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机制优化研究
时间:2022-09-28 08:45:43
导语:高校学风建设机制优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育部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对高校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优化学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高校学术治理体系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并对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提出建议。认为高校要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制定本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工作的监督。
关键词:高校;学术治理;学风建设;学术不端;人才培养;学术创新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以及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和处理机制,一直是教育部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2009年出台《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2011年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2012年出台《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这些指导性文件,为高等学校加强学风建设,有效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奠定了制度基础。2016年6月,教育部首次规范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性文件———《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根据《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起草,形式上更加规范,内容上更加完整,内涵上更趋合理。这是教育部推进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大举措,为高校有效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制度依据,对于高校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制度体系,优化学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的主要特点
1.强化了学风建设主体责任《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高校应该完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并明确职责分工。2016年3月31日,教育部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的通知》就已经明确高校党政主要领导是学风建设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的第一责任人。《办法》再次强化学风建设主体责任,表明教育部以主体责任制推进高等学校落实学风建设工作的决心。2.突出了“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办法》专门用一章明确高校要努力加强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与预防,通过完善学校学术规范教育制度,改进学术评价体系,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等,建立与学术发展和人才成长相一致的科学合理的学术管理体系。同时,对确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人也绝不姑息,要给予相应惩戒。要通过正面引导和负面警示,净化校园学术空气,优化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3.强调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学术不端行为,顾名思义是在学术方面的不端行为,应由学术权威机构或组织作出学术判断。而在国内一些大学,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术不端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调查和处理。本次《办法》的颁布,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中,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避免高校包庇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干预学术调查进展和结果。
二、《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有关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的内容
1.举报、查处、复核等规定程序。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一般应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考虑到实名举报可能使举报人风险过大,《办法》规定匿名举报时高校也可受理,但要有前提,即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线索明确。同时,高校对媒体公开报道的、或者其他学术机构及社会组织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主动进行调查处理,不能推卸责任。《办法》也对调查组的组成规则、回避制度、当事人权利义务、调查结论认定等作出明确规定。学术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作出认定结论之后,可以依据职权进行处理,如没有处理职权,可提出处理建议。《办法》还设计了复核环节,明确了复核的时限和程序。从整个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环节看,《办法》充分坚持了程序正当和过程民主,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学术不端的概念和类型。2009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和2010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都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探索,以例举的方式提出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办法》在第二条明确了“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同时在第二十七条例举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六种类型,还以兜底的表述方式,涵盖了有关学术组织、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中有关学术不端的规定。这使学术不端的界定既具有规范性,又具有可操作性,为高校有效开展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提供了依据。3.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的处理方式。《办法》中的第五章规定高校可以依据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相应处理,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等处分。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高校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直接相关,则由学位授予单位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同时,为避免滋生不良社会风气,调查处理过程中发现举报人存在捏造事实、诬告陷害等行为的,举报人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三、高校贯彻实施《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的举措
1.深刻领会《办法》的深层内涵和重要意义。优良学风是高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积淀,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学术不端行为是对高校优良的学风传统的极大破坏,是对科学精神的肆意践踏,严重影响高校的学术风气。《办法》以教育、预防、处理作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手段,实现构建高校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的目的,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具有深远意义。各高校应深入推进《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使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知晓《办法》精神、原则、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2.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制定本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办法》为高校有效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制度保障和依据,又给高校结合实际自主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机制预留了空间。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与处理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同时,依据《办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全面总结、系统梳理学校以往关于学风以及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实施细则。明确学校受理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学术不端案件的工作机构和工作程序,支持学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独立开展调查活动,并为其调查认定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保证学术组织依法依规开展工作。3.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工作的监督。坚持把监督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防腐剂,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工作监督机制。各高校应建立本单位学风建设网站或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开辟学风建设专栏,在网络上公开涉嫌学术不端案件的受理机构及联系方式;要坚持每年向教职工代表大会做学风建设工作报告,并在学校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布,接受教职工和社会的监督;对于符合立案要求的举报,要及时按照相关工作程序进行调查并作出公正的结论。要通过建立信息平台,畅通监督渠道,强化行政约束等不断加强监督,推进学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查处工作扎实开展、有效落实。
作者:邢国凯 张杰 单位:吉林大学发展规划处
参考文献:
[1]陶夏,黄明东.我国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性痼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3).
[2]张昆仑.关于金钱交易四个层面问题的剖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6(11).
[3]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的通知[Z].2016.
[4]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Z].2016.
-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思考
- 下一篇:共青团学风建设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