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探讨

时间:2022-04-27 03:24:35

导语: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探讨

摘要: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党支部作为凝聚学生的基层组织,有着充分的组织优势,是促进学生学风建设的有效堡垒。在充分调查了解高校党建与学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从氛围营造,途径拓展,成果彰显的角度构建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彰显学风建设的内外实效。

关键词:学习型党支部;学风建设;氛围途径

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学风建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建的基层组织和组成单元,不仅承担着教育与管理广大学生党员的重要职责,更是集聚优秀能量,在广大同学中实施模范引领的重要窗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搭建大学生党建学风建设的无缝对接与耦合平台,是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目标方向。

一、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现目前,随着我国党员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党员的数目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蜂窝式的增长,大学生党建呈现出理论学习不足,继续教育缺失的普遍现状,自身建设和外部建设能力减弱,难以发挥其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大学生党支部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发展阻塞

德国的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人的行为取向取决于内部力场和环境力场的交互作用,而起主要决定因素的是内部力场的张力。”[1]可见,动力是人实施行为,开展活动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学生党组织成员承担着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许多大学生的价值信念在多元的社会思潮中逐渐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功利主义、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逐渐在线上线下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乃至行为方式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浮躁心理越加凸显,导致许多基层党支部的内部理论学习难以取得实效,同时,党员的再教育缺失的现状,导致学生支部的监督功能弱化,学生党员呈现出学习动力不足的也比比皆是。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脱节严重

中共中央党校在党支部工作问答中表示:学生党支部要注意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相应的学风建设任务。据安徽省部分高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明确承担一定学风建设任务的占28.7%,没有承担明确的学风建设任务,但支部采取一定举措促进学风建设的占65.9%,尚未将学风建设纳入党支部建设,且未采取措施促进学风建设的占5.4%,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与学风建设的需求对接状况不容乐观,大都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实效性模范引领和优势辐射功能。

(三)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滞后,难以取得工作实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消息和传播消息的主要渠道,高速、多元、碎片化等网络传播特点逐渐彰显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当前,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工作大都依托传统的线下渠道,党员发展,党组织关系转接程序烦琐,党支部自身的学习建设多集中于座谈,集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效果不明显,难以与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联动互通机制。同时,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线下帮扶机制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信息沟通,学习资料整理,学习形式多元的内在需求,党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发挥较少,在网络新媒体中难以广泛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宣传优势。

二、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剖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3]。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应围绕学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在支部建设中不断谋求学风建设的耦合。

(一)强化支部自我教育意识,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开展教育与自我教育是深化支部改革,加强支部建设的重要法宝,秉承“模范引导,全员共建”的党支部反哺学风建设基本思路,深入践行“以学风建设为中心,进行系统学习,深化系列实践,反思突出问题,开展总结研讨”的自我教育实施步骤,多渠道、多层级、多元化促进支部自身净化与能力提升,营造支部内部学习与整体带动的学风建设良好氛围。

1.多渠道奠定学风建设基础

新媒体时代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需摒弃传统观念意识,转变思路方法,线上线下畅通学风建设新渠道,充分调动支部成员学习的积极性。线下平台的拓展与功能强化。就支部内部建设而言,应结合新媒体时代特色,充分运用专题学习会,民主生活会,主题教育班等形式,形成“项目———学习———座谈———实践———研讨”于一体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实践模式,提高党支部成员学习的主动性与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建立以党员为主导、普通同学参与的学习兴趣小组,学风引导小组,学风督查小组等实体组织,通过参与互动,促进共同提升,从强化支部内部学习到促进外部学风引领共建来实现。线上平台的开辟与反哺运用。在平台创建上,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体,由相应班级或年级支部引导,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各专业群组,实行教学网络化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主体科目在线答疑与交流群,充分运用纵向党支部的梯度资源,促进在线互动交流与学习反馈,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此外,由班级党支部、年级党支部组织,建立学院网络移动图书馆,在线读书活动室,开放精品网络学习课程,以党支部为纽带,育教于网,奠定学风建设的良好基础。

2.多维互通促进学风建设发展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和各层级党支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形成学风建设合力,促进学风建设长效发展。自上而下形成学风建设合力。高校着眼全局,以党建促团建,以团建带学风,自上而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创先争优与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在学校党委层面,应从学风建设的整体构架出发,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学风建设中长期规划,构建学风建设考核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学院学风建设的目标任务,统领学校学风建设全局。其次,在学院分党委层面,紧密围绕学校目标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学院学风建设具体方案与实施步骤,强化师风师德教育,以严谨的教风促进学风共建。最后,在学生党支部层面,应根据支部的具体情况,制定支部学风建设计划,以多元的形式,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贯彻落实学校和学院关于学风建设的相关要求。点面结合促进学风长效发展。学风环境建设对良好学风的养成尤为重要,在党团组织层面,应充分依托学生社团,以朋辈交流型,科技普及型、专业应用型、学术报告型活动,反哺日常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果。在班级层面,以党员为核心,建立分科目学习兴趣小组以及学习帮扶小组,将班级全体成员纳入其中,营造全员学习与帮扶氛围。在寝室层面,由学生党支部组织,建立育教于门学习分享平台,引导学习型寝室文化创建,推动全方位学风创建。

