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实践探索

时间:2022-08-30 09:59:41

导语: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实践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实践探索

一、背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完善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建设高品质宜居生活社区成了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如何坚持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为目标,探索一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符合特大城市治理规律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引人深思,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也成为了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社会治理的关键落脚点是社区治理,而社区教育无论在社会治理还是在社区治理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以满足市民多样性、多层次教育和学习需求的教育活动,是社区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出“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青羊区不仅是全国最早的八大社区教育实验区之一,也是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在30多年的社区教育实践中,区域统筹是青羊区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创建学习型城区的重要策略,在实现区域统筹的工作路径中,区级社区教育学院、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社区的教育工作站三级社区教育阵地是推进学习型青羊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体,也是实现社会治理、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早在2006年,青羊区就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下,将在各社区建立社区教育工作站纳入政府统筹发展规划中,经过几年发展,社区教育工作站覆盖了青羊各街道社区,为区域内各类人群开展终身教育服务。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政府主导社区公共教育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均存在不足的问题,社区居民很难从社区教育中获益。市民对社区教育的反馈也表明:不仅社区教育的参与率和满意度不高,甚至连社区教育的知晓率也较低,这一切都不利于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应用的作用。那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和对美好生活强烈向往的新形势,如何在社会治理的构架下,坚持党的领导,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从而服务社区建设是值得每一位社教人思考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依照《成都市社区教育促进条例》,区街居三级社区教育阵地的定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参与社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有所侧重的。社区教育学院在课程开发、教育示范、业务指导等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专业性、示范性和指导性的引领任务,是推动社会治理、社区建设和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区域“领头羊”。街道的社区教育学校是街道辖区组织实施的社区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体。而面向社区市民的社区教育服务,是由作为三级社区教育最基层和最贴近市民的社区教育工作站具体提供的,是社会治理的直接参与体。由此可见,三者在社区治理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三者的功能不可替代,三者的作用不可混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区级社区教育学院在组织结构、人才储备、资源整合、业务能力等基础条件方面往往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和不自觉地过多介入了本应由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和社区教育工作站承担的工作,甚至替代了一部分街居两级社区教育组织机构的职能。另外,由于区级社区教育学院在统筹方式、推进手段上创新力不够,“行政化”的管理方式较多,社区教育多元参与体发展不够充分,繁文缛节现象时有出现。而街道和社区的社区教育机构,由于分管领导的换届调动,专职社区教育队伍不稳定,教师专业素质较低,日常管理水平低下,教育方式缺乏创新,工作敷衍塞责等诸多原因,致使现有的街居两级社区教育机构专业化普遍较低、教育服务能力明显不够、有效的教育方式也不多,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市民教育课程不足、教育活动针对性较差,致使本应亮点纷呈、各有特色的社区教育工作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同质化现象,使得各街道辖区、社区所开展的市民教育服务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市民对社区教育的达成率、总体知晓率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尤其是市民在社区教育的知晓途径上,通过社区教育工作站知晓的不够理想。如何提高街居两级社区教育机构的教育服务能力,让基层教育机构在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市民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就成为社区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基本措施

(一)实践工作方法和途径。针对上述情况,青羊区提出了按照“层级推进、分类指导、三级创建、梯度发展”的创建青羊区市民“社区学习中心”实践思路,打造具有“两化一呈现”(课程特色化,活动系列化,群体影响力呈现)特点的的精品站建设,在全区社区教育服务站满覆盖的基础上,以创建“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为手段,分批选点打造社区教育工作站,通过社区教育项目运行的方式,提高社区教育工作站的课程建设、教育活动等基础服务能力。同时,利用“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相邻社区教育工作站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我们通过项目建设的方式,在撇开一些次要因素、关系和过程后,将精品站的组织管理、资源建设、实施成效三个主要因素突显出来,构建了“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标准,着力于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工作站在组织实施社区教育工作、社区市民教育课程、社区教育活动能力的建设,从而提升“市民社区学习中心”的组织方式、业务能力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二)项目实施。1.项目申请。采用项目招标的方式,由街道和社区自主申请承建精品站建设项目。项目组通过观察项目招投标过程和项目申请书,发现分析和修正项目立项申请过程。2.立项论证。采用专家组评审的方式,对所申请的精品站打造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作出立项与否的结论。项目组在立项审核过程中,重点对申请精品站建设社区的组织机构、队伍建设、设施设备、资源整合等基础能力进行可行性论证,并依照课程、活动等教育服务能力提出研究性设想。3.过程性指导和形成性评价。对于通过立项审核的精品站建设项目,项目组依照“两化一呈现”的建设目标,编拟评价指标细目,构建针对精品站的评价方式和评估程序,并进行过程导向和修正,并通过社区精品站建设项目开展个案式分析,形成普遍性结论和目标性导向。4.总结性评估。对于精品站项目运行一定阶段后的效果和成效,项目组按照“层级推进、分类指导、三级创建、梯度发展”的思路,对于精品站项目进行总结性评估。5.个案分析反思。将不同社区承建的精品站项目进行分类,依照不同的研究目标,对于其发展过程、发展状况、发展水平等进行具体和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完善精品站评价指标。

