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培训品牌建设论文
时间:2022-06-10 04:50:24
导语:政企培训品牌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政企培训品牌建设是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之本。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结构调整,知识和技术更新前所未有地加快。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技能、新知识层出不穷,获取、认识、掌握这些丰富的实践信息和规律是一个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将终身学习作为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必备的教育“新常态”,才能克服“本领恐慌”带来的“集体无意识”心理焦虑。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讲,随着劳动分工日越来越精细,劳动技能越来越专业,职业化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将会是身为现代职场人适应社会发展的强烈诉求。社会外部环境的变革,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为继续教育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渠道。而政府企业培训作为学院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政府、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社会职能,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机。纵观2014年学院继续教育发展总体情况,政企培训板块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带来教育契机,充分利用学院办学优势,注重市场开拓和项目培育,依托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实现了规模式增长和社会服务收入的不断增加,不遗余力地推进蓝海战略。同时,勇于创新,精耕细作,在课程开发、师资库建设、细节服务、营销宣传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加强了细节管理,提高了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充分利用外部大环境产业转型提供的契机,调整和优化培训结构,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提升的可持续发展,完成政企培训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是摆在未来发展之路上的一个亟需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关系到政企培训项目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在学院范围来说,政企培训业务是站在“风口浪尖”上,受外部环境影响最直接、最具市场风险和挑战的一个业务板块。它从市场来到市场上去,既通过市场获得培训业务机会,又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培训成果,积累培训资源。潜在的市场风险,往往带来更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汲取,对当下业务板块的精耕细作,更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规划和布局。实现社会服务创收指标是立足之基,塑造政企培训品牌是发展之本。如果说政企培训品牌意识源于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自然萌发的话,那么政企培训品牌的培育和建设却需要更多有意识的自觉管理,才能克服常见的定位不明晰、资源分散、信息化滞后、销售力弱、服务薄弱、拳头产品少等等弱化品牌凝聚力的现象发生。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是企业战略、产品、资源、团队、销售、信息技术、服务等关键要素从局部调整到整体优化,是企业价值体系、企业文化和影响力不断锤炼的动态过程,也是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提升的品牌凝聚力形成的过程。
二、政企培训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
(一)品牌定位: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定位”是从军事领域延伸到品牌营销领域的一个词语,本义是“驱动军队抵达决战地点”。1969美国定位理论的创始人、著名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于1969年首次提出商业中的“定位(Positio-ning)”观念,1996年推出了定位论落定之作《新定位》,开创了营销理论全面创新的时代。定位理论认为,随着消费者选择的力量越来越大,企业光从盈利角度来经营自己的品牌是不够的。抢先利用定位理论优势,把握住顾客的“心智资源”,才能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在商业竞争时代,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争夺顾客,企业获胜的要诀是赢得顾客的心智之战。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定位,并将之作为企业战略核心,来决定产品的开发、运营、销售、服务的配置,为品牌的塑造提供价值基础。政企培训的品牌定位,首先要结合政企培训市场的外部现状和趋势,分析出自身“长处”和“短板”,并对哪些要素是影响品牌定位的关键点作出客观判断。在此基础上增删培训业务范围,在资源配置上调整优化,并有所侧重。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变动、经济发展走向、行业改革动态,等等,这些都释放了或明晰或者潜藏的培训市场信号,及时解读市场信号,把握市场机会,显得尤为重要。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通过学习《讲话》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增强了学习的意识和紧迫感,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掀起了前所未有从上到下的学习热潮。这股学习热潮不仅带动了图书市场销售的异常活跃,更为政企培训业务提供了良好契机。要抓住这一契机,就需要我们在政企培训项目上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做好领导干部亟需的知识、技能、素养培训课程产品的开发,并根据他们各自学习习惯和特点,配备个性化的私人订制服务。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以及现有资源平台,做细做大做强。根据定位理论的战略“抢先定位”,“关联定位”、“为竞争对手重新定位”思维。特色越明显,专业优势越强,资源平台越大,越能在新的培训机会出现时“先发制人”,越能在同级别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越能在发现竞争对手弱点后迅速补足从而获得后发优势,越能在品牌“关联”中“攀龙附凤”、“扶摇直上”。基于此,很多学校借助自身学校品牌,设置了面向市场需求的特色课程、特色专业,形成了培训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了培训市场强势的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利用学校在教育学和文学两个学科方面的品牌优势,在资源建设上获得丰硕成果,如申报的《民俗学》《教育学原理》等课程获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清华大学以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为引领,积极承担国家任务,对中组部、教育部等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拓展高层次教育培训任务、培训领域,强强联合,从而形成竞争合力。就我院政企培训项目而言,及时复制优势项目、特色项目、精品项目,迅速填补培训市场的中低端空白点,培育客户的“习惯消费”的心理模式,打造品牌业务扩张版图,取得一定成效,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逐渐显现。
(二)资源整合:开放、包容、跨界
