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分析

时间:2022-10-23 09:07:25

导语: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分析

【摘要】根据在党的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切实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巩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活动是完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长效机制。作者通过对研究生自身的管理实践,对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科学道德;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诚信活动是辅助研究生教育的有效机制。因此通过作者所在学院的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活动来研究研究生科学道德的实效性。

一、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举办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是为了更好的响应在党的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使研究生通过举办的活动真正领悟到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其目标是使全校研究生参与其中,大家共同参与和学习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宗旨,摒弃学术不端、抄袭别人的科研成果等恶习,对学术规范掌握和实践程度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习成绩提高,优秀学术和学位论文成果增强等[1],构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的责任体系

高校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主要是研究生院承担主要任务,各培养单位落实具体的活动内容。学院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研究生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在活动中要师生共同参与,把学科道德和学风建设深入到研究生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中去,形成良好的学术之风。

三、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的实践探究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2]。机械工程学院对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高度重视,经过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制定一系列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活动主旨是提高研究生科学道德涵养,增强研究生学风建设,使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1.举办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宣讲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向全院研究生同学介绍本年度《机械学院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由学院领导对本次专题教育活动做整体部署,并提出具体要求。研究生代表宣读了研究生会《关于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的倡议书。2.举办“严守科研底线,恪守学术道德”学术不端案例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术造假事件频繁出现,国内外众多高官政要、学术巨人因学术不端事件纷纷“落马”的案例屡见不鲜。通过真实的案例展示,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抄袭、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醒广大研究生以良好的学风砥砺品格、规范言行,诚信科研、诚信为人。3.举办研究生“研辨是非”辩论赛。人才培养德为先,信为本。辩论赛使学生意识到从事科研活动,应当求真务实,不断追求卓越与创新;应当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应当秉承专业精神,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标准和规范。4.举办以“诚实守信立德树人”为主题的视频教育座谈会。诚信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诚信不仅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为提高学院研究生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意识,组织召开座谈会。5.开展“倡导学术诚信,弘扬科学精神”主题征文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学术文化也呈现了一种飞速发展的新趋势,为了适应文化发展的这种新趋势,提高研究生学术诚信意识,丰富广大研究生的校园生活,学院特举办以“倡导学术诚信,弘扬科学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以征文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学术诚信意识的看法,表达研究生对遵守学术道德的坚定决心,在我院研究生中营造对学术研究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6.开展诚信档案建立的启动仪式。研究生“诚信档案”是研究生在校活动中,直接形成、能够反映其信用状况、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各种历史信用记录,其内容涵盖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是证明其诚信程度的第一“原始凭证”。

四、结语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学术繁荣,这项活动意义重大。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应建立完善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探索,将宣讲教育活动与深度辅导、学业辅导结合起来,使研究生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并且把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相关内容逐渐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把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等研究生培养环节结合起来,形成课内外合力。

参考文献:

[1]张艳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和自我监督体系建设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2):174-176

[2]韦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研究生学风建设实践———以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6(07)

作者:张浩 栾丽华 曹岩龙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