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学习型团队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20 05:06:00

导语:科研事业单位学习型团队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研事业单位学习型团队建设研究

摘要:党的会议报告指出,把“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列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目标之一,这也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建设学习型团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所在。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新时代下科技科教兴国创新的主力军,更应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才的创造性,激发其潜能。本文即以现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通过研究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内涵及意义,剖析了新时代下科研事业单位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内涵及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科研事业单位学习型团队的实践策略对策,以期为科研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学习型团队;团队建设

一、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中国也进入到崭新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为更好的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注意建设步伐,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加快建设学习型组织。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社会职能的不断调整,科研事业单位原有的团队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或者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快,科技发展迅速,合作共赢逐渐成为趋势,营造学习型家庭、造就学习型团队、构建学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团队是科研事业单位中最基本的工作单元。团队学习是连接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的纽带,是实现个人、团队工作目标与单位发展愿景、战略一致的保障;学习型团队的构建是保证团队的升级和活力的根基。众所周知,学习型团队的产生是在个人、团体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优势作用明显,如提升个体认知、牢固个体信念和激发个体行动等,在团队中,其具有激发团队创新成长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讲,团队学习能力建设决定着团队创新发展的根基;团队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决定着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正如美国知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1983年就预言道:“我们即将进入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在这样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和信息社会中,学习显得特别重要”。由此看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厘清科研事业单位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内涵与作用,探讨学习型团队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仍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学习型团队建设内涵及意义

(一)学习型团队概念内涵。对科研事业单位工作团队而言,其主要工作有: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其团队成员数量并不多,在个人信念方面也有所差异,但大多能建立共同目标,并愿意在共同研究中互相承担责任。学习型团队承担着创新责任和使命,其研究目标明确,在成员构成中,基本具有技能能互补、相互协作的构成特征。学习型团队建设源于“学习型组织”概念。彼得•圣吉(PeterMSenge)融合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讨论与仿真演练等相关内容,提出了“学习型组织”概念;“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作为一种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理论;“学习型组织的定义为:开发创造未来的能力的组织。这一概念决定了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即在“适用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生成式学习”,始终将学习放在团队建设的重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激励式引导来激发个体的创造欲望,提升其持续拓展和创新的能力,在持续学习中不断拓宽思想,互相帮助和竞争,释放集体热望,提升团队凝聚力,打破固有成规,找到学习新方法和途径。经总结可知,学习型科研团队特征显著,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在学习型科研团队中,组织目标基本都是从组织成员那生成而来的,但它又不同于个人目标,是团队组织中的每个参与者的共同目标和理想,这也是将不同技能特长和性格特点的成员汇聚在一起的原因所在,只有组织成员具有一致的共同目标,才能拧成一股绳,更好地为之奋斗。2.学习动力的持续性。学习型科研团队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持续的学习动力,主要表现为:第一,注重“终身学习”;第二,鼓励“全员学习”;第三,重视“学习过程;第四,主张“团体学习”。除此之外,学习型科研团队还强调知识共享和系统开放,实现团队内部知识储存、传递与共享,与外界环境知识、资源、信息的流通交换等。3.实行扁平式组织结构。在学习型科研团队中,他们把决策权不断朝团队结构的下层转移,为最下层单位也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权,真正实现了“谁生产谁负责”的层层落实感,最终建立了扁平化团队结构。在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作用下,团队内部更融洽,团队能量更强,成员组织之间也密切了关系,形成离开互助学习新模式。在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型科研团队的组织性和创造力也在不断提升。4.注重自主管理。自主管理能更好的激发团队个体的能量,进而实现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学以致用的突出效果。在学习型科研团队中实行自主管理,打开全通道模式沟通,能更好的帮助团队成员找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在优势互补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小伙伴组成小团队,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在自检和互相监督中总结、评估和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团队成员中开展自主管理活动时,必须确保共同目标的一致性,并秉承开放求实的心态展开工作,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在学习中丰盈,在补充中进步。(二)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意义和作用。科研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任务是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将知识进行再交流、共享、整合和创造,团队建设就是在科研目标的一致性的基础上,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互补,提升科研成果的高效性,打造超能知识创新团体。因此,在科研事业单位建设学习型团队,总体思路是实现“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科研团队知识管理与创新的融合性,消除知识管理难题,进一步提升团队知识共享能力和创新水平,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模式和组织形式,学习型团队在拉高团队及成员的知识水平、塑造其创新意识,确保单位可持续发展方面均具有突出的意义和影响作用,具体表现在:1.学习型团队建设在提升知识共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团队成员的共享动机是由其归属感、自尊心和自我实现等需求层次因素而决定的。学习型团队则正是主张知识管理发展模式,更为注重组织成员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在“系统思考”中形成最大化的团队观念,让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找到自我,发挥自我,超越自我,突破自我,通过心智模式的改善打破团队成员的固有思维,消除行动定势,进一步提升对“共同愿景”的认同和确认,让成员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最终在团队学习中加强知识的内部交流和共享,消除“知识私有”化现象,提升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此过程中,所沟通共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周知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最终实现团队知识的增值,这种改变能有效提升团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水平,进而提升团队的综合竞争力。2.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具有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的作用。学习型团队对组织内部的交流尤为重视,在组织结构管理方面,主要采取的是扁平化新模式,在组织文化方面,更注重开放化发展,在组织管理中,更为注重个体的自主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更凸显了人性化特点。如,在学习型团队的组织结构建设过程中,除了受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的影响外,内部成员的互动也具有弹性,更加凸显了科研团队创新发展中所追求的平等、宽容和沟通基本要求,对进一步推动团队变革和创新发展、追求自我和个人价值的体现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学习型团队有利于树立共同愿景目标和创新文化发展。在学习型团队中,知识的沟通和交流共享是全面的,讨论是深入具体的,管理是自主的、高度参与的自主管,个体成员之间的参与度非常高,这种组织模式对实现建设目标的高度一致化的达成和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在学习型团队中,始终将学习、探索和创新当成团队奋斗的共同目标,更为注重学习的永久性和探索性,在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会建立浓厚的持续学习氛围,打造学习文化。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角度,其强调在学习中开拓成员的创新能力,切实将自我成长和研究创新融为一体,互为作用。对于管理者而言,则主张通过真正关切和激励的方式帮助组织成员找到家的归属感,提升并拓展个人愿景,在交流中增进共识,并将其整合成共同热望和集体抱负,一方面在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同时,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卓越性,在不断优化调整中形成全新的激励机制,打造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文化氛围。

