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学科建设与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1-25 09:39:24
导语:农业院校学科建设与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等院校学风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衡量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培养层次以及文化底蕴,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了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学科建设和学术氛围方面完善学风建设。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科建设;学术氛围
当今社会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所培养的人才对“中国梦”的实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①而学风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衡量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培养层次以及文化底蕴,②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思维品格、心理意识与行为表现的总和。它植根于学校小环境,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具体表现为学生整体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等。③学风建设,简言之就是学习风气的营造。④学风建设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高校应该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使学生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学风建设涉及到教师、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提出了“领导重视带学风、教风建设正学风、科技创新强学风、学术氛围浓学风、校企联动促学风、社会实践彰学风、制度建设导学风”等多方面、全方位来抓学风。本文主要从学科建设及学术氛围方面来阐述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问题。
1高等农业院校常见学风建设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向着专业多元化发展,很多院校发展成综合性农业大学。在一味追求多学科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学风建设,以及社会上一些对农业院校的偏见,使得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1学术氛围不够浓厚
大学本应是学术的源头,思想的宝藏。但是,高等农业院校的学术氛围不浓这一现象比较突出。目前高校的学生社团数量很多,然而学术性的社团数量却很少。大部分学生希望加入文艺类、体育类等社团或学生组织,而希望加入学术性社团或学生组织的学生很少。在各类校园活动中,学术类的内容很少,而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很多。学生们往往热衷于计算机、英语等各种等级证书,对专业课的学习忙于应付,急功近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看,高校的科研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形成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高等农业院校中,科学研究主要还是由教师和研究生来做,很少涉及本科生;高校也很少专门设立机构和人员,安排和指导大学生的科研活动。⑤
1.2厌学现象严重,专业思想不稳定
多数农业院校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是服从调剂专业才被录取的。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滋生了“入错行”的负面情绪,这部分学生常表现出厌学现象严重、专业思想不稳定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入校前缺乏对专业的了解,认为大学就是象牙塔,对大学的期望值太高,而入学后又觉得所学专业没有发展前途,形成心理反差。也有一些学生被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影响,对所学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安心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和行为,而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对周围的学生也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现象严重,即使到课堂上也常上课睡觉、玩手机,学习纪律不严,思想涣散,厌学现象严重。
2.1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所学专业
高等农业院校有条件应开设“农业文化”选修课。加强农业科技发展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农业文化的光辉历史,从而增强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使命感,使他们转变学习观念,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积极地投身到专业学习中去。让学生从中体味“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的真正含义。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到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了解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到农村田间地头了解农村农业的现状,听听农民的心声,让学生提早接触农业文化的实践,在实践中去解析中国的“三农”问题,找出自己专业学习上的差距,以激发其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⑥生命科学学院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即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提前了解学校、学院。邀请学院知名教授介绍本专业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将来的出路等,让学生早日设定努力目标,对所学专业有正确的认识。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高等农业院校要从体制上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教学方式。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产、学、研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专业自信心。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展教师素质培训。本科生导师要使学生夯实学科基础和了解理论前沿知识,争强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要从大学生一年给就开始,由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做全面的指导,并贯穿整个大学期间的科技创新活动全程。这样容易建立较强的责任心,使师生较早建立联系,有利于彼此了解,让学生更早更容易地进入老师的研究领域,成为老师的研究助手。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和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行为,进一步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2.3营造学术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可以反映出一所大学治学精神,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有重要意义。高校的文化和学术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影响到生对知识层次的追求。因此,高校应通过提升大学文化内涵和强化校园学术氛围来改善校园环境,使学生可以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体会到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精神,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学风。为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的专业自信,高等农业院校要更加注重在农业学术、前景方面的宣传,可以过校史展览馆,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沿革、杰出校友等,加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意识,逐渐明晰自己的努力方向。生命科学学院每年举办学术报告周活动,报告内容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的前沿与应用、大学生的人生观和择业观等方面,通过专家用亲身经历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营造校园学术气氛。以浓郁的学术氛围来感染大学生,开拓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宣扬正能量,使学生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刻苦学习、增长本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农业院校的学科是多是需要实践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生命科学学院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通过资助青年本科生导师和学生参加科技创新、举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校园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很多本科生在学习期间没看过文献,在写综述等作业时,只会“百度”,不会利用学校丰富的学术资源。为了积极引导学生,学院开展文献检索相关的讲座,并定期开展本科生讲文献活动,督促和指导学生如何获取文献,如何读懂文献,理解科学研究过程。
2.4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完善农科学科建设
高学农业院校要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与手段,宣传教学科研成果,使学生谈及专业时有种自豪的归属感。高校要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目前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往往会产生学习无用的消极思想。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要多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推荐学生就业。高等农业院校要加强对涉农专业的市场调研,按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口径,使涉农专业更符合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
作者:藏金萍 贾 慧 杨学举 董金皋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注释
①阎春霞,秦天霞,王焕英,等.论学风建设在医学院校的重要性[J].继续医学教育,2015(6):42-44.
②林玲.农业院校学风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J].农业教育研究,2010(3):14-16.
③谭焱良,毛祥成,罗薇.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369-372.
④韩平,靳俐,王学峰.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育人氛围[J].现代情报,2002(5):163-164.
⑤赵菊扬.营建良好学术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55-56.
⑥王华君,韩弥明.论农业文化与农业院校学生专业思想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5-77.
- 上一篇:护理专业“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下一篇:高职就业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