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下高校学风建设探究

时间:2022-07-31 10:46:45

导语:心理契约下高校学风建设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心理契约下高校学风建设探究

摘要:推进学风建设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心理契约作为管理学的一种机制,在管理领域广泛应用。本文探讨心理契约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适用性,通过明确合理的期望、建立良性的沟通、运用情感的激励、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等途径来构建高校学生建设中的心理契约。

关键词:心理契约;学风;学风建设

一、心理契约概述

心理契约的概念最早由阿基里斯(Argyris)在1960年提出。他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心理工作契约”(PsychologicalWorkContract)是指“员工与其工头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含而未宣的理解”。它反映的是组织与员工双方对彼此的期望与承诺。心理契约最早应用于管理领域,起到很好的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经过大量实践证实,心理契约慢慢在各个领域开始应用,效果也逐渐显现,但是心理契约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甚少。

二、高校学风建设概述

学风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学风的直观反映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学生在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大学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换,学生的素质有差异,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冲击,学风建设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在高校中加强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心理契约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适用性

学校以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对学生作出的期望成为一种背景和环境,学生在此背景和环境下形成对学校和对自己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信念系统。这种心理契约在学生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适用于学风建设。

(一)心理契约与高校学风建设的结合点

1.目标的一致性。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求学目标是一致的。学生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学校负责任。因此,学生心中的心理契约内容既是实施教育的手段,也是实施教育的目的。2.学生的主控性。学校的教育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其成才,是学生所期望的;学生在此大环境中,勤奋学习,是学校所期望的。而学生一直都处于主体地位。3.过程的互动性。学生的自我心理契约与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始终交织联系在一起。学校一直在不断反思教育方式,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纠正认知偏差。4.影响的深远性。心理契约的破坏引起的人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评价。如果学校和学生任何一方没有履行好心理契约,双方之间的信任就会破坏,对学生和学校都引起不良的影响,如学生规划不清晰,学校发展受限。

(二)高校学生建设的心理契约功能

1.心理契约可以推动高校的柔性管理。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为了加强学风建设,高校会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管理、约束学生。但是,规章制度或者行为规范都是外在的,是僵化的,这样学生会觉得受到约束,缺乏人文关怀。而大学生处于比较逆反的阶段,刚性的制度不能让学生信服,也不能覆盖大学生和高校关系的方方面面。而在学生建设中构建心理契约,依靠相互的共同心理形成的心理管理机制,且二者之间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利于发挥柔性管理的优势,使大学生持续与教育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将学生个人发展整合到学生建设的目标之中。2.心理契约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高校心理契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越好,学习动机越强,就会有较好的学习行为,表现出较好的学风。心理契约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基础,教师和管理者要恰当的给予学生期望,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才能激发强烈的主观动机。3.心理契约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心理契约具有凝聚和激励功能。在心理契约构建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不断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与学校目标保持一致,提高了学生对教师和管理者的忠诚与信任;另一方面,对学校来讲,构建心理契约实现了校方与学生的沟通,用无形的契约方式促进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还节约了学生管理的成本,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四、构建高校学风建设心理契约的策略

1.明确合理的师生期望。心理契约形成的基础是组织和成员相互的心理期望,相互感知并认可各自的期望,进行积极的互动。1968年,罗伯特.罗森塔尔等提出了教师期望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教师在了解学生未来行为或学业表现的预测,这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力翁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引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期望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因此,在学生刚入校时,教育者要向学生介绍学校的情况,大学期间的重要任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学习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把学风目标和规划清晰地传达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归纳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师爱校,服从管理等,期望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学生的心理期望也必须要明确,包括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设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关怀学生的成长,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及,关心学生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而在心理契约过程中,教育者和学生在持续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有效的沟通包括培养积极的沟通意识、拥有良好的心态和运用沟通的技巧。在心理契约过程中,有效的沟通要准确而充分的表达和互相调整各自的期望,推动教育者和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心理契约的达成和履行;当发生变化而难以履行契约时,要将合理的违约理由和变更传达给对方,以免引起不好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在心理契约中,双方在不同程度上都会用心理暗示来影响对方,由于心理暗示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每个人对心理暗示的领悟能力也不同,因此心理契约中,教师要发挥更多的作用,适度调整暗示方式,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暗示的含义,并作出积极的回应,也更能发挥心理契约应有的激励与约束的双重功能。3.运用情感的激励手段。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心理契约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契约,学生更需要精神满足和人文的关怀。因此,只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的支持才能增进教师和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高校学生建设心理契约过程中,一方面要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这样给他们带来心理的满足,并为构建更高的期望增加信息;另一方面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发现并安慰、帮助他们,从客观上增强学生心理期望与学风建设目标的协调性。4.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心理契约与组织文化密切相关。“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个金子都闪闪发光”。良好的校园文化,能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也激发师生之间共同信守学风建设的契约,使双方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建设的发展。

作者:渠利霞 樊卫华 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ChrisArgylis.UnderstandingOrganizationalBehavior[M].London:TavistockPublications,1960:17.

[2]肖云.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3):32-34.

[3]叶琳琳.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生工作心理契约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02):72-76.

[4]陈根,谢莹.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192-194.

[5]阿拉坦巴根.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的履行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

[6]谭洪波.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些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5):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