化下新农村建设困境与出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的建设也开始逐步迈向现代化,这样,才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农民也能享受到城镇基本的公共服务。而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难题,因此,解决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的建设难题,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完成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现代化
1前言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步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时期,党中央提出要建设新型农村,为破解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找到了切入点,各地方也希望通过新农村建设,发挥其平台作用,来有力地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然而,我国新农村建设尚处于探索时期,国家层面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新农村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何加强新农村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建设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的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选择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来提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般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2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困境
2.1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困境。2.1.1建设资金匮乏。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不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城镇将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而此时要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农村,有待建设的设施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颇多,要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仅依靠政府投入的资金,如与建设新农村的资金缺口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资金的缺乏,导致新农村的建设无法全面开展,即使部分农村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完成了一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但资金的缺口,使得农村不仅无法开展后续的建设,就连已建设完成的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也无法保证,如道路破损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在我国已有的试点新农村建设中,建设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是政府拨款,没有形成稳定的、多元的融资渠道,这样既不利于新农村的实际建设,同时,也不利于新农村项目的推广。在试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除了资金严重不足以外,如在实际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在建项目不符合新农村实际需求,项目建设时间与新农村建设时间不匹配等问题,同时,在资金筹集方面,由于政府拨款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协调,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因此,政府拨款的效率也并不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2.1.2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在我国城镇长期的发展中,城市与农村已经拉开了非常大的差距,虽然在近几年,城市与农村在收入等方面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在公共设施、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则差距较大。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除了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设,也需要在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软件方面进行建设,为农村居民提高良好的公共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从方方面面打造与城市相差无几的、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2.2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困境。2.2.1忽视历史文化传承。在我国已有的试点新农村建设中,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文化丢失的情况,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完善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但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只考虑到了器具的现代化,而没有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在规划设计方面也有些不足,这就导致建设完成的新农村失去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如“一条马路两排房”样式随处可见,真正应该在农村中体现出来的田园风光、地方特色却毫无凸显。2.2.2居民素质有待提高。在试点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居民的配合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居民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如将新农村建设看做是政府的“面子工程”,没有意识到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密切的利益关联,因而热情不高,配合度也较差。而农村居民作为新农村的主体,新农村的建设和完善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引导,改变他们的错误观念,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强化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新农村的建设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第二,引导居民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来,让他们在建设中积极反馈自己的利益诉求,让新农村的建设真正符合居民的需求。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居民的积极性不高,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不高,这样不仅可能导致相关设施的建设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不利于新农村项目的长期发展。2.3新农村建设的法制管理困境。2.3.1政府社区管理职能失位。在试点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的政府出现了职能定位的错误,导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政府相关部门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重管制,轻服务,以强制性行政命令引导新农村的建设,这就使得人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接受度不高,进而导致建设进度慢,效率低下,甚至引发了严重的官民对立问题。如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房屋拆迁作为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部分政府为了提高效率,对存在问题的居民房屋采取了强制拆迁措施,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舆论批评,这不仅不利于新农村项目的建设,甚至影响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两者之间的对立。“管制型政府”一方面能够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在另一方面,却让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更远,让居民失去了参与到社会建设中的兴趣,削弱了其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开展社区居民自治。因此,现阶段政府的职能失位,对新农村的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对新农村整体的建设也造成了影响。2.3.2后续管理工作缺位。部分优秀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区域,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农村整体的建设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新农村建设完后的后续管理工作缺失。在新农村建设完毕后,部分居民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纠纷,如土地纠纷,就业安置,等等,新农村的文化氛围也需要引导。要解决新农村建设后遗留的问题,就需要将后续管理工作做到位,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安排,如居民之间的土地纠纷,来源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矛盾的不重视,这就需要前期重视已有的土地纠纷,进行调解和疏导,避免问题拖延下来;对于失地居民的就业安置问题,需要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时进行充分的规划,劳动人口和就业安置岗位,不能进行盲目建设,更不能使得农村劳动力剩余,这样不仅会影响相关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影响新农村的和谐稳定。新农村缺乏政治文化氛围的引导,就需要政府在建设时和建设后进行有效引导和宏观调控,使得政府对新农村的管理和服务能跟得上新农村的发展,避免两者的缺位。
3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出路
3.1以城乡一体化思想引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城市的支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资源,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城市和农村是一个整体。新农村的建设,也应该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将城市和农村看做一个系统中的两个方面,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两者之间功能的互补性,高效利用各种资源,建设与城市经济结合的新农村。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城乡一体化概念的主要内容有城乡政治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社会一体化等。一体化的提出,强调城市政治、经济、社会与乡村政治、经济、社会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新的阶段,是城市与它的郊区相互融合的体现,其融合包括例如城乡人口、技术或资本等的融合,逐步完成城市与郊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等的协调发展。3.2完善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互动的管理体制及政策。目前在我国实行的城镇管理体制,已经不适用于新农村与城镇互动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我国政府针对这个方面作出一定的改变。在城镇的发展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很有必要的,但在过去城镇发展中,政府的职能则更倾向于以行政区域为分割线,进行区域性干预,在新农村建设的现阶段,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农村的发展需求,因此,政府应该将宏观调控转变为一种服务职能,以“城乡一体化”的角度,促进城市和农村产业的融合,在创造公平、工作、公开的发展环境的前提下,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这就需要对我国目前实行的“市管县”体制进行改革,以减少行政管理层次为目的,调整行政区域单元,由“市管县”逐渐过渡到“省管县”,对不同层级的职能职权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扩大行政管理幅度,让行政管理体制往“扁平化”方向发展,减少审批制度,加快市镇上下级领导决策、执行等行政过程效率。3.3提升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科学规划设计。前文提到,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而新农村需要进行建设和完善的项目较多,政府提供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因此,为了改变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需要增加建设资金来源的渠道,在政府引导下,实现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多元化引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农村居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让社会闲散资金能够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来,吸引更多投资。完善新农村建设资金引入机制,首先需要明确投资与收益的相关性,做到谁投资,谁受益,只有这样,社会各界才能放心进行投资。在此基础上,由村委会和企业代表共同对建设资金进行管理,做到透明公开;其次,在“城乡一体化”的环境下,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改善农村发展环境,这样,不仅可以加大新农村建设对投资的吸引力,同时,也有利于更好更快地完成新农村的建设;此外,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同时实施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保证新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建设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向社会筹集到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完成新农村整个项目的建设,同时,在村委会和企业代表的联合管理与经营下,保证新农村各项资源的高效使用。前文提到,目前试点的新农村建设中,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文化丢失的情况,建设完成的新农村失去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要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政府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前重视规划和设计,根据农村的特色,以及“城镇一体化”的战略,对新农村的人口结构、分布、劳动力等诸多方面进行详细的考虑。在保留农村原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前体下,对农村的社会规划和产业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让新农村居民既能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水平,也能使得新农村保持原有的田园风光,将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加以传承。避免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作者:张郃 李方维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曾福生,吴雄周,刘辉.论我国目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形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01):19-23.
[2]吴杨,丁家云,杜志雄.基于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J].管理学报,2012(03):376-379.
[3]徐光平.“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东岳论丛,2011(08):156-160.
[4]张磊.试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并行发展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1(09):48-53.
[5]李杰义,郑文哲,郑小碧.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路径与对策—背景、现状与研究框架[J].农村经济,2013(03):41-43.
[6]周志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 上一篇: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下农业合作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