品牌的培育和建设之路,也是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拓展和延伸之路。一个良好的企业品牌建设体系一定具有超过想象的开放性、包容性。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促使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接收、吸纳新的商业思维、资源平台和盈利模式,为企业竞争提供创新驱动力。就政企培训业务而言,跨界进行资源整合是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新的赢利点、自我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一个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深”品牌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教育、培训、出版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服务客户,铸就让影响力“看得见”,让文化具有商业价值、让思想得以传播的可操作、易实现的重要途径。政企培训业务,不能够脱离大的社会环境。就现阶段而言,我国进入改革和攻坚期和深水区,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殊历史时期,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及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首都工商体系就在面临改革发展、职能转变、体制调整等一系列变化面前,意识到干部的思想境界、理论素养、工作技能、知识水平和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了整体谋划未来几年的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和水平,满足市场主体、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工商部门的多元需求的背景下,首都工商体系出台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5-2017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规划》对首都工商系统未来三年的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培训要求、运行机制、监督考核机制作了详细阐述,在“建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能提升机制”方面,强调了一点,就是“进一步加强教材编纂,将工商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积极组织力量编纂具有工商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各区县分局应加快编写用于指导基层工作的实用操典、案例选编、领导艺术手册等基础类教材,到2017年,形成系列丛书”。不仅如此,还在2015年工作任务分解表中注明“培训教材编写”作为三级指标的加分项,将编写计划列入了2015年1月工作日程上。这份《规划》,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培训的契机,更给我们带来更深入的思考,即如何进一步深入领会《规划》精神,了解其除传统培训之外案例研究、教材编纂等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分解规划布局的关键点,尤其将出版教材编写纳入到我们的培训业务范围内。通过组织学院、出版社、工商体系的优势力量,组建一个项目团队,形成工商行政管理案例实践、教学科研、政企培训、编辑出版一体化联动的业务模式。通过这一渠道开拓,不仅能使培训业务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还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形成科研成果,树立相关研究的品牌价值,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图书这一文化产品的市场流通、营销宣传,可以更好地发掘培训的“隐形资源”,提升培训的文化品位。
(三)团队建设: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
“人很多,人才很少”,“人满为患,又无人可用”,是困扰很多管理者的问题。政企培训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培训对象涉及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段,单一的人才队伍建设难以完成高品质的项目管理。这就要求人才配备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提升人才队伍内在战斗力,打造一个人就是一面“旗帜”、一支“队伍”的市场意识敏锐、业务过硬的团队。在人员的选拔标准上,把实现业绩能力作为重要的通行证,把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及多年企业核心岗位历练经验作为用人的主要参考依据。其次,要求业务人员通过学习,能对政企培训的品牌定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与时俱进,能在培训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品牌内涵。因为只有对培训的品牌定位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思维模式上超越“一城一池”得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创新社会服务的模式,灵活变通操作流程,最终服务于品牌战略本身;才能通过培训实践作出反馈,自觉完善薄弱环节,夯实关键细节。最后,通晓人性。在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业务人员深谙人性,才能服务好不同的培训对象,对市场细微的变化保持灵敏反应,才能在外在环境变化中将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转化为经济收益。
三、政企培训品牌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政企培训品牌的建设,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保障,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执行,需要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流程落地。因此,深化机制改革和创新,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项目管理流程,促进资源配置跨界融合市场导向,是政企培训品牌未来建设可行性对策。
(一)深化机制改革和创新。立足我院的办学特色,以培训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机制改革和创新、人才为先、遵循培训市场的规律、全面创新,形成适应政企培训市场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为政企培训品牌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制定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高效的财务衔接政策,让项目管理更务实、流畅;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二级单位以及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建立政企培训工作任务与规定性教学任务之间灵活、可折算、能兑换的考核机制;制定有策略、有层次、分阶段、有步骤的学院整体品牌的营销宣传战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手段,多侧面、立体、生动地展示学院形象,打造学院的公众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重视企业引进人才的价值提升。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创造更大的能力施展空间。要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通过流动岗位的设置,吸引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激励员工将企业资源转化为成果和经济效益,对于重要贡献人、骨干员工或者团队,可约定收益比例,以及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机会。制定企业人才引进特殊人事政策,在入职职称评定上张弛有度,增强自主性,不让企业经验丰富的骨干在进入学院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培训机会、教学资源上“从头再来”。
(三)发挥资源配置市场导向。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政企培训品牌建设发挥资源配置市场导向,通过培训市场决定课程研发、人才配备、实现方式,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的配置,及时根据市场反应,对决策、组织模式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获得最好的市场效果。比如,对内抛开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资源分散状态,进行战略重组、整合和优化,形成学院内部资源的整合,加强学院政企培训大品牌建设,从而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变革;对外将教育、培训、出版、文化创意项目进行整合,发挥联动作用,形成产业链条。
(四)建立项目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是政企培训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品牌建设的必经之路。实行项目管理,建立“统筹管理,责任到人,流程规范,考核灵活”的项目管理流程,及时监测和管控项目人员配备是否合理、项目运作流程是否正常、技术管理是否到位、团队是否有凝聚力等。与此同时,查漏补缺、夯实薄弱环节、优化项目组合、评估培训效果、建立培训档案。
作者:宋秋云 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 上一篇: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教育论文
- 下一篇: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