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29 04:26:24

导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提要:西安在新城镇化背景下,以“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为目标,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初步形成比较便利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还存在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为此就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供给;文化需求;西安

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和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在新城镇化背景下,以“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为目标,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解决民众对公共文化的弹性需求与政府刚性供给的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并最终满足农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切实保护农民的文化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西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不相匹配。虽然西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了农民的生活,但对于农民的文化需求来说文化供给还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像农村体育器材类等设施在量上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高的文化需求,能吸引人的文化项目也严重不足。调查中,7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增加更多的公共文化设施。除了公共文化供给在量上的不足,还存在政府的文化供给与农民的文化需求不一致。政府在公共文化供给上缺乏与农民的沟通,不去调查农民的真正需求,虽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服务,但是农民的利用率却很低,造成很多闲置和浪费。调查中发现,多数农家书屋的借阅率相当低,因为书屋内大多提供是农民不喜欢或不需要的书。

(二)农民缺少文化参与意识。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目前,西安农民对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认知度不高,缺乏认同感,农民的文化参与意识较差,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热情不足,多数人认为公共文化建设与自己不相关,认为公共文化建设是政府的事情。现在有些农民已习惯于“自娱自乐”,自己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进行其他娱乐,即使逢年过节,也失去了原来好戏连台的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氛围,代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娱乐活动。调查发现,有46%的人表示不了解或不关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有63%的人认为文化建设与自己不相关,认为是政府应该管的事情,只有26%的人认为文化建设需要靠全体村民。

(三)农村公共文化资金投入不足和筹集机制不完善。近几年,西安不断增加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但文化财政支出还是相对较低,农村文化资金投入相对城市来说更是不足。201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114.66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1亿元,低于教育支出,仅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文化产业支出相对更低。不少区县政府无法落实人均文化馆活动经费和图书均购置经费,有些更是建成的文化场馆由于缺乏经费而无法正常开放。同时,各级政府尤其是区县级政府依然存在无法落实国家要求配备的各项资金的情况,影响了各区县农村文化场馆作用的发挥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来源单一,需要拓宽文化建设方式,建立多渠道的经费筹集机制,采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供给相结合的方式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推进以政府为主导,市场、社会力量和农民积极参与,采取多元共办文化的模式,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文化建设领域。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西安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基层文化服务专业人才队伍还未组建起来,专业文化活动服务人才严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管理水平也不高。在绝大多数的乡村社区,由于文化、体育人才的社区拥有稀少,除由上级组织的专题文化体育活动时,由文化站选派的指导人员进行辅导外,在平时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基本上处于无人指导的境况。当前,西安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的用人制度不健全,缺乏社会保障,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使部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有些乡村土生土长的文化队伍和民俗文化、表演技艺也在逐步消亡中。经济条件差的农村社区,基本上没有相应的自我资金支持。总之,西安市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硬件投资为主,内容提供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已建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没能发挥出理想的功能与效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所需的后续资金缺乏社会化的保障体系支撑。

二、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农民的文化需求表达。需求决定供给,农民的文化需求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导因素。政府要把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突破口,不断激发农民对于需求表达的意愿,拓宽农民需求表达的渠道,赋予公民更多的权力,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表达,切实让民众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建设中来,改变只有政府一方决策提供供给产品的模式,形成政府和农民共同决策的模式。只有准确把握农民需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根据农民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成功。西安各级文化机构要根据本地农民的年龄特征、素质水平和具体文化需求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文化服务效率。据调查,农民对那些富有娱乐性、趣味性,简单易懂的文化活动最有兴趣,诸如广场舞、放电影、趣味活动、体育比赛、传统节日活动等。调查中还发现:虽然大多数农民很少去农家书屋借阅书籍,但大多农民有提高文化素质的追求、崇尚科学与文艺的精神,有近70%的农民都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图书馆和农家书屋,书屋内要进些农民需要的各类书籍,文化供给者要满足农民的需求提供实现的条件。

(二)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多元供给合作模式。政府是公共文化管理的核心主体而不是公共文化管理的唯一主体,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过去一直由政府来承担,现在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让市场和社会参与进来,采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供给相结合的方式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推进以政府为主导,市场、社会力量和农民积极参与,采取多元共办文化的模式。公共文化服务采取多元供给模式,可以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来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同时引导社会上各阶层人士积极参与,鼓励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大力加强农村社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同时,由于农民活动场所少,休闲时间不固定,要采取灵活的供给手段。可以学习广东农村创建地三大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网络——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网,这样可较好地解决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事业经费不足、城乡和区域之间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可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还有河北某县为了方便农民群众看书,将农家书屋开到理发店、药店等一些交通便捷、群众聚集的场所,同时还建立了6个流动书屋,消除了农家书屋的覆盖盲点,利用农贸大集等场合供群众免费阅读。

(三)拓宽农村公共文化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留得住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并需要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帮助人才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逐步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对现有的文化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培养一批文化技术专业人才,为农村公共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目前,西安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比较缺乏,在人才总量上,还不能满足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需要拓宽人才渠道,要在基层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就需制定扶持、支持文化人才的各种政策,鼓励更多有文艺特长的人才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在基层造就一批文化建设带头人。采取以文化项目为平台,吸引高层次文化人才参与西安农村文化建设,吸引大学生和社会力量参加文化志愿者队伍;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文化名家、民间艺人、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人才等各领域领军人物的文化创作的资金扶持,加大对重大文化创新研究项目的扶持力度,为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丰厚的智力支持。

(四)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可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1)对现有文化服务方式进行创新,要不断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差异性和文化爱好的多样性,要对现有的文化服务方式不断进行完善,不断探索更加灵活的服务方式,吸引农民广泛参与文化活动,像农家书屋、文化站、文化广场等要让农民自由、便利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娱乐方式;

(2)创建彰显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西安各区县可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文化特色产品进行再包装,打造具有吸引力的、趣味性强的文化活动品牌,渲染农民的家乡情结,提升农村文化凝聚力;

(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西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以政府供给为主,政府可以将个人的、社会和国家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都引入公共文化供给领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

同时,可引入公共服务的竞争机制,提升运营效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西安已经初步建成全面覆盖、惠及人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这是一项系统的土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共同作用,才能构建西安农村新文化秩序,实现和谐西安。

主要参考文献:

[1]彭益民.文化需求: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J].湖湘论坛,2010(5).

[2]孙政,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刚性供给与文化需求弹性发展的矛盾及解决之道———基于12省25县(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卷调查[J].广州公共管理评论,2009(5).

[3]刘若实,薛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农民需求导向视角的实证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4]西安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安调查队.西安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5]刘颖.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新西部,2013(18).

[6]李颂华,陈波,马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基于西安实践的调查与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作者: 张贵凯 单位: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