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探析
时间:2022-08-18 04:54:25
导语: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作为一种从整体自上而下推动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方法,当前仍存在着品牌意识不足、定位不准、辐射不广、内涵不深等问题。应坚持高校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将精品校园文化打造成党建工作品牌化的重要载体和新途径。文章通过突出精品校园文化在基层党组织及师生党员中的育人作用,提出以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路径。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校园文化
党的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繁荣校园文化,坚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的新思路、新方式。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作为一种从整体自上而下推动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方法,在构建品牌化过程中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突出政治引领作用,通过校园文化载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在高校仍处于探索性实践阶段。有关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文献涵盖了学校整体层面的党建品牌、教职工党建品牌、学生党建品牌,有的还具体探讨某个职能部门的党建品牌建设;更多的是以某一高校为例,从实践中总结具体做法,由点及面,提升到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也创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党建品牌,将创新意识应用到传统党建工作中,系统规划,模块推进,重点开展,整合宣传,有意识地培育和创建党建品牌,产生了一定的品牌示范作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但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方法上却各有不同,形成了高校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局面。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效应的形成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从意识、定位、宣传、内容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意识不足。品牌意识的树立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是由于党建工作开展要求依照规章制度条例开展,无论是工作内容、流程还是形式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大多数高校在推进党建工作中存在着“保守”思维,常以完成规定动作为标准,缺乏创新意识,更是缺乏在创新的基础上将党建工作品牌化。2.品牌定位不准。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开展了党建工作品牌化的实践尝试,但是从整体的效果上看,依然存在着品牌定位不准的问题。不少高校虽有打造品牌的意识,但是未经过严谨的调研、试行、反思,未能详细分析学校党建工作的优劣势、学校育人特点,从而导致党建工作品牌化主题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等问题。3.品牌辐射不广。郑泽萍、林梦洁(2018)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6所高校的391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获悉他们对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有47.01%的学生对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工作表示不了解;询问其所在高校是否有党建品牌活动时有74.36%的人表示不知道。[1]该组数据反映了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中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即品牌活动的宣传力度、范围、途径、手段都存在不足,导致品牌辐射面不广的问题。4.品牌内涵不深。品牌效应形成需要时间沉淀,更是需要内涵作支撑。高校党建工作如何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体现大学精神文化特质,以“思想引领”为主导提升党建品牌活动的内涵建设,成为当前高校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重大难点与突破口。
二、精品校园文化在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环境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产物以及创造的过程。[2]精品校园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沿,有独特的导向功能,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恰好与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方法相吻合,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的着力点。高校党建引领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保证其正确发展方向;精品校园文化是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的重要阵地,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能发挥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高校的党建工作应重视师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党组织选派思想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党员担任学生支部书记,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和专业带领作用;同时发挥一批优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传递校园正能量,带动广大学生共同组织和参与精品校园文化活动,扩大精品校园文化育人的覆盖面。2.能彰显师生党员创新引领功能。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一般都依托院系和职能部门的基本单元(如专业、教研室等)建立,因此,从教工党支部中选拔责任心强、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党员对学生党支部进行一对一指导,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指导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引领科技创新成才梦,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另一方面,一个基层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固定群体,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通过共同参与精品校园文化的建设,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不断丰富文化创新的内涵,将党员创新引领作用融入快乐学习、乐于探索求知的过程中,促进校园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3.能强化师生党员责任担当意识。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建设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当今高校发展的时代要求,在精品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全员共建、人人有责的意识,以创造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达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师生党员作为校园中的先进分子更应牢记责任、敢于担当。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经常性地开展政治学习、学术探讨、工作交流等活动,宣传贯彻党中央的精神,将基层党组织活动寓于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中,精心培育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大学精神文化。另一方面,要关注学校发展、院系发展以及党员的个人发展,争做攻坚克难的模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党组织可以通过评选评议,设立优秀的标准,明确考核要求,鼓励争创优秀党支部,发扬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为党员学生成长成才指引方向,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三、以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路径
1.传承创新精品校园文化,拓展基层党建工作载体的广度。从党建载体的广度来看,党建育人新模式可通过校园文化这个阵地来实现与推广,基于这个视角,高校基层党建载体与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可以合二为一。先进的教师与学生是精品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不同学院可根据其学科特色,摸索实践和打造其精品校园文化,在精品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创新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建立长效的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系机制。首先,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优化支部设置,着重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围绕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传承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加强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鼓励校企、校地党支部共同开展组织生活,在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等一系列工作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强党支部书记队伍。选聘优秀资深教师党员担任学生支部书记,带领学生传承精品校园文化,结合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实践,以教师科研攻关项目为平台,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建立“导师制”培养模式。传承创新精品校园文化,不仅能增强师生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也能加深师生党员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认识。2.凸显组织优势与思想引领,提升精品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发挥基层党组织贴近师生的优势,牢牢把握“思想引领”的政治方向和“强大动员力”的组织优势,营造改革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加强思想阵地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做到知行合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师生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成为自觉奉行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指南。在建设实践中,一方面可通过一系列评优选优活动载体,在学生群体中激发互相竞争、追求进步的氛围;另一方面可通过“模范引领”,总结表彰先进教师和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用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坚持和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校园文化节的表彰与宣传为窗口,将学生的专业成才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将党建工作与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既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载体的全过程育人效果。[3]3.注重实效性与长效机制,开掘基层党建工作载体的深度。一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建设首要考虑实效性,要在服务师生的实践中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与支持,从而感召和调动更多的资源参与。精品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下,能引导和教育广大师生做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人,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载体,促进实践养成,使之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二是载体建设需要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以保持相对稳定向前发展,激励师生党员有一个共同的党建育人目标。精品校园文化建设强调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科学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广大师生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例如,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以党员志愿服务和社会调查为依托,组织建设社区“党员之家”及“科技先锋队”等,引导师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提升党性修养。4.优化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载体的热度。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社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内涵培植和形式创新厚植校园文化育人优势,能更好地提升基层党建载体的热度。校园文化既肩负着文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又肩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恰与党建工作的目标相吻合。因此,精品校园文化更应紧紧抓住新媒体的时代特征,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实践过程中传播正能量,真正实现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合二为一。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以新媒体平台为抓手提升党建载体的热度,一要充分了解广大学生的需求,运用新媒体搭建交流平台,构建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的成效反馈机制,通过学生对活动的评价及反馈改进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二要运用新媒体平台拓宽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途径,打造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三要运用新媒体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蕴含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学习宣传正能量的党建环境,充分彰显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4]
综上所述,以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进一步强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应紧跟时代要求,探索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形成具有高度认同感、模范作用强、参与范围广的品牌特色活动和创新实践。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内涵式发展,不断为党建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其二者达到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郑泽萍,林梦洁.“互联网+”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现状及路径探讨——以广东省部分高校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2][3]韩喜平,徐景一.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4]耿加进.高校思想引领“供给侧”改革省思——兼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与系统优化[J].江苏高教,2017,(5).
作者:郭灼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上一篇: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技术研究
- 下一篇:洪泽湖渔业品牌建设路径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