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创新型企业建设论文
时间:2022-11-24 03:40:39
导语:马鞍山市创新型企业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激励措施得力
一是建立联合推动机制。为了做好试点工作,马鞍山市科技局联合发改委、经信委等六部门建立了联合推动机制,共同研究制定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试点企业条件,确定试点企业名单,协调支持试点企业的发展。同时,建立了县区参与机制,与试点企业所在县区的科技局等部门负责联动指导试点企业工作。各县区也根据各自特点,开展当地的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力争打造出一批真正的创新企业巨人,成为支撑马鞍山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脊梁。二是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为提高马鞍山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年,马鞍山市出台了《马鞍山市促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若干政策(暂行)》,规定对获得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主办万元的奖励。该项政策已兑现2年,在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各县区也出台了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三是设立试点企业专项经费。为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研究开发投入的积极性,马鞍山市科技局在近几年共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对参加创新型试点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2007年设立了200万元的创新型试点企业引导资金,给每家试点企业安排了10万元的引导经费;2008年安排创新型企业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对创新型试点企业的研发项目进行支持;2010年安排90万元,主要对试点企业产学研项目进行扶持;2011年安排310万元对试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进行支持和资助,目的是针对各类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给予引导和重点支持。四是建立了考评机制。为规范马鞍山市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的考核与管理,保证试点企业的工作内容落到实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马鞍山市科技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应的评价规则和标准,出台了《马鞍山市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考核评价方案》,规定试点企业须在每年底报送试点进展情况年度报告、《马鞍山市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考核评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并于试点结束后进行评估。
二、政策落实到位
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兑现方面,建立了由马鞍山市科技局牵头,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研究开发项目审核工作组。申请享受政策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单位向市科技局报送相关材料,市科技局会同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和相关专家进行项目审核认定,每半年开展一次。自2010年以来,累计有150家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企业R&D经费总额突破19亿元,加计扣除政策累计减免所得税达3.1亿元。2012年,2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加计扣除政策累计减免所得税达7251万元(见表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大。马鞍山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截至2013年,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3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享受15%税率优惠的企业103家,税收优惠额1.9亿元。2012年,2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税收优惠额达到1.3亿元。
三、发展方向明确
一是继续完善自主创新政策环境。根据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省“1+6”政策精神,制定出台了《促进工业倍增的科技政策》。马鞍山市财政每年安排2.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政策中各项奖励和扶持,其中,落实省“1+6”政策配套资金达到8000万元。同时,对省“1+6”政策进行了扩面提质,在培育“科技小巨人”、服务平台、专利、成果转化、未配备经费的国家级项目奖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实现了省市政策的无缝对接。在对创新型企业奖励上,除了对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和50万元外,新增对获得国家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分别奖励50万元和30万元。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完善、细化市级创新型企业认定的评审办法、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动态考核竞争机制,实行分类管理,找准科技扶持的切入点,提供不同类型企业急需的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专家咨询的作用,开展面向企业的专业性、个性化咨询服务。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向创新型企业重点倾斜。加强各类科技计划资源的集成,对创新型企业集中倾斜、重点支持。对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企业,按国家、省下拨经费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助,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倾斜,积极协助创新型企业申请各级名牌产品、商标、技术标准,帮助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四是加强宣传,树立典范。创新型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佼佼者。在扶持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张旗鼓地对其进行宣传,使其真正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王霞单位: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局
- 上一篇:中铁企业建设论文
- 下一篇:农事节庆农业品牌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