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元素品牌建设论文
时间:2022-11-26 11:12:53
导语:民族文化元素品牌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概述
随着网络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动漫作品中的民族元素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体现。
2中国民族动漫产业及教学现状
我国动漫产业在19世纪60年代曾享誉海内外,取得过非凡的成就。建国初期,我国设计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新生动漫事业中,相继出产了多部经典的国产动画,其中尤以《大闹天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国外评论赞不绝口。然而在之后的发展中,我国的动漫作品却停滞不前,产品设计中盲目跟风,角色设计缺乏民族感染力和生命力,故事情节缺乏民族标识。凡是动漫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都无一例外的重视本民族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在动漫产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其制作精良的宫崎峻作品《天空之城》中,在环境设置、角色造型、故事情节等方面无一不体现日本传统民族文化及其一贯的励志精神。而更有甚者,国外优秀动漫产业除完美展现本民族文化特色之外,还能够孜孜不倦的汲取别国文化思想。如2008年美国DreamWorks公司出品的《KongfuPanda》,其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应用可谓登峰造极,连一些技术精湛的国内设计师和美术师都不禁慨叹,就算我们的技术能跟得上,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化做到如此的淋漓尽致。国外动漫设计如此娴熟优雅的表现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这无疑是给我国动漫设计行业的一记响亮的“耳光”,把我们从盲目的崇洋跟风中重重打醒,让我们意识到“只有掌握民族的,才能影响世界的”这个浅显的道理。我国系统化的动漫教育学科正处于创始阶段,目前的动漫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能够深谙技术而又兼具审美意识的屈指可数。因此,培养综合性人才成为发展中国动漫教育的重中之重。
3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3.1民族传统元素在动漫角色造型创造中的应用
一部动漫作品中的动漫人物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一个个性鲜明的动漫角色能够为动漫作品带来巨大的观赏性与商业价值。因此,动漫设计人员在塑造动漫人物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特征以及民族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我国比较成功的动漫作品有早期的《大闹天宫》,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不但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而且能够充分的体出现我国国粹-京剧中的多种元素,这种艺术的表达手法,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我国也成功的让世界人们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精彩所在。又如,动漫大片《花木兰》,这部作品虽然是国外制作,但其中具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它主要以我国古代,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主要的脉络,以军旅生活中的各种战争场面,及文化习俗为背景,讲述了木兰的尽忠尽孝的感人故事,作品中的人物可圈可点,其造型和语言上,都鲜明的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任务的额特色,作品还在原著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改革,使木兰在最后不但荣归故里,重回女儿身,同时还收货了美好了爱情,这种解决恰恰符合了人们的希翼,进而是收到了很好地艺术效果,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一点,就是我国的文化,已经逐步开始普及到了世界各国,国外之所以能够拍出如此成功的中国风动漫作品,说明它们对我国的文化还是具有一定研究和兴趣。
3.2民族元素在动漫场景创作中的作用
动漫场景是动漫人物活动及表演的地方,同样也关系到一部动漫作品的成败。在动漫作品具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动漫场景是为动漫人物服务的,因此,其所体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以及布置摆设都必须要根据动漫人物来进行设定,它应该充分的体现出动漫人物的特征,性格极其所在的历史时期,能够使人们对于故事情节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一目了然。并且,动漫作品的整体风格要浑然一体,动漫设计人员,要将历史因素与民族因素充分的融入到动漫作品中,使作品各个环节都融会贯通,我国后期比较成功的动漫作品有《宝莲灯》,它在场景的设计上,充分的结合了我国古代壁画的设计风格与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并且设计者们也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和艺术的创造力,使得动漫场景在具备了极好的衬托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与人物的风格充分的融合,使人们在观看影片时,仿佛被引进了一个奇幻多彩的世界,由此可见,在动漫场景的设计中,成分融入民族元素,不但能够增加作品的神秘气息,吸引人们的眼球,还能够对民族文化进行弘扬与传播,同时还提升了我国动漫的品质。
4结论
现阶段,我国的动漫作品与国外的作品相比,在设计和技术上都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转变设计形式,并在作品中充分的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了我国动漫产业一个新的起点目标。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文化就是我们最为宝贵的遗产,也是动漫领域最为广泛的设计题材和参考资料,动漫设计人员要充分的利用这个优势,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作品,这不但能够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很好地传扬出去,使世界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
作者:刘多多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 上一篇:民俗旅游文化保护论文
- 下一篇:南安市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