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心理健康如何促进学风建设

时间:2022-07-21 03:45:37

导语:调节心理健康如何促进学风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调节心理健康如何促进学风建设

摘要: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习生活、个人情绪、社会适应行为、家庭等四方面调研了学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探讨心理健康与学风建设的关系,提出以心理健康为辅助,促进学风建设的具体举措,要营造优良学风,注重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促使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风建设;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选择到内地高校就读,各大高校学生的互融互汇现象也越来越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大学的学风建设情况。学风即学校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它不仅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会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影响[1]。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在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2],这种差异会进一步影响他们与内地学生的交往,使他们的交际范围一般被限制在与自己生活习惯、求学经历相同的同民族同学中,从而导致内地高校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不容易融入大学集体生活等问题。不仅如此,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以后,在衣、食、住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均可能产生不适应。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进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适应大学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多方面系统研究,确保了分析的可信度和准确度,规避了不同因素可能对结论造成的影响。

1.1调研对象

选取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内所有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为样本,其中,男女生均包含,取样具有说服性。健康情况统计信息。问卷分别从学习生活、个人情绪、社会适应行为、家庭等四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影响的原因调查。设置了压力来源、父母或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了解程度、是否对未来感到迷茫困惑、心理状态感到不适应的方面、遇到烦恼事情的处理措施等问题,并了解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与其他民族学生的生活交际情况。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学习生活

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部分,学习是学生的核心任务。为了解山东理工大学新疆籍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问卷设计了“影响你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你觉得自己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方面”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认为压力来源于学习和作业,家庭期望较高占比15%,人际交往占比20%,其他占比15%。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不仅需要适应在生活方式、作息时间、饮食习惯上的变化,还要适应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变化,这也是半数学生选择压力来源于学习和作业的原因。

2.2个人情绪

良好个人情绪的表达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目前,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背负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父母对大学生期待过高、社会竞争激烈等都会使大学生处于紧张状态。关注并正确处理大学生的个人情绪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在学生的心理状态调研部分,半数学生心理状态健康,无低沉消极思想。但数据显示,40%的学生出现过情绪低落,闷闷不乐,遇挫折易发脾气的状态;25%的学生出现过懈怠冷漠,对事物缺乏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的状态;25%的学生对于人际交往退缩回避,内心渴望广泛社交却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另有5%的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待事物有畏难心理。引导学生转变消极的心理状态是目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驱散内心的阴霾方可助力他们更愉悦地度过大学生活,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在涉及是否对未来感到迷茫时,约半数学生在相当多的时间内对未来感到迷茫困惑,25%的学生小部分时间迷茫,30%的学生没有或很少时间有这种感觉。可见,开展心理辅导和指引等措施帮助学生走出迷茫、化解困惑极为必要。

2.3社会适应行为

为了解学生在社会适应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问卷设计了“在大学生活中,你存在以下哪些方面的不适应”“如果遇到烦恼的事,你会怎么做”等问题进行调查。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内地高校学习,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难题,如:语言交际、生活习俗方面的不适应,不同于本民族社会文化背景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思维形式的不适应,原有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导向与新环境中的新要求存在差异的不适应等。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高校适应性良好,无不适应情况。极少部分学生在语言交际、衣食住行、生活习俗及价值观方面存在不适应。由此,高校教师及辅导员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开展有效疏导,保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问卷专门设立了针对烦恼处理方式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新疆籍学生在遇到烦恼时会积极寻找解决方法,通过向家长、教师或知心朋友诉说、做运动、听音乐或写日记等渠道合理宣泄。但仍有少部分学生选择独自把烦恼装在心里,这样做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养成孤僻的性格。

2.4家庭方面

在父母或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方面,65%的学生表示父母或教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十分了解,30%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5%的学生表示了解很少。这说明大多数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比较受到家长及教师的关注,绝大部分父母和教师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这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了温暖的氛围。但是,存在极少部分父母和教师对学生本人在校生活了解很少,这不利于学生的烦恼倾诉与身心发展,需要家校加强沟通交流。

3研究结果在学风建设中的应用

山东理工大学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中,始终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坚持从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争取为其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3.1加强组织管理,重视学业指导,关心学生生活

针对部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障碍以及学习基础薄弱等原因带来的学业压力问题,学校教师及辅导员应该积极引导并帮助解决。指导学生正视学业差距的客观存在,帮助分析学业压力的具体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如:通过优秀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教师课外辅导、一对一学习帮扶等活动进行学业帮扶。同时,考虑到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互动需求,可以将各民族学生整合到一起,进行小组组队学习。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定期开展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座谈会,这样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能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座谈会及时发现问题,并精确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教育措施[3]。在学业成绩要求上,可根据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相关课程考核标准。

3.2尊重民族习俗,提升学术氛围,促进文化交流

优良的校园学术环境氛围具有引导和激励的作用,能够促进学风建设。提升校园学术氛围对于学生塑造健康心灵、陶冶人文情操、铸就坚强意志等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大宣传弘扬校风校训的力度,加强寝室文化和书籍资源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学术氛围,促进学风建设。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考虑到各个民族学生对于互动交流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以及课外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

3.3家庭学校互助,加强沟通交流,关注身心成长

家庭教育是学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分批次联系学生家长,加强沟通交流,让他们更加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欢迎家长为学风建设工作提出宝贵意见。鼓励家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子女,协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做好家庭教育,适当激励,合理惩戒。要在重视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让子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未来的机会和挑战。

4结语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成为高校在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课题。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使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条件,更是建设人才强国的时代呼唤[4]。高校要营造优良学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人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适应大学生活,在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上,高校仍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5]。

作者:史金丽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