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风建设方法研究

时间:2022-12-27 10:14:10

导语:研究生学风建设方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研究生学风建设方法研究

摘要: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学校的“精、气、神”。一所学校学风建设好,学生就有朝气、进取心和求知欲,老师就会把精力投入到科研与教学,热爱科学研究,学校管理风气也会风清气正。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体量迅速扩大,原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研究生管理制度现在正进行着深刻的调整,现代研究生管理制度正在形成。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生学风建设面临这新形势和新挑战。在现代研究生管理制度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学风建设模式非常关键也十分必要。

关键词:研究生;学风;管理

一、研究生学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高考入取率从5%递增到2015年的74.3%,2015年高考毛入学率达到40%,高等教育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数据的剧烈变化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理解,即当毛入学率超过15%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入了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2016年4月7日的首份《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指出,预计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其中,一直被大家认为是精英教育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开始,已从10708人增长到2016年的51.7万人,入取比例约29%。由此推算,到2019年我国研究生毛入学率也将达到马丁•特罗理论中所划定的15%。届时,按照此理论,研究生教育也将跨入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研究生学风建设将面对这种形式变化的挑战。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数剧增,对应的是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取消,研究生毕业生也在失去精英群体的光环。据统计,在本科生毕业时,有30%的同学为了逃避现实就业的压力,选择了考研;21%的同学因为学历需求而选择考研(其中在职考生居多)。在此背景下,研究生群体显现出了其群体构成复杂,攻读学位目的复杂,学习科研动机复杂的特点。

二、研究生学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近些年来,学风建设已成为各个高校构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张旗鼓的学风建设在校园中起到的作用不够明显,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讲,其影响性就更为薄弱。在研究生层面,研究生群体年纪较大,在职研究生所占比例甚至超过了应届本科毕业生,以某高校调查为例,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职研究生比例超过了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7%和51%,在法学院、马列学院跨专业学习的研究生占到了20%和30%,上述两项统计,在文学院也达到了30%和42%。研究生普遍出现不懂得用科学方法、科研方法学习,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所学知识结构不科学,学习动机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等特点。还出现旷课、迟到、甚至考试作弊以及论文造假等现象。有的研究生生活压力较大整天忙于做兼职、找工作、交朋友。也有的研究生坐在大学这个“保温箱”里挥霍着父母的金钱,消耗着国家的教育资源,沉沦着自己的青春。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生活在更加自由的一个空间,对于很多意志力薄弱,缺乏理想信念的人来说就更容易荒废学业,虚度宝贵的青春年华。以上研究生的种种问题可以总结为:校园求学生活无目的、专业学习无激情、对学术成果无追求和对前途迷茫无自信。在教师层面,迅速扩大的在校人数也使高校教师的数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一些高校教师也表现出治学不严,业务能力与素质不高,责任心差与教学水平难以满足学生需要的特点。同时市场经济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个别教师贪恋名利,事务繁忙,不专心教学科研,再加之科技进步迅速,知识更新迅猛,如果教师不能紧跟科技发展的脉搏,所教授的知识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愿景。还有一些教师只重视能带来资金利益的科研项目,项目没有技术含量,多种原因导致教育质量下滑、科研教学效率低下,使接受教育的研究生失去听课动力。教师存在的问题可以表现为:教学科研不能兼顾、行政职责与导师职责不能兼顾和科研方向与学生长不能兼顾。在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层面,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就是在一个学校范围内也很难做到步调一致,部门都各说各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系统。同时我国高校的许多教育管理制度、教育模式、教材体系以及管理观念的更新速度不能与现在高等教育现有局面相匹配。这些现象的产生,为研究生学风建设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三、研究生学风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

我国在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种经济发展不断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社会对经济的高度关注也深刻影响了在校研究生,由于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权利、金钱”直接冲击着在象牙塔中的研究生群体,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

(二)高等教育研究生环境

研究生教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课程学习阶段,在这一学习阶段研究生要达到高校培养计划中修订的学分,导致研究生在这一阶段只关心学分,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第二阶段是撰写论文阶段,在这一阶段,研究生一般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撰写论文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有些课题研究起来复杂,一年时间内很难完成,而学生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所以学生急于求成,造成论文水平参差不齐,质量下降,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有甚者一些研究生为了按时完成论文而丧失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抄袭造假现象时有发生,这为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

高校制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考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造成学风建设很难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高效联动机制。同时存在着对导师筛选不严,要求不严格等问题,部分导师所带学生过多,也使“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很难落实。这个因素也制约了学风建设的进展。

(四)研究生学生群体的复杂性

研究生群体年纪都较大,一般在24岁以上,有些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有些已经为人父母,研究生群体人员构成复杂,学习的动机复杂,价值取向复杂,对所学课程的需求复杂,甚至有些研究生只是为了逃避严峻的本科就业形势而选择读研究生,有些只是为了获取学位而读研究生。这些复杂的因素使学风建设开展的有效性难度加大。

四、探究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科学体系

对于研究生学风建设要“治标治本”双管齐下,治标就是严管理,治本就是优化制度和重视教育。

(一)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首先“治标”

所谓治标即严管理。如:加强对研究生课堂的管理,不给研究生逃课留下空间,使其上课出勤率直接与考试挂钩;加强对研究生任课教师的管理,对于研究生的任课教师要加强监督,要确保自己的授课时间和质量,不能随意调串课,对于教学事故的认定要坚决果断;加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指导的考核,使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作用充分发挥;严抓考风考纪,对于考试违纪、论文抄袭等事件的处理要坚决果断,不给学生留下一丝侥幸心理。这些办法对于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有着治标的作用。

(二)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重在“治本”

所谓治本就是优化制度、重视教育,在研究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使研究生发自内心的热爱科学研究,主动摒弃弄虚作假,养成科学的学习观,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研究生的求知欲、上进心。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首先,在研究生入学伊始,充分开展学术道德教育,聘请各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讲述成才、成长事迹,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教育并树立起成长成才的目标,看清自己的前进方向。聘请在校的优秀研究生讲述学习、科研心得,聆听身边的故事从而受到启发。消除研究生对科研的距离感,分享师哥师姐在科研路上取得的成就感。激发研究生自我求知与自我创新。其次,优化各项奖励制度。在制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金评审细则时,充分的考虑到政策导向作用,使评奖、评优指标清晰合理,使研究生各项奖学金政策真正成为其成长成才的保障,同时也是研究生科研学习努力的方向标。优秀的奖助政策能使研究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的自我成就感,使学生在没有生活顾虑的情况下,积极投入到学习科研中,自觉形成良好学风。再次,让研究生充分参与到导师科研以及各项校内外科技比赛中来,让研究生在参与科研项目和比赛项目的同时,体会到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识转化为科研实物成果的喜悦,搭建研究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桥梁,这能很好地提升研究生热爱科学研究的热情,在研究生阶段体会到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学风建设增加原动力。

五、结语

国家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等学校是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方法要想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使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成为一个有机的科学体系。领导的作风,行政的政风,教师的教风以及学生的学风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形成一种自制文化,形成学风建设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实现制度科学健全、组织保障有力、教师理念先进和学生积极进取。只有坚持不懈的开展学风建设,才能使其不断地、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学风建设真正的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党的十八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风建设也会不断地呈现出其在培养高端人才时的关键作用,更加完备的学风建设体系将逐步被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探索实践。

作者:赵肖楠 尚永吉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徐婷.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方法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

[2]王宪平.高校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7).

[3]汪风涛.关于构建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J].经济师,2006(5).

[4]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招生形势与招生策略分析报告[R].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