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索

时间:2022-06-23 11:33:45

导语: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索

摘要:高校建设进入了新的改革时期,转型发展成为教育的新命题,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将社会工作引入高校,建造新型学生社区,是在“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胆尝试,文章将尝试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建设学生社区,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社区生活,以社区理念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模式;探索

“以人为本”,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个人的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在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引下,全面提高社会生产力,打造适合社会发展的特色人才是重要途径。将“全人教育”理念深入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随着社会工作的迅速发展,导入社会工作能实现现有学生服务工作的“增量”,为学生提供有别于传统学生工作的服务内容和服务体验,有效弥补了现有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不足,引入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于高校学生群体,建设温馨有爱,适合学习和生活的学生社区,既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服务效率,又增强了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学生社区工作成为了高校管理和学生服务的重要纽带。

一、学生社区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提倡“服务”理念,“通过系统的服务体系,规范的服务管理,专业的服务队伍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个性并富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时代青年,形成尊重教育对象,研究教育对象,服务教育对象,发展教育的良好格局。”[1]将学生社区资源重新整合,改革管理和服务模式,并将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阵地建立在学生社区和宿舍区域,相比在教学课堂或按照专业划分的院系层面联系,在学生主要生活区的接触则更直接、更频繁、更全面,学生能直接感受到教师、辅导员、社工等教育服务群体的切实关怀和引导,在生活上更易拉近距离,建立信任感,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日常工作的点滴,渗透到广泛的学生群体当中。同时,学生宿舍的社区化,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以社区为主,原本的以院系为单位管理和服务的学生工作职能进一步减弱,院系的工作重心基本转移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科研、竞赛等实践能力,为提高师生专业知识的专注性和系统性提供了更大保证。基于服务理念的社区建设,学生的诉求和建议是工作的主要部分,提供安全、方便、温馨、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是建设社区工作模式的根本方向,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协调和处理学生与学校各部门机构的利益关系。“以真正做到把教育管理和大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目标联系在一起,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

二、以学生为本的社区工作模式探究

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彻底改变了传统管理理念,以社会工作进校园作为社区建设有力推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全体学生工作队伍、驻校社区的共同参与,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区,不但难度大,而且问题多、任务重,更是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为此,充分吸收社会成熟的社区建设经验,结合高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及特殊性,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点。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改变以“管与治”为导向的工作模式,善于“疏与导”的服务宗旨,是将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经过历时的发展和社会实践,服务经验相对成熟,高校学生工作可直接借鉴当中适用于大学生社区建设的优势方面,将社会工作理念方法与学生工作体系的相互融合,在功能上重组互利,在联系上搭建新结构,既在微观层面上满足学生个体共性教育与个性服务的需求,又能在中观层面上完善学生服务体系,丰富高校学生工作结构和功能。社区建设工作要明晰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关心学生的学习困难,让广大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地全面成长,德智体美劳得到均衡发展,并通过增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情感上的认识,建立社区工作者和学生的信任桥梁,消除隔阂。通过人性化的教育,社区工作者能及时地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采用普众方式的活动内容,针对问题采取措施,不仅仅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是要避免产生问题,减少问题。

(二)以学生需求作为社区工作的实际抓手

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3]原有学生工作队伍已经成熟和规范化,而新加入的社工团队正处于与高校学生融合的新阶段,两个队伍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渠道拓展尤为重要,所以提升学生工作者的社会工作技能,把传统学生工作技巧与社会工作方法结合运用的能力是现有高校社区化转变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优化社工在高校社区的工作技能,尽早实现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的良性互动与适应,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生骨干朋辈队伍,自我服务,服务他人,将自我成长和带动学生团队成长紧密结合,推动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融合形成。注重社区建设的创新特色,建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社区环境,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符合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百花齐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扬与展示。

(三)建立机制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高校最大的群体就是学生群体,高校教育的受众也是大学生,社会声誉和工作方向取决于培养和教育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就是符合学生发展的自身需要,人格上的平等,尊严上的尊重,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构建和谐的社区工作的必要保障。大学生是成人阶段,在身体、心理,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趋向成熟,不再适用中学阶段的步步跟随,事事操劳,思想工作也不宜采用纯说教式,理想式的教育方法,而是主要通过发动学生自身学习与实践来培养独立认知世界,辨别是非,分清美丑,判断真假的能力。现代大学生的个人需求表现强烈,法律观念较强,能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能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负责,所以社区服务要在共性基础上发扬个性,避免一刀切的硬性管理,既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又能提供个性化的需求与服务。

三、学生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加大社区工作维权服务

社区工作是从认识到提供服务,所以开展工作首先面向广大学生征求他们热点问题,了解学生的关注重点,可以通过社区走访,开展问题调研等形式,统计结果及时反馈,让学生感受到社区工作是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可有学生代表建立的民主组织,发挥监督权利,保证社区各项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展示了学生的民主权利和主人翁意识;学生也可通过兴趣和志愿自行承担社区的部分建设和管理工作,自我满足需求。在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同时,社区工作应当综合社会环境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大对学生整体利益的保护,加强对学生合法权利的维护,使社区工作能有制度依托,有规章保障,也成为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的法则。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丰富社区设施与实践活动

以社区为主要活动场所,应立足于学生社区的现状,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做到学习上有支持,生活上更方便,让学生在社区里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专心个人发展。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和社会便利条件搭建参与平台,创造条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参与度,改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主体意识,活跃校园文化;其次,积极鼓励广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认清自我,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与差距,了解社会真正实际的人才需求,从而更加清楚地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社区帮扶制度,先进帮助落后,积极带动消极,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在集体中改变自我,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大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社会运作与管理,增强实践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加主动性,通过与社会接触和融合,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打造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发挥师生的互动力量

社区工作者可以由专业社工、高校学生工作者、班主任等现有的与学生工作密切联系的队伍组成,通过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凝练经验,并丰富工作手段。在现有的高校社区建设环境下,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引入专业社工团队,直接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服务于学生社区;也可将原有的学生工作队伍重新整合,通过培训,锻炼,考取相关社工证书来提高社会工作技能;更可以利用高校本身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资源,把社区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将高校社区建设工作开展得形式多样。只有社区工作者和学生产生联动的效应,作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支持和补充,延伸扩展学生服务领域;两者的互动使彼此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资源协调能力都得到有效增强,有利于创新工作方法,整合服务资源,提升业务水平,有效的维护学生在社区的切身利益,高校学生社区建设进程才能得到进一步推动。

作者:劳丹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克非.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6):47-49.

[2]吴健波,储丹华.柔性管理理念下高校学生“学区化”管理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9):92-95,105.

[3]王宝德,刘凯,刘雪梅“.以人为本”学生工作理念初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