3.多元融合形成学风建设循环

新媒体时代需要从“教、学、管”,“公寓、课堂、图书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教师、家长”三维学风建设体系构建出发,促进党内外学习氛围营造,形成学风建设的良好循环。党外实践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党外实践是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是内化课堂学习的关键核心。学生党支部的党外实践,应密切结合课程实践相关的要求和内容进行筹划设计与具体实施,在课程实践中将党员的奉献与服务精神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优秀学子、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三个群体的重要作用,相辅相成促进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党性修养与学习素养相结合。学生党支部的一大重要职责是促进党支部成员的党性修养提升,以党性修养全面提升个人学习素养。在日常的自我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党员的信仰教育、忠诚教育、敬畏教育、廉耻教育以及智慧教育,不断加强全体党员的理论素养与党性提升,反哺个人素养的内化养成。

(二)促进支部建设网络化,拓展学风建设多维途径

网络时代推动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改革,也引发了支部建设的重新定位与深度思考,网络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合理运用网络平台,以有序的网络互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拓展学风建设多维途径,任重而道远。

1.搭建网络平台,推动思想引领网络化

党建网络化是时代的趋势,以党建促学风,以学风建设为主导的网络化党建成为重中之重。就党的建设而言,首先,建立学生党支部建设专题网页,开设制度建设,党务公开,时代先锋,学习乐园,多彩活动,在线交流等板块,分区展示学生党建的全方位成果,促进党内信息阳光化,完成党建成果分享,引领党员思想。其次,搭建党内网络视频会平台,通过定时、集约、高效的方式,可以适当将党内组织生活会进行在线引领,并可根据情况,将党内视频会内容分主题进行逐一公开,促进党内活动形式多元化,以党员思想引领大众思想。最后,创建在线交流平台,为了促进交流传播,开通在线“一日禅”短信平台,“党小播”微博平台,“红色时空”贴吧平台,“党言党语”微信平台,普及党内知识,进行话题探讨,传播身边正能量,全方位引领广大同学在各方面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2.开设网络课堂,促进学风创建同步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国外的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网络公开课逐渐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开设党员发展与教育网络课堂,推动学习课程建设网络化尤为必要。一方面,从党员发展来看,在制定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开设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和党员的再教育网络课堂,共享国内相关专家的优秀思想成果,既优化资源的合理运用,又促进学习的高效反馈。另一方面,在专业学习带动上,党支部应组织引导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施国内外名师网络公开课,作为广大同学优化知识结构,拓展学习途径的重要渠道。此外,在支部活动中,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微课比赛,录制学生趣味网络课堂,进行优秀笔记在线展示等活动,实现学风的同步创建。

3.践行网络互动,推动学风构建全员化

在网络时代中,积极践行以支部为纽带的全员网络互动,形成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之间的网络互动循环,促成网络学风建设联动,对学风建设尤为重要。在教工党支部建设上,全体教师应紧密围绕学风建设这一目标,以开设网络公开课为出发点,形成全校范围内的交流群,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相互探讨提升,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体学校职工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舆情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强化各机关部门之间的在线交流,力争以优质的服务,高效的管理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上,积极培养支部网络意见领袖,创建在线沟通群,通过交流把握周围同学的思想动态,通过群动态实现思想榜样引领,网络全员化推动优良学风构建。

(三)形成支部成果档案,彰显学风建设成果实效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由优秀大学生组成的,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也是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阵地。学生党支部应紧密围绕不同的时代教育主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以学风建设为重点,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凝练总结,在学习中深化和统一认识,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党支部组织管理和活动机制的基础上,实施创建党支部成员档案,党支部组织学习档案,党支部帮扶档案,党支部学风活动档案,善于发掘和树立学科学习,专业竞赛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整理年度党建反哺学风建设成果,更好地发扬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服务和模范功能,促使学生党支部成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三、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加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将自身建设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精神动力与行为示范功能,着力在氛围营造,途径拓展,成效彰显上促进党支部建设与学风建设齐头并进,为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塑造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朱玲利 何庆领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德]库尔特•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18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3]黄旭.高校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的现实思考及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8).

[4]王焉.论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有效互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

[5]陈超,张振飞.学风建设:高校学生党建的着力点和突破口[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