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再担保体系建设探讨
时间:2022-07-29 03:00:49
导语:企业风险再担保体系建设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切换和动能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背景下,实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过剩产能蕴藏着较大风险,社会融资和货币信贷规模回落,信贷刺激经济增长弱化,债权市场违约事件频发,银行不良资产率也在持续攀升。担保公司作为连接中小企业与银行间接融资市场、票据市场、信托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受经济大环境和行业风险集中爆发的影响,业务代偿风险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学术界对担保理论、业务模式、运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缺乏对再担保体系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担保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为基础,以2001年~2016年山东省内担保代偿项目案例样本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目前担保行业面临的客户端风险和经营模式风险,结合担保行业从业经验,总结归纳了担保行业面临的风险和自身的局限性,说明再担保通过发挥增信、分散功能在解决担保行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为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和保障。
一、担保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我国担保行业起步较晚,1993年第一家信用担保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由原国家经贸委,该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范围、业务模式和担保体系的架构。2001年,《关于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信用担保机构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此后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信用担保机构的数量和资本规模保持不断增长,担保贷款金额和数量迅速扩张。中国担保行业规模在经历了2010年~2011年的快速增长后,在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2013年~2016年担保机构数量呈现波动下滑趋势,其中2015年度同比下滑11.61%,担保行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担保行业所隐含的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以山东省融资担保机构数量为例,具体变化情况见表1。
二、担保行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担保实质是利用自身的信用为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求方搭建桥梁,在整个交易行为过程中,完成信息流、现金流的整合,从而完成资源的配置,发挥资金融通的作用。经济新常态下,担保公司面临客户端风险、自身经营模式风险相互叠加和交织的风险。
(一)客户端风险分析
客户端风险是指在担保期间内外风险源因素共同作用下,风险能量经积聚产生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在突破风险阈值后,经由特别路径,依附一定载体在系统之间传导或蔓延,致使企业利益和担保利益偏离预期目标的现象。1.客户端风险特征为了解客户端风险基本特征,经对2001年~2016年期间山东省内发生担保代偿的137户企业的调研,结合当前市场状况和数据分析,总结出以下特征:(1)风险发生时间和行业分布的集中度较高。风险集中发生的期间从2014年开始,2014年~2016年发生的代偿金额高于过去十年发生的代偿总额。这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高度契合。代偿项目行业分布集中于贸易业、食品制造业、设备和部件制造业、小额贷款公司和房地产行业,行业分布较为明显。(2)风险额度分布呈正态分布态势。企业代偿额度分布呈现典型的正态分布特征。2000万元~5000万元担保额度区间是最高区间。一般来说,经营规模不是衡量企业风险的因素,经营规模大不代表企业风险高,经营规模小不代表企业风险低,但担保额度与企业经营规模息息相关。(3)风险的地域性。代偿项目地域风险集中度较高,其中山东省内济南、日照、潍坊、临沂和济宁等地区企业风险相对较高。应重点关注地区系统性风险、互保圈风险、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影响。(4)风险频发引发信用危机初现。目前金融机构出于对不良贷款容忍度低、考核压力大等原因,对民营中小企业惜贷、抽贷严重,导致信用危机频频发生。省内中小企业为避免发生抽贷现象,即使有还款能力也不进行还款,采用借新还旧等多种风险化解手段进行资金的融通,导致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求方的矛盾日益激烈,银企信任关系破坏。2.客户端风险成因从客户端风险源来看,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1)外部因素:首先是宏观层面原因。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较弱,经济增长疲软,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偏弱,国内制造业外贸走势偏弱,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仍显不足。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在乐观情绪支配下加速财务杠杆化,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一旦经济逆转或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资产急剧缩水,导致资不抵债和流动性不足的状况。