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究
时间:2022-01-06 02:43:22
导语: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文化志愿服务有利于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文概述了文化志愿服务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文化志愿服务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文化志愿服务助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志愿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高素质、具备专业技能的文化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前,我国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正在逐步地壮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文化志愿服务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文化志愿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但专业人员力量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文化志愿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机构的工作压力,可以解决人员不足、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二)文化志愿服务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去感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很强的社会感召力、感染力,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三)文化志愿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文化志愿服务是一种社会正能量,引领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理念,不仅能够使文化志愿者的精神境界得到洗礼和升华,还能够感染、感化人的心灵,发挥树立道德模范作用。
二、文化志愿服务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志愿服务理念不够深入。部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举办机构和文化志愿者对文化志愿服务精神理解存在误区,缺乏对“志愿文化”理念的正确认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自觉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有待完善。一些大型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时间长、参与人员和环境复杂,文化志愿者长时间工作中,身心会经受一定的压力。(三)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内容单一。文化志愿服务仍停留在“送文化”阶段,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性和个性化的实际需求。文化志愿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较少,缺乏地域鲜明、有针对性、特点突出的志愿服务项目。(四)文化志愿服务短期现象明显。部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临时性”特征较为明显,不能长期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部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单位没有培养文化志愿者的长效机制,使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规范化、自发性。
三、文化志愿服务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实现文化志愿服务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化。第一,加强法制建设。文化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需要通过立法进行规范。文化志愿服务的立法不但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志愿服务的认知水平,也有助于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第二,完善配套制度。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文化志愿服务很难用“一把标尺”解决所有问题,因而要按照《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规范、标准、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建立体系化的配套制度、机制和实施细则,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专业化文化志愿服务制度体系。第三,制定发展规划。对一个时期内的文化志愿服务进行规划,明确文化志愿服务在不同时期的意义、目标任务、工作举措等。同时,设置明确的志愿者发展、志愿服务团队建设的目标,并围绕目标组织实施文化志愿服务规划。(二)实现文化志愿服务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导向化。第一,加强宣传推广。普及文化志愿服务理念,与公共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高校社交平台等新传媒,加强联合与互动,运用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形式,积极宣传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为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二,创作专题作品。要积极创作生动感人的文化志愿服务专题文艺作品,影视、文学等不同艺术门类的作品要传播与弘扬文化志愿服务的正能量,加深人民群众对文化志愿精神的理解,为文化志愿服务理念的普及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第三,加强学术研究。梳理文化志愿服务成功的、失败的案例,分析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形成调研报告,为发展文化志愿服务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大力宣介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促进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三)实现文化志愿服务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第一,规范日常管理。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制度,细化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文化志愿者年度考核管理等内容,明确文化志愿服务流程。健全文化志愿者的档案管理,对文化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活动开展情况等信息进行登记。第二,建立管理平台。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站,以社会在职人员为主体,高校大学生为辅助,第三方科技公司为支撑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同时,利用网络公司、新媒体公司等第三方的技术资源,实现文化志愿服务注册登记、日常服务记录的数字化管理。第三,合理设置岗位。要为文化志愿者打造交流、实践的社会平台,合理设置阵地岗位和活动服务岗位。对文化志愿者参与的服务活动进行分层级地岗位规划与设计,实现大学生志愿者、特长类志愿者、专家志愿者相结合的岗位设置,做到文化志愿服务岗位专业化、标准化。(四)实现文化志愿服务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第一,优化队伍结构。采取公开招募与定向邀请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形成专家学者型、专业型、兴趣型相结合的志愿者服务结构。完善面试标准与面试流程,将宣讲环节纳入志愿者招募面试培训之中,增强应聘者的感性认识,避免盲目选择。第二,丰富培训内容。把握培训与服务并重的基本原则,除了开展文化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意义和价值等基础知识培训外,还要开展不同专业文化志愿服务的专业知识培训,如团队建设、沟通技巧、项目运作等内容,进一步提高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文化素养、业务技能。第三,培育共同愿景。关注文化志愿者的差异,根据各自的特长、兴趣、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关注文化志愿者的成长,创造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和氛围。关注文化志愿者的价值实现,关怀和鼓励志愿者发挥潜力、展现才能,并通过文化志愿服务帮助和引导志愿者产生相互认同感,培育共同的愿景。(五)实现文化志愿服务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集约化。第一,加大经费投入。可以按照“财政拨一点,服务单位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法筹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专项基金,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当中,赞助文化志愿服务,促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开展。第二,开展服务评价。可以以星级管理“小时累积法”为基础,加入第三方的满意度调查,将被服务人员的反馈与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团体的绩效积分挂钩。同时,完善文化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对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团体给予相应的星级认定。第三,实施积分制度。探索实施文化志愿服务时长积分制度,将文化志愿服务时长累积,可以用于服务置换或积分兑换。积极探寻与电影院、书店、咖啡店、超市的合作,设立积分兑换商品,为文化志愿者的爱心积分提供相应的社会性“报酬”。(六)实现文化志愿服务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化。第一,丰富服务内容。借助文化志愿服务的基础、特点和优势,探寻具有地方、行业、团队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拓展图书借阅服务、公益讲座服务、网络文化宣传服务、文化遗产普查服务等文化志愿服务内容,用丰富的服务内容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第二,打造服务品牌。依托文化惠民工程和系列文艺活动,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力开展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送文化下基层”演出活动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坚持深入学校、敬老院、企业等单位为学生、老人、农民工等进行送文化进基层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第三,建立互动平台。建立操作简单、实施性强、受众面广的互动平台。为文化志愿者建立网络资料卡,登记文化志愿者的个人信息、服务情况等信息,提高线上呼叫、线下服务效率。可以设立微信文化志愿者联盟群,并分设摄影、声乐、舞蹈、戏剧、美术等门类齐全的学习交流分群。(七)实现文化志愿服务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示范化。第一,创建示范项目。要树立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管理意识,通过评比、帮扶和宣传推广等形式,发展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准确扶贫、创业创新、科学普及、素质教育等融合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形成示范性带动效应。第二,打造示范团队。深入挖掘地方文化人才资源,培育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文化志愿团队,搭建文化志愿者技能、文化志愿服务成果的展示平台,宣传推介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所取的成果,增强文化志愿的吸引力。第三,建立示范基地。结合社会热点,在农村、社区、学校、企业、景区等特定地点建立文化志愿服务示范基地。特别是,可以在福利院、养老院、打工子弟学校等地,建立一批面向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文化志愿服务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文化志愿服务。
总之,要拓宽文化实践的视野,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的建设和管理,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使文化志愿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党秀云.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与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19(11):118-123.
[2]王成成,黄鹤,张洋.秦皇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思考[J].参花,2019(2):147-150.
[3]霍美君.论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的重要性[J].人文天下2019(8):110-111.
[4]王佼.突出价值引领,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J].传媒论坛,2020,3(15):168-170.
作者:王佼 王成成 张洋 单位:1.秦皇岛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2.秦皇岛市群众艺术馆 3.秦皇岛图书馆
- 上一篇:增值税改革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影响
- 下一篇: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建设及实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