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康复标准体系建设构想及探索
时间:2022-11-04 10:57:43
导语:工伤康复标准体系建设构想及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全民覆盖、提高层次的新阶段,加快推进各项标准化工作开展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由于我国工伤康复工作走的是地方先行先试、国家逐步规范完善的路子,从全国范围来看,工伤康复工作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为提高工伤康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需要建立更科学的业务规范和标准。本文提出了构建工伤康复标准体系的目的与原则,设计了工伤康复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
编制工伤康复标准的目的和原则
编制工伤康复标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国工伤康复基础研究薄弱、工伤康复标准体系缺乏问题;为我国工伤康复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管理与服务规范;为各级工伤康复管理和服务机构实现科学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工伤康复标准化协调发展,为政府部门统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促进我国工伤康复事业在管理和技术上与国际接轨。
本标准体系编制的基本原则如下。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原则:科学、系统地表述工伤康复各业务、技术领域的内在联系,并基本涵盖相关专业、技术领域;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能够代表工伤康复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与重点,指导各部门、行业的具体工作,与工伤保险现行政策与发展趋势相一致;按照工伤保险三位一体要求进行设计:体现以医疗康复为基础、职业康复为核心、以回归工作岗位和社会为目标的整体化运作规律和统一管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以工伤职工实际需求为导向,体现工伤保险对工伤康复在技术、服务、管理、信息支持各方面的人性化要求;标准体系要具备良好拓展性:借鉴其他行业标准体系研究的经验,为今后适应工伤保险政策发展和康复技术研究成果留出余地,同时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为各地制订符合本地区实际需要的补充标准留有扩充空间。
工伤康复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
工伤康复包括工伤预防性康复、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和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等内容,涵盖工伤康复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具体标准的使用者包括纳入工伤康复体系的医疗卫生、辅助器具装配等相关技术服务机构及工伤康复服务监督机构、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及其相关从业人员。因此,标准根据工伤康复工作内容和参与对象的需要进行框架设计。该框架主要由4个子体系组成。(一)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是指对工伤康复相关概念和术语进行规范,并根据信息统计要求进行编码,是进一步制定工伤康复相关规范标准,促进地区间交流和工伤康复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二)管理标准。工伤康复管理标准是指根据工伤康复工作各流程进行程序化的制度建设的指导,因此,要考虑工伤康复工作实践过程中参与的机构和个体,主要是针对康复服务机构和康复受益人群建立一定的管理标准。工伤康复服务提供机构制定准入是解决谁来提供康复服务的问题,2015年人社部办公厅的《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平台标准(试行)》在一定层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工伤康复早期介入标准》是解决工伤康复服务对象和介入时机问题。在明确了服务提供主体和服务对象标准之后,完善《康复档案记录与评估标准》,进一步建立对工伤康复治疗信息的记录和评估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估规范,从而完善过程管理标准。(三)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从工伤康复技术内容入手,对技术的内涵和相关指标进行具体规定。从我国目前的康复实践情况来看,可以将工伤康复技术标准分为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两部分。其中,诊疗规范应当按病种分类进行制定,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伤康复诊疗工作的开展,弥补按康复技术项目分类进行编写的诊疗规范的不足。(四)服务标准。工伤康复服务标准是指对各种水平的工伤康复技术、产品进行分类界定,对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内的康复服务和支付水平进行规定。并非目前所有的康复技术都能够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内,工伤保险对不同的工伤康复服务的支付方式也要根据服务的特点、性质来确定,支付的水平要考虑伤者、单位的利益,同时也需要考虑工伤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
服务标准下设三类标准,分别为服务给付标准、服务流程标准和服务岗位标准。在当前工伤康复服务项目存在明显地区差别的情况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工伤康复服务项目与支付标准》,从技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多个角度对现有康复技术进行遴选,引导各地工伤康复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完成项目遴选之后,需要建立工伤康复支付标准,对工伤康复服务的支付方式、支付水平和监督管理方法给予界定,以解决服务补偿问题,确保工伤康复服务的可持续开展。
作者:欧阳亚涛 陈叙 单位: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劳动能力鉴定中心
- 上一篇: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析
- 下一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践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