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外科学进展课程建设途径
时间:2022-12-27 10:20:37
导语:双一流背景外科学进展课程建设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一流学科的根本目的核心为培养一流人才。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手段,是对“三全育人”基本原则的落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外科学进展》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通过在《外科学进展》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以及思政内容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双一流”建设要求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探讨《外科学进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案例设计、评价机制等,以期进一步促进《外科学进展》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内涵式发展。培植学生的价值理念,鼓励追求创新和实践;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同时深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以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培养时代新人,这是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大学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双一流;课程思政;外科学进展
目前,如何加快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双一流”建设主要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根本是人才培养,在《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也能推动“双一流”建设目标的达成,受到高校的重视。研究生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1]。医学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一批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医学栋梁之材,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更是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必备条件[2]。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运用到外科学进展教学中,是每一位导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课程思政在《外科学进展》课程中的必要性
《外科学进展》是临床医学类的专业必修课,外科的临床工作中引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反映目前外科学各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对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重点介绍,开设面向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外科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各专业、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以构建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化的高等教育育人格局,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育人观[3]。《外科学进展》课程教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是由外科学专业课程特点决定,将外科学专业课程、思政理论、人文素养相结合,明确研究生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对待外科专业的特殊性,还引领学生的价值观,立德树人,以教学育人,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外科学进展》课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临床外科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将课程理念、教学大纲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临床实习过程中认真执行,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评价与考核,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全闭环结构,才能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融合。
2《外科学进展》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
《外科学进展》以外科学为载体,浸润医学人文教育,在学生本科专业基础的情况下,进一步使其对医学知识、自我发展、如何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外科肿瘤手术治疗、微创治疗、术后快速康复等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教学目标修订到每一章节,甚至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可被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在课程建设中基础和先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将道德伦理内容渗透其中,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义务工作者。外科学专业的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同时不断加强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思政的范围,提炼思政元素,学生毕业后追踪反馈思政情况,通过反馈不断优化、完善、改进课程思政,建立良好的《外科学进展》教学体系框架,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3《外科学进展》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3.1在专业课程理念中强化思政意识:外科专业理念在于治疗患者、医学知识、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人际和沟通技能、职业精神、基于体系的工作能力等六大核心能力。专业教学过程中解决医学生思想困惑是课程思政体现,要以课程为思政的载体,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从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4],才能做到医者仁心,忠于职守,忠爱患者,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心上,将职业精神融合于医者核心能力。3.2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思政内容和目标: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系统,转化为自己的一个素质的一门课程,核心是立德、树人[5],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所以外科研究生在开设《外科学进展》课程中教学大纲中思政目标要体现辩证思维、人文关怀与沟通技能等;教师团队授课前深入挖掘,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学习有机融合,努力将“全程育人”的理念体现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6]。课程教学大纲在撰写过程中,搜集撰写课程思政案例,充分提炼、挖掘思政元素,结合专业内容,在原先制定的教学大纲上,把两者有机结合。3.3注重专业知识,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课程思政是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课程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还发挥价值引领作用[7]。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学时分配合理,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资源,制定适合本章节的教学方案,结合讲授法、床旁教学、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如将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合理采用PBL、CBL等情境化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独立分析、灵活判断的能力,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融合,剖析问题或案例中隐藏的知识。教师在网络课程中融入慕课、超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传播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和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培养学生在专业上成才,在精神上成人,成为德育健全的高素质人才[8]。3.4在临床工作中融入思政精神:在临床工作中实施课程思政时,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处处落在实处,要把课程思政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做,不断挖掘临床课程思政教育资源[9]。教师在临床工作中自身做到诚实守信、严谨负责才能培养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医学精神,在外科手术、抢救、基本技能培训过程中形成团队协作、甘心奉献等行为意识。经过全面和系统地学习,牢固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建立了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增强作为白衣天使的职业情感、大医精诚的人文理念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课程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磨炼人文精神,培养医学情怀,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0]。3.5在专业课程考核中融入思政要素:根据外科学专业课程特点,通过形成性评价,在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的同时也要考查学生职业操守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把更多的思政要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考核过程中。课程思政评价应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评价为圆心,渐次延展到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11]。评价体系应从学生视角、教学视角和课程视角三个方面展开。学生评学,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映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程度;任课教师每次教学进行评价(反思),也可对单次教学进行评价(教学观察);课程的主讲教师、课程思政专业(学科)专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等组织第三方评价,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及优化建议。课程思政评价标准需要覆盖课程思政的目标、具体材料(案例)、教学实施等维度,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是否合理(符合学生需求),是否符合学情,是否符合专业课程思政群的要求(逻辑),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提炼的科学程度,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方法与模式的科学性。评价标准涵盖多个维度,评价标准便于评价者评价学生各个维度的发展情况,评价后及时反·2703·吉林医学2021年12月第42卷第12期思,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长效评价思政效果:医学教学效果常需要长效评价,执行长效导师制的单位,可针对见习、实习和毕业后学生的德才表现(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实践操作、就业和工作表现等)进行阶段性调查随访,考察长效课程思政效果。通过调查问卷追踪学生在毕业3年内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应用统计分析学生进步幅度,长效评价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远期影响,以及教学改革成效、示范辐射等情况。“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构建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途径。在“双一流”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医学高等院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以“四个服务”和“四个坚持不懈”为办学导航,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和为谁培养学生”这一根本问题为出发点,拓宽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医学生作为未来卫生行业的一线工作者,需要兼顾专业知识与品行道德。外科学进展是临床专业外科研究生必修课程,其基础性、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是奠定临床外科专业学生专业价值、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关注点不仅仅在于技能学习,应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外科学进展专业课程设计要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道德育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景斌 王诗洋 李明华 王志宏 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材料测试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 下一篇: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