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工作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时间:2022-06-03 09:28:24
导语:学风建设工作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甘肃地区单独招生实际现状为牵引,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总结发展素质教育实践经验,提出要以“123·百千万”百日素质提升工程(以下简称“123·百千万”工程)促进学风建设工作新理念,构建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综合素质与技能培养、普通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四个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人才终身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取得高校发展素质教育与学风建设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成效。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风建设;单独招生
注重以人为本,明确学风建设思路
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以人为本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风建设工作也应如此。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甘肃省高职院校单招学生比例已超过招生计划的50%。高职院校面临着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成长成才等众多问题,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始终以人为本,把加强学风建设工作作为统筹推进符合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坚持改变思路、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总目标,以满足学生、家长及社会对专才教育的期待为出发点,以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为落脚点,按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想,在学风建设的制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与实践,并创造性地提出了“123·百千万”工程。此项工程在规划时就依据学生学习录取时间、学生所属学院专业开设需求、顶岗实习及用人单位需求进行了充分调研论证,将整个工程划分为实践、修、读、记、写五大组成部分,要求单招学生在开学报到前(一般情况下,4月底前发录取通知书,9月初开学,约120天,一年中1/3时间在家)完成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实践内容,实施布置、检查、评比、表彰的PDCA循环,确保学习的成效。
“123·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中,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所带来的生源结构和学情的变化,对学生知识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我们认为该工程的提出在一流院校建设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学校成立了“123·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遵循不断丰富内容、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促进学生精神成人专业成才的原则,2008年起自行编印完善《专业单词学习手册》《学习宝典》。在成果的进一步深入实践过程中,我们将“123·百千万”工程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合,学校于2015年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率先搭建了《单招新生“123·百千万”百日素质自我提升启航学习平台》,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出人人皆学、人人可学的学风建设新氛围。
构建学风建设体系,提升素质育人质量
1.当代著名教育家涂又光教授提出的“泡菜”理论无论坛子中泡的是白菜还是萝卜,都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这个“泡菜理论”告诉我们,高职学校学生建设决定着学生发展素质。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能力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中心工作。高职教育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人才需求复合化、素质教育层级化、价值选择多元化,高校学风建设需要在继承优良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社会调研,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期盼和需求,以“123·百千万”工程为传动轴,从学生入校前通过专才教育服务前移,在校教育与假期自我提升结合,注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单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夯实基础。依托课题项目、科创竞赛,形成了以“石化挑战杯”为龙头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搭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俱乐部创新创业平台,确立了专业英语学习“五位一体”的培训模式,突出强化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2.学校始终把学风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学校不断强化“123·百千万”工程育人成效,为全体青年学子营造搭建一个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从2008年开始,全面推行晨读制度,坚持利用好假期时间,把专业英语单词学习作为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建设“五位结合”,即:个人素养+专业认知+专业英语+社会实践+青年志愿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假期作业实践体系,搭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成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助推器与新平台。
