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6-29 03:06:29
导语: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笔者在本中首先深入研究了当前国有企业党群关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进一步探讨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期更好地建设国有企业党群关系。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群工作;现状;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论断、新思想。企业文化是社会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神内涵来源于时代精神的衍生,同时离不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必须将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作为最强实践要求,坚定政治方向、传承文化精华、共铸理想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蕴含的核心内涵和实践指引
我们党始终是一个有着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重视文化传承、勇于文化创新的政党。党的报告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论述,是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认识新概括,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方针和根本遵循。文化发展要服务于民族复兴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目标。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诸巨大勇气、付出艰苦努力,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持续协同协力推进、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全民族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力量,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缔造和熔铸的,主要包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志。今天的中国,正经历着极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史无前例的实践创新,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远大的理想、恢弘的事业、艰巨的任务,更加需要永不懈怠、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更加需要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实践动能。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自信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得以强调和要求,并写入党的报告和党章,就是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汲取民族历史文化精华,凝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力量。文化发展要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在文化建设上的根本体现。党的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任务。“美好”“美丽”两个词汇,均来自心灵层面,属于精神领域、文化范畴。“美好生活”“美丽中国”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中被如此着力强调,是建立在对“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以中华民族已从“站起来”“富起来”,到今天进入“强起来”发展阶段为判断依据的。一方面反映了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人民群众对丰富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和现实诉求;另一方面表明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思想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和因势利导。新时代视域下,对文化、文化建设、文化自信的理解深度和实践力度,一定程度取决于对“人”“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水平。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指出:“文化即人化……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加强文化建设的时代境遇和战略意义,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重大转变息息相关,与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新需求息息相关。从价值理念角度,经济建设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走向,蕴含着人民群众生活已从着力追求“物质幸福”阶段,前进到了更加追求“精神幸福”阶段的深层意义;在价值取向上,由过去相对注重“以物质为重心”走向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指向上,则要求把工作视角从更侧重关注“物”的发展,转移到更加重视“人”的发展上,要从比较关注人“外在的物质获取量”,转变为更加关注人“内在的精神获得感”,从而满足“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更高时代要求上来。因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同时也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发展文化要坚持“三来”“两创”。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问题,党的报告指出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既侧重内涵要求,又侧重方式方法,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依循。践行“三来”“两创”要求,要推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静止静态地继承,不能简单机械墨守成规地“拿来主义”,要在转化和发展中推动,要转化且具创造性、要发展且具创新性。要能动地甄选和吸收其优秀文化精华,创新性地赋予其新的血液、新的活力、新的功能,创造性地将之转化、丰富、发展和运用于现代生产生活,以文化人、化育人心,由人化文、成风化俗,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践行“三来”“两创”要求,要传承好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党历经的伟大征程中,创造和实践了内涵丰富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沂蒙精神等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首创精神、斗争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科学精神、民族精神等等,要通过挖掘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讲好红色革命文化故事,不断升华革命文化内涵价值,使之成为新时代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践行“三来”“两创”要求,要以发展的理念、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态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构筑中国价值,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收外来,兼收并蓄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赋予更为鲜活的时代内涵。
