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10 04:49:02
导语: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农村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不强。农村居民对自身与社区的关系认识比较模糊,甚至不能区分社区与居委会的差别,也不了解社区建设的目的,更别提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据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对全国21个省68个村2147户村民进行的调查显示,92.3%的农民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都回答不上来,1这也体现出农民自身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淡薄意识。
(二)农村人口宗族意识过强,导致农村社区建设难度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5404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农村人口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农村的民俗浓厚,家族色彩较为浓郁,例如在河北某村,共有居民220户,约有30户杨姓,张姓约有110户,其他为姓氏占据小数。虽而今没有姓氏族长,但也存在家族的权威人士,他们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村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农村社区由不同行政村构成,其间家族、宗族的关系更为复杂,对农村社区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农村社区建设存在形式主义。农村社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部分地区盲目大拆大建,易导致形式主义出现。第一,住房形式化。农村社区建设,特别是集村社区,需要将零散的村庄人口集合在一个适宜生活的场所,必然会带来房屋建造、搬迁等。住房规模化、形式化,忽略了农村的原始风貌。第二,公共设施形式化。城市社区的建设、发展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一些农村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效仿城市效果,盲目修建广场、喷泉等,自然道路、河道全面“城市化”。
二、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农村社区建设虽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但并没有具体的理论加以指导。据统计,2001年到2014年,中国知网上发表的关于社区为主题的文章约有184199篇,涉及农村社区的有10488篇;以“社区”为篇名的文章有173591篇,而以“农村社区”为篇名的仅有5085篇。随着党政方针的转变,近年来一些学者、专家对农村社区关注度逐步加强,但是系统的、权威的理论仍没有形成。
(二)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原来的村干部,他们中不乏能力强、影响力大者,但是农村居民委员会与农村社区的基本政治性质、职能、人口构成以及管理模式都存有差别,不能用旧方法、旧路子来管理农村社区,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据调查,在我国很多农村村名委员的工资比较低,大部分管理人员同时从事耕种、打工、经商等。如此,时间与能力的双重限制,使得高质量的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人员缺乏。
(三)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程度大。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中心开展的“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底,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达到357.3万;2006年,北京万人以上规模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已有82个。北京以其政治地位、庞大的经济市场,吸引了无数“北漂”。截止到2012年,登记的流动人口已达763.8万人。2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既有高学历、高能力的白领阶层,也有大部分农村人口。青壮年的大量流动,使农村老龄化加重,进而影响农村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阻碍了农村社区建设。
(四)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不足。无论是散村社区、集村社区或集镇社区,都是建设一个新型模式的过程,为那些分散的居民聚居提供基础设施、集中服务。首先是住房问题,新居的建设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其次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新的健身器材、配备相应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维护环境、保障村民生活质量等,这些都需要随农村社区的建设相应完善,每一项都离不开资金。最后,社区安全,农村社区人口更密集,需安保人员对社区周边、基础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维护,进而也需要资金。
三、解决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相应政策与理论探索。政策对于理论探讨、行动执行有支持、指引功能。首先,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学者、专家在农村社区建立领域的研究。其次,要拨专款用于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理论具有预见性、前瞻性,理论探索采取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相结合手段。政策上出台鼓励机制,对有条件、有能力的村、镇给与建设名额,上级政府可以派遣专门的人员辅助完成该地区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同时,给予农村社区建设地区必要的建筑物资、技术培训、资金等支持。
(二)培养农村社区建设所需人才。农村社区建设所需人员因注重三方面的培养,第一,本村人员。本村人员对农村的实地情况、风土人情较了解,由他们担任管理工作,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但需要通过专项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与技巧,准确诠释农村社区建设。第二,上级政府人员。上级政府人员相对于本村的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学历、更深刻的见解。通过人员培训、学习,使他们全面认识农村社区发展的态势,指导实践工作。第三,新型专职人员。新型专职人员是对农村社区建设有全面了解,掌握系统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这部分人才选拔可通过类似国考的程序,培养部分人员,使他们掌握系统知识,应用于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三)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不能脱离实际,要结合农村应有环境。首先,准确认识对农村自身条件,全面了解村民构成、经济收入、生产经营现状、村民生活诉求等,全面掌握农村信息。其次,注重农村住房构成,尊重村民自身意愿,根据村民意愿选择盖楼或是盖平房,不能为了追求政绩、表面效应搞一刀切。最后,学习优质农村社区建设经验,明确目标,找到本村的发展模式。
(四)大力增强居民参与意识。第一,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不少地区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村民的素质。应兴办村民教育、开展农村技能培训等积极活动,以文化取代不正之风。第二,丰富社区工作内容。社区工作涉及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工作内容直指个人衣、食、住、行,全面激发村民参与的热情。第三,拓展社区建设参与渠道。将电子政务引入农村,开通绿色电话服务通道、农村信访、社区互动等多种参与方式。学习上海东方社区信息苑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面向全体居民、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居民提供各方面服务社区助手。
(五)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力度。社会组织是联系政府、市场和社区的重要桥梁,例如行业协会,它联动产品与市场,切实关注会员利益。农村社区也需要社会组织,以独立的第三方姿态参与社区管理,促进农村社区经济的繁荣,促进农村社区健康、公平、高效发展。
作者:李建婷 王晓锐 郑媛媛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 上一篇: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的应用
- 下一篇:微积分在数学教育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