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碳社区建设论文

时间:2022-03-10 03:24:35

导语:城市低碳社区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低碳社区建设论文

一、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现状

通过对兰州市一些社区进行调查发现。新建社区与老社区差异很大。老社区空间格局更为紧凑,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老化。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其客观地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由于这些老社区规划建设较早,缺乏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社区居民为拓宽自己的生活空间,见缝插针,社区内部空间格局比较杂乱。社区绿地面积狭小,甚至是仅有绿地被居民占领种植蔬菜等,不足以起到改善社区环境的作用。社区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甚至某些社区垃圾随意堆在道路两旁,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和身体健康。由此可见,低碳社区建设还面临很多问题。

1、资源利用不合理

低碳社区建设主要依靠社区居民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推动社区由高污染、高能耗向低污染、低能耗转变。但是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利用率低,很多家庭没有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由于相对干燥,对于雨水和中水的循环利用不完善。节能冰箱、节能空调比例较小。冬季取暖特别是棚户区仍然采用传统取暖模式。

2、居民低碳环保意识薄弱,实践性低

由于我国长期重视重工业发展,再加上人口众多,在解决人民温饱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问题,忽视了生活空间质量。近年来环境日益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一部分居民却在实际生活中不能自觉践行低碳理念。一方面抱怨社区环境差,城市环境差。另一方面却不能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大多数居民并不了解低碳生活,甚至认为低碳生活的实现主要责任在于大企业,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这种意识上的缺失和实践上的不作为,是低碳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3、低碳社区建设推行不力

尽管国家制定了推动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法规政策,例如《节约能源管理条例》、《节约能源法》等,但是效果却不明显。而低碳社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居民处于被动状态。社区中居委会和物业成为了低碳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是非营利性的,缺少资金是低碳社区难以继续推进的主要问题。我国低碳社区建设处在起步阶段,对于老社区改造更是任务艰巨,面临众多问题。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政府方面的,二是社区自身的。低碳社区需要政府和社区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二、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低碳社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即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必须在自然承载限度。其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低碳价值观的培养,现代科技的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等多种措施推动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谐共进。一是要培育低碳理念,形成低碳社区文化氛围。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强调保护自然。社区是居民生活载体,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是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并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低碳社区不仅要靠强制推行,更要自觉主动地实践。低碳社区的建设需要培育低碳理念。和谐社会的追求不停滞,低碳理念就不会凝固。高质量的生活不仅涉及消费水平还涉及精神建设。低碳理念是现代社会和高质量生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导向。要不断培育和建设低碳文化氛围,通过宣传、引导、教育,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使低碳理念成为社区居民共识。二是要科学规划、管理和决策,保障社区有序发展。低碳社区是社区发展的新形态,需要各种政策支持。政府是低碳社区指导力量。政府的作为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影响性。在低碳社区建设中,政府有责任做好指导。首先,政府通过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尤其是加强环保工作立法,指导公民文明行为。制度是搞好工作的重要保障。低碳社区建设必须要有合理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干部考核制度。把环保问责制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之中,将环保责任考核常态化。其次,要有一套科学的社区规划方案,规划要从自然地理环境实际出发,坚持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监管职能,严格监管房地产开发商,保证最大限度减少社区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三是社区自身要积极投身于低碳社区建设。社区要有效控制自己的事务,必须在保护其环境的同时能持续满足它们的基本需求。[2]社区居民既是城市低碳社区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低碳风险的直接承担者。社区居民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引领低碳生活消费模式;树立低碳风险规避意识,预防、规避风险,同时积极承担自己该承担的义务。[3]低碳社区呼吁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消费是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居民要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选择低碳出行方式,拒绝应用一次性制品等,不仅保护了环境,也有利于节省生活花费。居民要自觉把低碳理念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把低碳消费和低碳文化作为一种时尚追求。处在社会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环境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环境保护更为紧迫。低碳社区建设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自觉实践,是城市全新的发展趋向,需要政府、居民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完整的低碳社区参与机制,才能建设出环境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作者:孙菲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