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效果提升策略

时间:2022-11-15 10:53:14

导语:高校学风建设效果提升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学风建设效果提升策略

一、德育优先是学风建设系列活动效果提升的基础

德育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教育者应始终把学生的德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学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在学风建设活动的设计初始,教师要把德育融入学风活动的各个环节,包含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等,引导学生做新时代的大学生,教会学生“做明理人,讲真诚话,办靠谱事”,将德育对学习风气的引领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此增强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的内涵,切实促进学风进一步优化,从而提升学风建设系列活动效果。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杰出老校友回母校”活动,将其作为开展学风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常规品牌活动,使在校大学生有机会学习杰出老校友的优秀品质,激励在校大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勤奋务实、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引导学生践行优秀大学生行为标准,促使其秉承优良的学风,从而切实保证学风建设系列活动效果。

二、学风建设的活动内容应考虑如何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最大限度长才干、长见识,让学生感受到外界的刺激,从而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自我提升。根据笔者的实践研究,有以下实施途径。第一,学风建设活动过程中,融入“1+N+M”多证制职业引导,即1个毕业证书,N个职业证书,M个竞赛作品。辅导员将每个专业能考取的资格证书及可以参加的竞赛内容列出清单,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培养方案拟定成果目标自由选取,使学生能够提前明确大学各阶段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技能及学业成果,每年的学风建设活动月都可以围绕这些竞赛开展活动,如学生围绕bim制图设计、利用计算机立体测图、专业软件竞赛等。室内环境设计、室外园林设计等举办多次学生作品展,学生在毕业时收集、装订并设计好自己的作品,从而提升自身在就业领域的竞争力。第二,活动过程中要想办法解决辅导员不懂专业导致无法指导的难题。目前,新入职的辅导员可以尽量选配专业相近的教师担当,他们对学生专业问题比较熟悉,可以进行现场指导。辅导员也可以搭配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兴趣小组的导师,举办小型专业竞赛。在国家测绘大赛中,辅导员也应参与其中,承担学生心理调适的任务,成为指导教师。有的辅导员成为学生考研指导的行家里手,可以对有考研想法的学生进行报考指导,如考哪所学校、哪个专业、近几年录取的分数是多少、考试知识点是哪些、有哪些校友可以咨询等。遇到需要调剂时,辅导员也可以帮助学生给各高校打电话咨询当年的调剂情况。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设计竞赛、科技制作与创新比赛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目的。

三、学风建设系列活动设计应强化学生的奋斗精神

高校教育应重视养成学生的奋斗意识,在奋斗中塑造健全的人格。进入大学,很多学生误以为可以松口气,本应学习的最好时光变成“混日子”“混文凭”,久而久之在学习上缺乏韧劲,思想上缺失奋斗精神。鉴于此,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学风建设活动合理地对学生增负。如以“学风建设活动———十佳自习室”为例,如何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中融入奋斗精神,其实就是帮助学2019年10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抓起。活动前可培养学生自律慎独的品质,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讨论如何上好晚自习的建议书和承诺书,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奋斗精神。具体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采用制度规范,并选举组长。组长由评选的优秀学生标兵担任,鼓励他们发挥“啃骨头”的精神,坚持每晚搜集积极向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周总结探讨更好的经验。辅导员及这些学生干部动员带领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教室、走进图书馆,主动探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有效提高了整体学风。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进一步完善学生带头人的奖励制度,加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等在奖励机制评价中的积极导向作用,不断完善能做好并愿意承担这些工作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四、学风建设系列活动过程应多方配合、共同发力

高等教育在已经稳定和规范化的培养方案基础上,通过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实现需要达到的目标。由学生自主建立的个人发展规划,结合专业教学团队的学业引导,并通过学生教育部门对学生个性化档案管理,加上动态调整机制,逐步使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完善体系。但要完成好这项工作,不但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积极配合,更需要教育者研究教育本身,精准培养,高校应着重研究如何深化做实教育者在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员育人效果,形成从入学到毕业贯穿培养全过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工程,做到各阶段教育者目标明确、各阶段任务清楚。第一,活动指导工作可由三位教师负责,分别是思想指导教师、学业指导教师和个人专属导师。三者责任分工明确,有效强化活动效果。思想指导教师负责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整体的积极性,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难题,参与合适的素质训练和德育模块活动;学业指导教师专门负责给学生学业提供建议,如选什么种类、报哪些竞赛;个人专属导师负责联系接洽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资源等。如何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专业能力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的作用,这一课题也已经摆在师生面前。第二,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挖掘积攒校友资源,除返校开展讲座以外,可让更多优秀校友录制小视频,就某一个专题谈一谈毕业后的个人感悟,用网络家园平台设置校友风采栏目进行展播,尝试用优秀校友的感召力让学生提起奋斗精神。这些校友有的在企业已经成为高级管理人员,有的已经在国外建功立业,他们感恩母校的培养,并用他们一路走来的奋斗史告诉学生应该在大学学习什么、锻炼什么、掌握什么,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规划大学生活,激励引导大学生践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奋斗精神和“甘当路石、进无止境”的进取精神。

五、提升学风建设系列活动效果还需借助网络信息化等多种途径

高校对学生的活动培养效果提升,距离上要贴近实际,内容上要入脑入心,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对话。在此过程中,高校除了继承传统谈心谈话的优势,还需借助新媒体、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一)以日常深入谈心作为发力点。面对面谈心耗费时间,但这种方式效果好,通过谈话可以深入了解学生本人及周边群体的情况、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及对职业发展目标感到的困惑等。教师谈心前务必做好功课,如怎么开场,养成习惯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与爱好,特别留意不愿意主动参加学风建设活动,特立独行的学生,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真正做到一人一策,个性化培养,精准化发力。(二)以微信和QQ等新媒体交流为补充,走心式地靠近学生。当今学生大部分是“手机控”,几乎每天都发状态和朋友圈。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中,学生能保持轻松、自由的状态。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他们的朋友,通过观察学生微信朋友圈、微信聊天等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在网络中信任教师,也会更关注教师的状态和朋友圈内容。这是最好的思想引领机会,学生会关注教师的活动进展动向,变成教师的粉丝,模仿教师、信任教师的评价,从而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及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教育。(三)完善学风建设活动网络平台,营造良好环境。网络平台是提供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的综合性互动社区,是学风建设活动顺利推进的物质基础。学校要尝试建立学风建设活动网络平台和功能性网站,播报活动内容、活动进展、获奖名单等,顺利推进学风建设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学风建设活动的效果。在建立学风建设活动网络平台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所思、所需、所为,找准活动内容与学生思想教育的共鸣点和交汇点,给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提供全面的资料、信息,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加强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实现教育和管理的有效互动。通过面对面谈心、微信和QQ交流、网络教育平台的建立,让说服教育变得有温度,思想引领有力度,丰富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为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打下坚实基础。以此,完善学风建设活动网络平台的功能,让学风建设活动拥有坚实的后盾,从而保证其活动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高校应始终把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的效果提升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巧妙自然地浸润学生的脑海、心灵,让学生真学、真会,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养成敢于拼搏、勇于奋斗的良好精神状态,高校还应明确个性化培养方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作者:金泰来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