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透析

时间:2022-12-14 05:24:15

导语: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透析

本文作者:彭行恩工作单位:安徽广德县桃州镇水利站

探索水利建设如何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问题,对指导经济建设和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所谓在水利建设中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就是在付出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来从事一个流域的水利建设过程中,能同时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较大的收益:(1)能使水利工程所灌溉的土地较多,对提高全流域的农作物产量起重大作用;(2)能通过水利建设,促进全流域的林业和渔业的发展,而不是相反;(3)在能发电、航运的水电工程中,能多发电,并促进航运事业发展;(4)使全流域上中下游都能得利益,而不是只顾一头。不管其余,为中下游带来新灾害;(5)减少流域的水土流失,而不是增加流失量;(6)增强沼区的土壤肥力,而不是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和大量土地被淹没。只要在付出这一定量劳动中能同时获得这几方面的收益,就是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要在水利建设中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严格地按照以下几方面的原则来合理地分配和投入劳动。(一)必须按照上中下游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制定全流域水利建设规划,并按这个统一规划合理计划和投入劳动进行水利建设;使上游的建设兼顾中下游的利益,特别是不要强夺中下游的水源、为中下游带来水灾和严重损坏中下游过去天然遗留下来的大型水面。上面谈到,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改变一个流域的动态和静态的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这种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变化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在水资源比较紧张的区域,这个问题会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只有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合理制定一个兼顾上中下游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利益的总体规划,并按这个总体规划来合理分配劳动进行水利建设,才能取得全流域水利建设中最好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生态效益。

在运用水利工程扩大灌溉面积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使灌水和排水、渠灌和井灌相结合,使灌区工程配套,以保证灌区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的不断发展。这是同步提高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一环。因为在农田生态环境的诸因素中,水分不仅在满足作物生长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它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因此时时刻刻都参与地质、气候、生物等各方面的活动,影响到土壤中的气、肥、热、微生物以及田间小气候状况。因此,实行科学灌溉,使农田生态环境中的水分得到合理的调节,这既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关键,也对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而在灌溉时要使农田中的水分得到合理的调节,最重要的是要使灌既渠系配套成龙,特别是将灌水渠和排水渠配套成龙,将渠灌设施和井灌设施的配套成龙。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控制地下水的深度,防止由于灌水使地下盐分随水上升于地表,导致大面积土壤次生盐碱化。

把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坚持对各种水利建设设施实行综合利用。这除了要多发电和促进航运事业发展以外,在农业利用方面也要坚持对水库等水利设施实行农林枚渔综合经营的原则。这不仅能大大提高水利设施利用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同时提高其生态效益。这是因为,从生态学现点看,地面上新修的水库等水利设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山、河流、灌区等密切相联系的。实际上,以水库形式新出现的湖泊生态系统和山区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草山生态系统、湖面渔业生态系统及农田生态系统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过去我国不少地区孤立地看待水库等水利建设工程.不注意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不注意实行农林牧渔电水综合利用,忽视水库上游的山区造林植草,结果使水库淤积严重;在水利建设中不注意保护原有渔业资源和对水库水面的渔业利用,结果造成了生态与经济方面的损失,如此等等。总之,只有充分认识水库等水利设施和森林生态系统、草原草山生态系统、鱼类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修建水利设施和使用这些设施时注意农林牧渔综合利用,才能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