四、初步成效与成果

(一)实现了“社区学习中心”标准化建设。在对区域各类社区教育服务能力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一致认为:市民社区学习中心的形成,有赖于其服务社区市民学习的多元化能力的构建和铸造。所以,项目组编拟和制定了精品站的软硬件建设标准,出台了配套的精品站评估细则,着力强化精品站的“组织管理、资源建设、实施成效”三个方面,尤其强调“课程培训、教育活动、学习型组织创建、数字化学习”等社区教育基础服务能力的培育。在“组织管理”方面中值得提出的是,“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的管理由社区主要负责人、社区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社区教育要纳入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之中,并有社区教育配套经费和专门的使用台账,从而保障了“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工作的有序推进。“资源建设”方面,除了配套的设施设备建设,社区教育专职人员、专兼职教师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外,还进一步明确了必须有数字化专兼职教师,社区定期更新有关的教育培训活动内容,并与辖区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常态有序地共同开展活动。“实施成效”中,社区需有针对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有月度社区教育课程和活动安排表并公示。针对社区不同人群(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外来流动人员、失业人员等),在固定时间开展常态性的社区教育课程和活动,并不少于一定次数,也引导居民使用青羊“爱学网”等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同时在教育活动基础上,有计划地培育各类居民学习型组织。通过标准化建设实践和考评指导,我们初步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青羊区“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建设考评标准》和考核评估机制。至今,共建成了30个青羊区“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基本实现了层级推进区域“社区学习中心”梯度发展格局。(二)促进了“社区学习中心”专业化发展。“社区学习中心”的建设发展,最关键的要素是人。在项目建设实践中,我们着力提高才队伍建设的水平,从而促进“社区学习中心”专业化发展。在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创建过程中,逐步实现了“街道社教专干队伍专职化、社区社教干事常任化”,形成了一支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其中每个街道都有一名社教专干,每一个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都配备一名社教干事,为“社区学习中心”持续、有效的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保障。其次,我们组建了一支社区教育课堂教学专业教师队伍,通过聘请专业教师、寻找民间达人、挖掘社区内的专业人才,形成了社区教育专业教师资源库。以草堂路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为例,社区辖区内有蜀锦织绣博物馆,附近有蜀锦厂宿舍,院落内有多位蜀绣工艺大师,社区干事多次与他们联系,这些工艺大师表示愿意参与到社区教育课程中,社区由此推出了由蜀绣工艺大师作为教师的蜀绣课程。同时,我们确定了相应的社教专职教师学习培训制度。街道社教专干每周四定期进行专业学习与交流活动,精品工作站的社教干事每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同时还多次邀请四川师范大学、市教科院、市社区大学等专家开展专业培训、课程讲座等,多元、系统的培训学习不仅促进了社教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也为“社区学习中心”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了可靠支撑。(三)拓展了“社区学习中心”的服务能力。社区教育课程培训和活动是提高社区成员文化素质和生活素质,满足社区成员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社区课程和活动对社区教育工作本身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项目组提出了在社区广泛开设公益课程,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秩序地实施社区课程教学活动,同时对社区不同人群定期开展有差异性的社区教育活动。经过项目实践,各精品站根据自身社区特色,结合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按照青羊区社区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即一学年两期的公益课程教学计划,以“特色课程+基础课程”的模式,参与建设的精品工作站和所在的街道社区学校每年共开设定期常态化社区课程150余门,流动课堂百余次,参与课程学习的市民超过九万人次。各精品站所开展的社区公益课程呈现出了管理有序、教育有方、贴近居民教育需求的良好局面。以草堂路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为例,该站一年共开设两期,每期3门社区课程,每门公益课均以居民需求调查为开课条件,共服务社区市民两千余人次。草堂路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在课程方面不断探索完善,开设一门以“文博草堂•民间收藏”为主题贯穿全年的特色课程(红色收藏),另辅以群众需求为依据开设如健身操、少儿绘画等多门基础公益课程。这些课程既富有社区人文内涵,又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又如在2017年的全民健身日活动中,草堂路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就与辖区内的成都市少儿体校合作,举行了“参加全民健身畅享快乐人生”的活动。活动中,少儿体校的专业老师,带领社区居民齐做健身操,这次活动得到居民们的好评,市民提出了希望长期参与身体锻炼的愿望。社区工作站就顺势提出与少儿体校合作,希望专业老师能够在社区固定地点开设健身操课程。2017年秋季,社区健身操课程正式开课,满足社区居民参与锻炼身体相关课程的需求。各精品站针对社区居民构成和社区文化底蕴制定了社区教育活动安排表,结合“青羊学习月”、“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社区雏鹰”等专项教育活动,每月组织不少于两次的社区教育活动,一年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八百余场、超十万人次参与其中,不仅挖掘了当地文化底蕴,传承了优秀民俗文化,还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邻里关系,广受居民欢迎。