3.“123·百千万”工程是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平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123·百千万”工程核心目标。学校通过全过程的日常教育管理,因材施教,制定单独招生学生培养计划。在教学实施阶段,明确规定教学任务由二级分院主要领导、教师来承担,并完善了与其相关的奖励机制,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创设“123·百千万”工程,实现中高职无缝衔接,校内外、课内外教学一体化。“123·百千万”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单招录取新生自收到录取通知书至开学前的100多天时间完成这项工程,“1”——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一次当地社区组织的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或与将要学习的专业相结合,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开学时上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或一件科技制作作品(需撰写作品介绍、使用说明等)。“2”——在学校的学习平台上学习两门必修的网络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等,成绩合格,入学后免修)。“3”——读三本书,其中两本为提升人文素养方面的书籍,一本为将要学习的专业基本知识方面的书籍。“百”——阅读学习百篇励志成才正能量的文章。“千”——学习熟记1000个以上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常用基础单词。“万”——在规定的学习笔记上写一万字以上的读书学习笔记。
学风建设工作成效
1.拓宽了“职教精英”培养路径在全面实施“123·百千万”工程以来,从中选拔德才兼备的专业拔尖学生进行培养,进一步构建了“院—校—省—国”四级技能大赛体系,通过参加各级别的技能比武,成为单招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又一特色。例如:依托课题项目、科创竞赛,形成了以“石化挑战杯”为龙头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搭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俱乐部创新创业平台,确立了专业英语学习“五位一体”的培训模式,突出强化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全国30所毕业生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5强高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等多项荣誉称号。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123·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针对这一层面学生的实际,坚持以“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项目课题和科技创新”的树状结构模式来规划和设计,对拔尖学生进行多层次培养。3年来,拔尖学生在“化工总控工”“化工检验分析工”等多项技能取证中,一次性取证率达到100%;在世界、国家、行业、省级举办的专业技能、科技创新等赛项中,参与率达85%以上、获奖率达100%;以李峰峰、高国宁、杨永纳等为代表的拔尖毕业生持续发展,近些年在全国、行业、集团公司等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获金奖5项、银奖6项。学校2016级土木工程学院拔尖培养班学生李静,在专业技术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度高职学生“劲牌阳光奖学金”暨“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寻访活动优秀奖。
3.促进了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依托“123·百千万”工程创建的“五位一体”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对职业院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创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学生、家长、企业、社会”五个维度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质量评价,保障了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份招生,招生专业和专业方向82个,石油化工相关专业招生超过65%,招生分数高于甘肃省控制线100分以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10年超过96%,生源质量明显提高。
4.增强了学校的品牌影响力依托“123·百千万”工程创建的“五位一体”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在长期学校领导坚持回访在职在岗拔尖学生过程中获知,毕业生后劲发力潜力巨大,学生入职即能入手,入手即能固守岗位,企业认可度高,社会影响显著,品牌效应明显。近3年,毕业生在国际、全国、行业、集团公司等技能竞赛中获金奖5项、银奖6项;培养出深耕专业、扎根企业的国家技能大师1人,陇原工匠2人,行业专家200余人;涌现出以罗力为代表的20余名创业成功典范,成功孵化4项优秀创业项目,实·化众创空间入驻企业及团队20家。据统计,近5年学生就业对口率达88%左右,世界500强企业录用毕业生占比13.22%、中国500强企业录用毕业生占比30.53%、化工500强企业占比35.48%,月收入由2016年的3724元增至4256元;在2018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学生对学校满意度和就业学生忠诚度调查中我校均位列第3名,呈现“五高”态势。学校获“全国就业星级示范校”,连续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5.学生走向国际“五位一体”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完善、特色显明,示范效应强,不仅仅可推广到全国高职院校。在探索实践过程中,“123·百千万”百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得到上级领导部门和同行的一致认同,“基于‘123·百千万’工程”先后荣获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和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2014年至今,有超过200所同行院校及企业4000多人次到我校参观、交流、学习,共同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16年、2017年“123·百千万”工程走向国际化,例如法国勃艮第大学、阿塞拜疆国立石油工业大学、泰国马哈沙拉堪大学等也纷纷慕名而来,寻求合作交流的机会。2017年学校首次迎来泰国、巴基斯坦、老挝等国家的25名国际留学生,成为甘肃省高职院校第一批留学生。2018年一名学生到波兰维斯瓦大学就读。
总之,学风是学校精神最重要的组织部分,是学校“高标准、严要求、精细化、求实效”的学生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保证和提高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也是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打造品牌的基础。学校在石油化工领域中一直有厚德励能、知行合一的良好学风。在新时期高等教育中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学风建设与素质发展并重,在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同时,要紧贴时代需求、社会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实际,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入手,补齐实践育人的短板,以学风建设助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培育秉承工匠精神的优秀高技能人才。
作者:陈兴义 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京杭大运河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 下一篇: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