其次是行业和产业政策影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任务中摆在首位的就是去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受此影响国内债券市场前三季度已有23个发行主体出现实质性违约,涉及46只债券,本金或超过376亿元。刚性兑付在各债券类别逐一打破,违约债权发行人从民营企业扩展到国企和央企,违约行业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如煤炭、钢铁、太阳能、金属与采矿等行业。而在此之前,中国债券市场超过10年未发生过实质性违约。再次是区域因素影响。山东省内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比较高,一方面,金融资源匹配倾向性较为明显,目前很多金融企业处于资产质量的考虑,对民营企业抽贷、压贷、惜贷严重,大量优质金融资源分配到大型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除金融资源较为丰富外,体量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在市场竞争中也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最后是配套机制建设影响。不完善的信用体系、漏洞的抵质押融资登记制度,使得中小企业失信的成本较低,也是违约频发的原因。(2)内部因素:企业自身因素导致发生风险的原因较为复杂,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归纳了以下15种风险成因,具体见表2。因主要是前八项,金额占比88.54%,户数占比81.76%。下面重点分析前八项的风险成因:互保圈风险的传导。互保企业出现风险往往引发银行对互保圈内所有企业的抽贷,进而导致互保圈风险快速蔓延,企业资金链断裂发生实质性违约。借贷资金用途改变导致风险发生。借款人改变贷款用途,用于投机性业务、资本运作、以流动资金名义申请贷款实际用于固定资产投入等,都会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银行抽贷造成的影响。目前传统制造业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经济和政策冲击较大,有些金融机构为防范和控制风险,对企业抽贷、压贷,让其提前还款并不再续作,导致企业进一步陷入困境,进而逐渐丧失外部融资能力,加速风险的爆发。投资扩张风险。企业大幅举债、盲目扩张,但是投资的项目收入回款慢或效益不达预期,从而导致现金流紧张,偿债能力大幅下降。实际控制人因素引发代偿。实际控制人由于涉嫌贿赂、非法集资和民间借贷被逮捕或者跑路,导致经营不能持续,引发融资风险。民间借贷风险。企业涉嫌民间借贷引发债务纠纷,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自身经营不善原因。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营战略或决策的失误,使经营资金良性运转的机制被打破,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公司治理因素。该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管理层,如管理层的频繁变动、股东的权利内部斗争、权力寻租等,都会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及债务偿还。
(二)担保行业经营模式风险
担保机构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而生,承载着服务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重要使命。担保行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担保行业自身经营模式存在以下局限性:1.担保机构资产规模偏小,行业盈利水平偏低。担保机构是金融行业的从属经济主体,目前商业模式没有被充分认知,行业价值未得到充分认同。保费收入和承担的风险不配比,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根据统计数据分析,2016年全省担保机构数量相比2013年下降了17.35%,在保责任余额相比2013年下降了约4.34%。2.银担合作不够顺畅,权责不对等。在开展业务合作时,担保机构在向银行缴纳业务保证金的同时仍要承担100%的风险,权责严重不对等。经济新常态下,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更趋谨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担保机构的业务准入门槛;二是总量控制额度,暂停与担保机构开展新业务合作;三是通过增加保证金比例、降低业务放大倍数上限等措施,提高与担保机构的实质合作条件。3.担保机构普遍缺乏资金补偿和风险分散机制。担保机构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担保费收入,在经济下行时期担保费收入无法弥补代偿损失,导致其资本规模难以扩大,资金补偿和风险分散机制的缺乏使得担保机构的可持续经营受到较大的挑战,严重制约担保公司的发展壮大。4.担保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风险管控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目前担保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狭窄,大部分担保机构风险识别手段和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对冲技术和转嫁措施,一旦面临宏观经济下行等系统性风险,担保机构的代偿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未来在客户端和自身经营风险的共同影响下,担保行业面临分化趋势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现状。
三、再担保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经济下行时期,在内外部风险的共同影响下,担保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业务扩展受阻、代偿风险上升、银担合作难度加大等问题。担保机构迫切需要政策性再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模式、信用增信、资金支撑和行业体系建设方面为其提供保障,基于此再担保机构应运而生。