大国之复兴,必有国企之雄起。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一个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是时代召唤、更是自身发展需要。开展企业文化研究实践是文化强企的需要。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的总思路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实在国家社会的方方面面,就需要组成国家和社会的每一个社会组织、每一个企事业单位、每一名社会公民,都在自己的局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起讲好中国故事,以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企、文化强校等等,共同推动文化强国,共同扛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责任。国有企业作为负责任、有实力、能担当的国之重器,更要积极构建与文化强国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企业力量。企业文化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不仅表现为价值理念、企业标志、文化活动、员工行为准则,还可以包括企业行为规范、产品品牌、工艺方法、质量标准等等,是企业对其核心价值在时间范畴恒久坚守、在空间范畴广泛坚守、在人的范畴人人坚守的结果。这种坚守不因别人都做而做,更不因别人都不做而放弃做,因而始终保持着初心本色,使得企业的某种品格品质得到培育、气质气场得以塑造,从而形成我之所以是我、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最内核最根本的标志。企业文化所蕴含的企业精神、企业信念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最深层次的关键因素,具有独特的内涵价值和功能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管理的进步与退步,同样也会因企业的发展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从高线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最高理念追求;从底线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运行的基本行为规范。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成就自我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企业转型升级相融共进,要立志于、见效于服务企业发展战略,最终指向支撑文化强国战略。与企业战略协调同步的企业文化,可以涉及价值理念、发展战略、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团队建设、质量管理、服务规范、企业传播等方方面面,对于统一战略共识、激发人才活力、规范运营管理、推动战略落地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对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实践证明,企业做强靠人才、靠管理、靠绩效,但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实现基业长青,唯有靠文化,唯有文化能生生不息。开展企业文化研究实践是管理创新的需要。进入新时代,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管理模式的升级,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无处不在、事无巨细的企业管理,最终须要落到“人”上、落到“大多数人”上,而且,不仅要充分考量到人的物质需求,还要切实关照到人的精神需求,当是新时代视域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本质本义。管理学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大致可以历经三个层级的进阶,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其特点,在经验管理阶段,企业规模较小、业务相对单纯,经营管理主要依赖强有力的领导者个人或领导者团队;到科学管理阶段,企业规模很大、业务相对复杂,仅靠领导者的个体聪明和亲身经验,已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要求,需要借力科学工具、系统流程和规范制度来辅助经营管理;到文化管理阶段,对员工以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要求更为凸显和迫切,这时不仅需要经验、技术和规范,更加需要以良性的理念、统一的价值观,来影响和激发员工自觉自发的一致性工作行动,更加需要用标志企业特质的企业文化,来调动和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然,文化管理阶段是超越了管物、管事,上升到了管人、管文化思想的更高阶段,积蓄着企业真正能基业长青、能抵御风险、能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因和硬核实力。进入文化管理阶段,要将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力求以文化的视角透视管理需要,以文化的面目呈现管理规则,以文化的成果完善管理遵循,使得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所有细节,如空气般无处不在。企业文化就不再局限于企业生产环境里所张贴的宣传语、所制作的宣传栏,而是决定管理过程中选取某种管理方法的价值取向,是驱动企业组织、领导者、管理者、执行者等所有方面产生共同行为的背后原因,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员工群体个人之间等各类人际关系中所反映的企业认同的一般处世哲学,是企业全体干部员工在工作状态中所蕴涵所流露的对企业对工作的情感,是在对客户为社会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能透视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可见,这样的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管理同生共存的完整系统,是企业在长期求生存谋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并可以影响和引导企业成员的一套理念体系、价值标准,以及在理念体系引领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制度规定和视觉形态、传播载体。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可以从这样的企业文化中找到标准和方向。这样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和用户从中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度、温暖,产生对企业发自内心的依赖感、归属感——这是可以企业生死与共的心底意愿,注定坚定而强大。这样的企业文化还能够与合作者、甚至竞争者,一起分享价值、共同创造价值——这是仅靠体量上的硬实力难以实现的更高追求,必然稳定而持久。开展企业文化研究实践是传承发展的需要。有学者总结说,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是其精神文化领域的腐殖质,精神生命体必须要植根于历史的腐殖质中,才能不成为一种“浮萍式”的存在。应用到企业文化的研究实践,可以同理说,培育、建设和弘扬企业文化,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历史积淀,才能造就真正能够支撑文化强国战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契合员工美好生活追求的企业文化。以中国邮政为例。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邮政具有经营领域跨度大、业务多元化复合型、生产全程全网的企业特点,新时代要担当“行业国家队”国企使命、实现“二次崛起”集团战略、支撑“邮政强国”未来愿景,不仅需要一流的业绩、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还要有一流的企业文化作为重要精神支撑和持续动力保障。中国邮政汲取百年邮政优秀文化基因,把握邮政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把百年邮政的历史纵深、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基业长青的前瞻视角充分结合,2016年就建设形成了包含“一套理念系统、三个行为模型和五个视觉模块”的中国邮政“一三五”企业文化体系。该体系承载着中国邮政存在发展的价值追求、目标愿景、企业精神、服务宗旨和经营理念,作为中国邮政文化管理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实践工具体系,是助推邮政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向文化管理推进的重要抓手。一是构建理念识别系统,明确了中国邮政企业发展的价值引领。中国邮政确立了全网统一的企业使命、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与服务宗旨,做到了将百年的邮政优秀文化基因有效传承、将多元的邮政理念价值有效整合、将分散的各级邮政文化建设有效统一,实现了邮政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创新跨越。二是构建行为识别系统,明确了中国邮政企业发展的行动规范。中国邮政构建了包含“组织、领导者与员工”等三大行为模型的行为识别系统,实现了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组织管理、人才发展、团队建设、质量管理、服务规范等组织行为层面,以及领导者、员工等个人行为层面的全覆盖,做到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与企业一线生产活动、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企业领导者决策的紧密结合,形成了文化融入管理工作、文化改进管理行为、文化提升管理水平的良性循环,破解了企业文化“重概念,轻应用”的难题。三是构建视觉识别系统,成为中国邮政企业发展的传播指南。中国邮政突破传统企业文化传播的研究范畴,将单一化的文化静态传播系统扩展为包含“静态视觉、动态视听、文化活动、邮政榜样、环境建设”五大模块在内的综合性、立体化视觉识别系统,有效延展并丰富了邮政企业文化的传播路径与内容,创新形成了“邮政大视觉”的传播格局,丰富了国内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建设领域的内涵。四是构建文化应用体系,打造助推邮政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中国邮政将文化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共举并重,配套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易用易行的文化应用方案,切实将推动行为改进、提升能力水平、促进科学评价考核等贯穿于文化宣传贯彻与传播的各个方面,确保企业文化在全系统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张宇 杨宁宁 唐君 单位:中国邮政党校
- 上一篇:国有企业党群关系建设障碍及措施
- 下一篇:储气库地面工程建设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