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学徒制体系建设探索

时间:2022-11-16 08:48:45

导语:汽车检测与维修学徒制体系建设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汽车检测与维修学徒制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随着汽车服务后市场对人才职业技能方面需求的不断增强,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成为汽车专业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而现代学徒制源于德国“双元制”,是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现代学徒制,结合汽车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梳理汽车检测维修专业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分析学徒制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学徒制课程体系具体实施方式、保障措施及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增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徒制;体系构建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工作意见中指出,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紧密围绕企业生产岗位,培养学生岗位实践动手能力,并兼顾综合能力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联合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极大缩短学生岗位不适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1]。现代学徒制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使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深化,真正实现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由企业的实际生产来引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应紧密联系汽车行业及企业,深入剖析企业岗位的重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及企业组织生产流程。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建符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增强专业课的职业特征,深入研究体系内容及实施方式,从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一、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包括:一是,校企联合培养原则,即学徒制教学过程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协作共同完成,其中包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过程实施等任务;二是,立足企业岗位需求原则,即围绕4S店具体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任务为重要考核标准;三是,学生个性化发展原则,即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学生今后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有个人规划选择的自由性[2];四是,满足行业需求原则,即课程体系构建应符合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基础职业技能。(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依据学生作为学徒学习认知和技能成长过程的渐进规律,将在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实习实践相结合,构建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作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岗位需求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行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课程体系应由学校与企业双方、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实现课程模式多样性。可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将关键技能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相关技术证书的内容融入课程,并将岗位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挖掘出支撑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构成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二、学徒制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也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即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平台基础模块、职业能力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需求模块。(一)职业素质模块。基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精选和组建职业素质养成模块课程。课程主要包括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汉语言表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文化礼仪、安全规范准则、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养成课程。(二)职业平台基础模块。此模块包括汽车检测与诊断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汽车企业通用工作任务和职业基础能力为依据,进行学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标准编制[3]。此模块中所有课程均为专业必修课,学生必须通过所有课程的考核,拿到相应课程学分。本课程模块包括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文化、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和汽车舒适安全系统检修。(三)职业能力技能模块。职业能力技能类课程即与企业工作岗位相关技术技能课程,以企业工作岗位核心技术能力、企业岗位用人标准作为模块设置的主要依据,借鉴汽车维修技师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及形式,开发职业能力技术模块,包括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钣金与喷漆、汽车事故现场查勘与定损、汽车鉴定与评估等课程。其中,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形式、理论实践比重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可以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四)职业拓展需求模块。针对学生毕业后岗位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实施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本模块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发展及知识需求选择相关课程,包括汽车新技术、新能源汽车、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等课程。

三、学徒制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建立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可以分为集中理论授课、企业基础实践、企业专项技能实践和实际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学时安排原则为“实践为主,理论够用”,实践比重达50%以上。学生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在汽车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进行学习和锻炼。将课程实践、顶岗实践、顶岗实习灵活运用于三年的职业教育,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完每一岗位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在做中学到更多实践技能,提升其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专业性。入学第一年先在校集中学习职业素质养成模块及部分职业平台基础模块,要求在职业平台基础模块中采取“0.5+0.5”,即在校内课程实践比重达一半;第二学年的每个学期都采取“0.5+0.5”,这样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第二年就有半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或“轮岗实训”,随后根据兴趣、特长再分配到某一特定岗位进行第三年的“顶岗实习”。课程体系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实习企业培训合格证书。

四、学徒制课程体系实施的制度保障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加大合作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学徒制班级的教学和普通班的教学必须相互嵌套,既不能影响整个汽车学院的教学质量,又不能浪费教学成本。同时,现代学徒制具有“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双主体培养,双元管理”的特点,学校应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适用于岗位成才需求的工学交替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如,学徒制学分制实施办法、学徒制学生标准及成果考核评价办法、学徒制学生上班考勤制度、学徒制校内导师聘用标准与考核制度、学徒制企业导师聘用标准与评价指标制度等。构建健全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既有利于实现职业学校和企业培训教育一体化,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明确和保证相关参与者的职责和义务,学校、企业和学生应签订相关合同,共同保障整个学徒制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学徒制课程体系的考核评价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由校企共同培养,故考核需要企业参与,最终学生质量的考核应由企业和学校协作完成,学校主要负责理论课程学习的考核,企业负责实操部分的考核[4]。考核形式必须与学徒制培养模式相符合,首要任务是对现有课程考核体系进行改革,针对不同模块制订相应的考核方式,根据每门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重,设置相应的考核主体及考试比重,如表2所示。(一)学校为主考核评价。课程模块的四大模块中,职业素养模块是在学校学习完成的,应根据职业技能需求对考核形式进行调整,将以往试卷形式改变成课程实操+展示、小组讨论+答辩、课程总结论述等形式。课程考核方式变成以职业技术技能为导向的形式,更能够适应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避免考试之前学生突击背诵知识点应付考试的情况,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及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对本课程所学内容的总结,学生可以了解自身知识掌握的情况,这一过程可以让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参与并指导。(二)企业为主考核评价。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技术技能实践和顶岗实习。以往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容易聚堆,不仅给企业正常工作带来不便,影响企业对外形象,也会影响自身实习质量,给企业留下不好的印象。同时,学生在企业中能否得到足够的实习锻炼机会,完全凭学生的自觉,老师的督促效果有限,管理难度比较大。因此,应改革考核形式,将实操考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完成实习手册,实习手册内容包括实习中会遇到的实操内容,学生必须将自己遇到的案例及具体解决方法、步骤记录到实习手册中,成绩比重30%;第二部分,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企业导师负责日常实践考核,评价学生实习表现,成绩比重40%;第三部分,期末每个学生制作PPT,回校统一答辩,内容为所掌握的职业技能,答辩老师包括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成绩比重30%。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以上不良实习现象的出现。要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徒制培养人才职业技能的质量,应该构建一套科学完善、操作性强、体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及完善的保障措施和考核评价指标,以利于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和顶岗实习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赢”,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的汽车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成[2014]9号.

[2]朱爱文,赵旭庭,周春宝,王利刚.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10):81-83.

[3]易景然.汽车电子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建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41-42.

[4]马庆华,邵勇,朱进军.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践行难点及考核形式探讨———以高职土建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37-40.(

作者:马玉蕾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