(一)再担保和再担保体系的含义
再担保是再担保机构利用自身信用,为保障担保行为的实现而对担保机构进行的担保。再担保是担保机构分散和转移风险的重要方式(具体业务模式如图1所示)。再担保体系建设是指再担保机构利用股权结构、以再担保业务合作为纽带,建立再担保、担保层次分明的担保体系架构,发挥信息集聚、资源配置、要素优化、资金整合等优势。
(二)再担保体系建设的作用
自2007年第一家再担保机构成立至今再担保行业已经发展9年,通过发挥再担保的增信、分险、引领等作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杠杆效应不断放大,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稳步提高。特别是在近几年“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随着山东金融改革层层深入,再担保体系为解决担保行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1.再担保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再担保主要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支持担保机构发展,通过再担保审慎监管,在机构准入、资本金补充、风险管理、业务开展等方面强化约束,建立统一规范的再担保体系,提升整体行业公信力。2.再担保发挥风险分散作用。通过开展分保、联保等再担保业务,构建担保体系与银行体系总对总的合作关系,将极大推动担保机构与银行建立顺畅的合作关系,促进担保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全面风险意识,充分发挥优质担保机构的集聚效应。3.再担保具有信息共享功能。一是有利于在再担保体系内部建立客户资源共享池,形成统一的风险控制标准。二是识别并及时共享信用记录不佳的客户信息,降低体系成员间共发性、传递性风险。三是通过共享的客户资料,可以提高担保业务运作效率,使现有的体系成员间合作更紧密,提高同行内的竞争力。四是有利于社会化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同时建立银行等资金来源提供者与中小企业之间良好的信用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及完善,进而达到防范风险的良好效果。
(三)再担保体系化解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1.风险识别。风险来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对于担保行业而言则主要来源于客户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因素。再担保体系通过股权关系、以业务合作为纽带形成较为稳定的体系架构,通过担保机构自下而上形成风险信息清单的汇集,通过再担保公司的整合和分析,打破信息孤岛,形成自上而下的区域风险数据库,用以指导担保机构对于行业政策、市场状况、互保情况、经营变化、信用数据等各种风险信息的判断,从源头提高识别风险能力,做出正确的项目决策,优化资源配置。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度、标准的确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运用。再担保依托资源、人才、信息优势,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制度和指引,创新业务品种和风险缓释措施,建立风险控制指标,形成地区经营策略和风险管控策略,倡导风险文化,规范担保业务流程,严格担保审查程序,实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运行监测制度、代偿及债务追偿制度等加强风险管理,从而有效控制担保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形成完善的规避和分散风险机制。引导在再担保体系内担保机构合法、合规、稳健地开展业务。3.风险分担。当担保机构的业务发生风险时,再担保在一定的比例内承担代偿责任,为担保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降低担保风险对担保行业的震荡幅度,克服担保行业风险和收益不配比的弊端,帮助担保机构提高资产流动性。以山东再担保为例,目前现有100家体系成员,合作机构近60余家,覆盖全省17地市。山东再担保以再担保体系平台为纽带,通过创新再担保业务产品和模式,借力市场化手段融合全省担保资源,推动全省担保行业的规范发展。2015年度新增担保、再担保额达到276亿元。助力省内中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的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安微担保模式”表明,政府投入1亿元财政资金可撬动100亿元贷款注入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银行信贷敞口较自主发放贷款下降80%,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提升2.5倍。因此,面对经济下行和代偿压力交织的形势下,政府加大对再担保的投入,增强再担保体系建设的力度,构建一个层次多元、结构合理、风险控制能力完备、效益良好的再担保体系,符合担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可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作者:赵成凤 周衍鲁 姚庆玲 单位:山东省再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再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赵爱玲.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王鹏.构建以省级再担保为核心的融资担保体系[J].中国担保,2016(04).
[4]姜焱.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业务模式及风险浅析[J].中国商界,2013年(07).
[5]朱永扬.我国再担保体系建设[J].中国金融,2013(18).
- 上一篇: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论文
- 下一篇:水利水电设计体系建设探讨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