三、科研事业单位学习型团队建设现状探讨

(一)科研事业单位及员工特点。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组织,其主要业务活动是承担国家计划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和创办产业实体,担负着科技创新、知识创造的重要使命,是新时代科技强国的主力军。科研事业单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以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工作内容侧重于脑力劳动;作绩效评价更加注重任务质量而非数量;科研事业单位还具有很强的政府特征,例如经费供给化、机构行政化、行业相对封闭化等。其员工多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单位内部多以承担项目或工作来划分为若干团队,以科研、管理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二)学习型团队建设困境及不足。当前,学习型团队建设在理论层面聚焦学习优势、理念、动力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实践层面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针对特定行业、特定组织及特定时期的学习型团队建设,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和不足,仍须改善和提升。1.思想认识层面的不到位。对于学习型团队建设内涵与特征到底如何界定、学习的主体是谁、学习的方式是什么、如何形成常态化学习等问题缺乏科学统一的认识,主要体现为“系统思考的缺失”“共同愿景的缺失”“心智模式的缺失”等。如一定比例的科研事业单位在学习型团队建设方面缺乏中长期规划;目标不明、学习意识及动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以忙于业务钻研和科研研究为理由,对学习往往是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把学习型党团队建设简单理解为“活动”“运动”,浅尝辄止、浮于表面。2.实践运行层面的不到位。一是以简单、低层次的信息交流代替知识共享。二是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随意性强,在交流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够规范、制度化缺失的问题,学习交流机制不完善问题突出,具体表现包括:团队成员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形式随意,交流期限随性,尚无相关制度进行硬性规定和要求,深入交流的机会不多,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方式单一、渠道较少、参与性差。三是对科研团队的概念认知不明,具体表现包括:很多人通常将一些课题组,或者导师和学生组成的群体当成科研团队;还有人误将那些为了争取科研项目而临时组建的团队归类为科研团队。此外,在真正的科研团队中,受团队成员知识的“同质性”影响,一些团队在学科交叉的广度、深度方面还有诸多的欠缺,致使知识的融合链连接不牢固,这也是造成科研团队运行困难重重的主要因素之一。3.机制保障层面的不到位。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机制上的不足主要有:第一,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制度,从团队培养、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方法等均需制度的规范,缺乏相应制度引导的学习行为势必半途而废。第二,现有的学习制度执行不严,部分单位虽制定了相关制度,但硬性指标不严不细、执行不实,简单地将一般性的业务学习当做系统化的团队建设等现象还比较普遍的存在。第三,部分科研团队将所获得的项目或完成的近期科研任务当成管理重点,而没有对团队科研进行合理的长远规划,在团队学习文化的建设方面也不够重视,对团队缺乏深层次的认同,团队凝聚力不强。第四,常态学习机制、运行考核机制、效果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的不健全,学习型团队建设“形像而神不像”。