金沙遗址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针对辖区内青少年较多的情况,结合金沙遗址博物馆这一资源优势,开展了“金沙智慧堂”系列活动,如“小小讲解员”、“小小考古学家”、“走进金沙之陶文化”等。贝森路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则是针对辖区内的中老年人推出了“贝森小院•常青树”系列活动,包括利用传统节日的爱老敬老活动、老年人权益保障宣讲活动、社区象棋比赛以及老年骑游等活动。商业街社区针对社区紧邻少城宽窄巷子,文化氛围浓厚,社区内居民素质较高,文艺社团较多的情况,开展了“熊猫小剧场”系列活动,为居民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由社区居民创作了一系列原创文艺作品,用社区的小剧场搭建居民生活的大舞台。各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以社区教育课程培训和教育活动为主要手段,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服务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具有差异性的社区教育服务,并逐步凸显出了对相邻社区的辐射带领作用。(四)促进了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推动社区建设的主要动力,项目组认为要实现社区参与,则要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社区融合度和居民的社区文化建设参与能力,而社区教育活动将是不容忽视的载体和手段。在实践中,项目组编拟的《青羊区“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建设考评标准》,首先要求各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要成立由社区主要负责人(书记或主任)任站长的、有社区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代表参与组成的“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管理机构。其次各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要将开展的社•07•区教育活动纳入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课程和活动,使社区居民从开始的“要我参加”转变到最后主动的“我要参加”,促进社区居民走进社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与社区文化建设参与能力。同时通过开展丰富的社区教育课堂和活动,不仅吸引社区外来人员加入,也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有利于社区的和谐安定。以送仙桥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为例,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站长,与社区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社区议事小组组长及推选出的3名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组成了“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管理机构,不仅策划日常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将社区教育纳入本社区的年度建设规划之中。今年春夏季送仙桥公益课堂的开办,就是工作站管理机构成员深入社区充分听取和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后,选择本社区内的名人和专业技术人士,开设了京剧培训和太极拳等课程,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使社区教育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通过社区教育课程还建立了班级群,为居民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同时促进了社区居民间的交流和沟通。锦屏社区精品教育工作站培育了和谐互助自主学习群体,学群从零散几个人已发展到40人以上,参与的居民从本辖区延伸到其他社区和街道,从满足个人需求、自主学习到关心学员境况、互帮互助,再到多次承担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及活动实施,与辖区内困难家庭结对成为帮扶小组,极大地推动了社区邻里和谐相处。各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通过开设社区教育课程、培育自主学习群体等方式,带动更多居民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满足社区居民的技能学习需求、邻里情感需求、意识文化认同和地理区域融合需求,可以动员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中,创造社区居民便利的生活环境,营造邻里守望的良好氛围,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公德意识,增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利益表达、沟通协调、合作协商的能力,从而对社区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五、思考和展望

此项目实践是在社区治理理论背景之下,着重探索了如何提高“市民社区学习中心”特别是社区教育工作站的教育服务能力问题。所以,在研究中所选取的实践对象和实践内容,仅体现了区域社区教育实践工作中“社区”这一个点,那么除了这个侧面以外,在社区治理这一大背景下,是否存在其他社区教育参与主体的问题,如学校、市民群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能否成为社区教育参与主体?如何成为社区教育参与主体?采用哪些方式帮助其形成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从本项目实践中延伸思考引出的问题。其次,在已有的实践研究中也还有可以继续深入的方面,如:如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工作站在社区主体中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精品社区工作站”发挥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青羊社区教育将继续探索。

作者:陈莹 钱薇 焦凌 单位:成都市青羊社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