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时间:2022-04-26 02:49:52
导语: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等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风建设,因为学风从精神上支持着一所高校的生存发展。学风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存在与继续前行的奠基,还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密不可分。当前高等学校强调内涵式发展,学风建设就是对其重要的体现,除了反映高校的管理、办学水准,还体现了高等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理念、大学精神以及历史积淀[1]。而学风对于学生而言就体现在学习态度、目的和学习纪律等各个方面[2]。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班人,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而学生进入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只有学到知识才能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大学生刚入校就会受到现有学风的影响,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或者恶性循环。而当前各个高校都存在着不良学风的影响,比如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聊天、睡觉,对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以及考试作弊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从而也就产生了上课玩手机,沉迷网络等“低头族”。这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需要通过学风建设来规范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校正常的生存发展。王进欣和王今殊在研究中提到学风具有差异指向性,其中教师,学生,教辅这三个主体能够影响学风状况的走向,学风状况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三者的作用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3]。学风建设途径按环节可以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其中课堂外学风建设还分为课前和课后。比如说课前通过班会、讲座以及分享会等形式做好大学精神的激励教育,人生规划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以及学习纪律“约束性”教育等[4]。课中主要以代课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点名,批评教育等形式约束学生行为,保证课堂秩序。课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重载体,共同推进,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朋辈帮扶等形式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通过批评教育对纪律性较差的学生进行监督约束。因此本文认为加强学风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途径:
一、课前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课前我们主要通过教育、引导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等。目前大学生受到社会外界的不良影响,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考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兴趣和研究,更多是功利的为了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从而导致学习过程中不努力,考试的时候弄虚作假。久而久之,学风中逐渐形成了诚信危机,最终导致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处分或者取消学位,对学生心理和未来发展带来严重的双重影响。因此,在学生进入课堂前,我们首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学业的长短期目标;其次,做好大学生的精神激励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我们可以通过班会、讲座以及分享会等形式做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第四,通过专业课老师给学生进行专业课的课前教育,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最后,还应该在课前给学生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思想上让学生感受到行为的约束感。
二、监督、管理为辅,占领课堂教育主阵地
在课堂中,学风建设就与教风建设密不可分。目前在高校中经常存在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看小说以及交头接耳等不良风气,我们仅仅通过点名,布置课堂作业以及记录平时成绩的形式约束学生行为,让学生进入课堂,往往导致学生人在课堂而心不在焉。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入课堂,还要让学生真正的听进去、学进去,这就要求老师不能照本宣科,将课枯燥乏味的课本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三、帮扶与处分相结合,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在课后,应该对学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这时不仅仅体现了任课教师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重要性。在课后,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也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参与自己所研究的项目或者课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对存在不良学习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帮助他们分析不良学风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行的解决办法,通过朋辈帮扶,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对他们进行学业上的帮助。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按照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处理,从而约束他们的不良学习行为。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多重载体,共同推进
随着科技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当代大学更是将时间都花费在虚拟网络中。因此,我们也可以依托网络来加强学风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新阵地。目前,已经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借助微博、微信以及QQ等网络平台推送积极正面的博文来对大学生思想起到正面的引领作用。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对学生开展课前的学风建设相关性教育,课后通过网络平台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并采集学风方面的信息,从而全方位的加强学风建设力度。
作者:张洺铭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吴梦秋,程光旭.用ISM分析影响高校学风建设诸因素的关系.中国大学教学.2009(4):77-79.
[2]王力.高校学风建设及其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学风建设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8.
[3]王进欣,王今殊.高校学风建设关键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师范大学学风报告数据.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4.5(5)16-19.
[4]王建辉,陈大鹏.当代大学生学风状况及学风教育方式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111-113.
- 上一篇: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
- 下一篇:学风建设五位一体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