四、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科学理念,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科研目标,在团队中达成共同愿景。共同目标作为科研团队发展的前提,其实现条件有:第一,团队目标制定应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在认清团队优势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的制定,从而明确科研方向,确立共同愿景。第二,当共同目标设定完成后,将其升华为团队成员的自我目标和价值体现,确保每个成员都能认同,并甘心情愿为之奋斗和付出。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团队的目标不仅仅是作为共同愿景而存在的,还应赋予其个人价值的体现。只有研究成员在团队中不断进行深度分享,并找到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从中找到归属,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方可使共同愿景成为团队科研目标,并在制定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消除团队建设中目标不明确、发展动力欠缺的现实问题。倡导先进的学习理念,打造务实的学风作风。坚持学习型科研团队的本质特征,强调终身学、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推进知识共享,知识共享作为科研团队进行知识交流、整合和再创新的重要渠道,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团队建设目标的成败和创新效果的好坏,因此,新时代的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并非简单的信息再分配,而是人和人在特定环境中进行无缝交流的一种全新方式。(二)坚持问题导向和应用导向,持续优化实现路径。坚持能力建设目标,科学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决定了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方向。科研事业单位建设学习型团队,就是要以提高能力建设为主旨,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业务发展所需、增强公益性服务等职能所需及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各方面知识,推到内涵式发展;坚决避免泛泛而学、敷衍了事。优化团队成员结构,改善心智模式。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根据科研目标和方向的差异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应的知识结构进行互补,消除行政和学科边界感,优化团队成员构成,实现成员年龄层次的多样化、学科背景的差异化和研究经验的丰富性,对于那些学术理念、价值观类似的科研人员,为实现其知识互补,尽可能的降低知重叠性,消除冲突感,团队团里中应着重改善其心智模式,突破思维定势。第二,侧重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鼓励团队成员多进行内部知识的交流互动和整合共享,调整并改善其心智,帮助成员建立共同信念,提升其认同感,以增强协作创新的诸多可能。完善沟通协作机制,提高系统思考能力。通过强化扁平化、民主化管理新方法,提升团队负责人的核心影响力,在凝聚团队成员的过程中,鼓励个体积极参与团队的建设管理工作,集思广益激发集体能量。与此同时,还可制定相应的沟通协作制度,在构建多渠道的交流沟通平台的过程中,提升成员的交流欲望,提升沟通成效,在建立深层互助关系中共同进步和成长,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核心竞争力,进而培养团队成员的系统思考思维意识,加速思考修炼和养成,在同愿景中实现统一目标,明确自身与团队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互为影响,使其资源把自己纳入到团队建设中来,并在共同愿景的支撑下找到个人价值,确定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理清团队与个人成员之间的关联,促使其自愿主动交流、合作共赢,以将个人能量发挥到最大化,并形成对团队的积极正面影响。(三)创新学习方法,拓展学习载体,激发学习内生动力。结合优势创新学习方法。方法是完成任务的手段,途径是通向目标的道路。事业单位可以充分结合行业实际和单位实际,充分利用和整合学习资源,通过发挥人才、理论、科技等优势拓展学习载体,创新学习方法。如在高校、科研单位可搭建平台将学者教授的学术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还可借鉴“互联网+合的理念,结合信息网络技术方法,对成员进行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加快网络教育交流平台的建设,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出版物等等作为推进资源共享的平台,在不断提高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方面效果显著。立足实际拓展学习载体。事业单位业务职能广、组织管理较为灵活,可通过组织知识竞赛、学习讲坛、实地观摩、调研学习等载体,丰富学习路径,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互动互学,激发学习内生动力,提升学习效果和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结语

在科技发展日益复杂、精细的新时代,科学研究中学科间的交融性和部门协作化水平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组织和团队力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实践中也得已更加广泛的运用,本文就新时代科研事业单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内涵及意义、实践与不足进行了剖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应具体的对策建议,将对建设学习型科研团队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严新锋.基于价值观的学习型国企团队学习路径选择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07.

[3]宋双.科研事业单位员工激励方法创新与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4]米亚,肖凤翔.“学习型科研团队”建设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78-80.

[5]张倩.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整合阶段的划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8):175-177.

[6]李志宏,朱桃,赖文娣.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04):581-590.

作者:田深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