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的科学培养探索

时间:2022-12-27 11:36:50

导语:新农村的科学培养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农村的科学培养探索

本文作者:谭银元工作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农民科学精神缺失的现状

对各种封建迷信、伪科学、歪理斜说缺少鉴别能力近年来,广大农村还残存着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的落后文化,也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腐朽文化,在农民中仍有很多人仍然把人的命运寄托在算命卜卦、烧香拜佛之上;把治疗身心疾病寄托在巫医神汉身上;把发财致富之梦寄托在对神的供奉上。因而江湖骗子、算命先生大行其道,有的地方甚至泛滥猖獗。即使在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香火之旺、庙堂之多也超乎想象。有人对此形容:“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田,有田就有人,有人就有庙”。像星相、手相、面相、属相、血型与命运等一些号称能预知未来祸福、预测命运前程的粗制滥造的图书在农村中拥有很大的市场。有的农民每逢红白喜事,都要先问吉凶,找人算命。还有一些关于“耳朵识字”的报道,以及一些超人、神人,一些予测大师可以遥控卫星,预知“百年大事”等伪科学、歪理斜说,农民缺少鉴别能力。对科技信息的敏感度明显偏低在长期以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习惯了直接知识的积累和经验传承,在农民头脑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意识,手工作业,靠天吃饭,自给自足,“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样的思维方式,致使许多农民成了科盲。对层出不穷的科学种田新招,诸如“立体农业”、“生物工程”、市场经济感到茫然。在农民的休闲娱乐活动中,除了喝酒,就是打牌,有的地方赌博成风,不会打牌、赌博,成为一种另类。无论是对电视节目、图书、报刊杂志,农民的主要兴趣都没有指向科教领域。在多项电视节目中,国际国内新闻、影视剧、综艺节目,音乐节目、文艺晚会、体育节目、生活知识、青年节目、经济信息等,均被排在科技教育节目之前,而且比例遥遥领先,欣赏类似discovery科学探索节目的群体很少,科技报刊订阅群体已很少。重实用轻知识的价值取向严重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中占有很大的市场,有部分家长反对孩子继续上学,特别是上大学还要缴纳一笔高昂的学费,外出务工可以直接挣钱。即使上大学的农村孩子,选择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技术类专业,如:希望学习计算机、外语、会计、财经、管理等,能带来实惠的东西。读书的目的是走出祖祖辈辈居住的家乡,摆脱对土地的依赖,留在城市。

农民科学精神缺乏的原因

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在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在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说明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是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受教育程度不高。根据资料[2]显示,我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只有0.5%。农业部的调查数据表明,懂得如何使用农药的农民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依靠这样低素质的群体来完成调整产业结构的重任是很困难的。”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历史,广大农民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影响,鄙视科学,迷信传统、注重经验,仍有部分农民信守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安贫乐道、得过且过的生活观;自给自足、重农轻商的经济观;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老守田园、安土归根的乡土观;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生育观,把劳动看成是“没有出息”,技术被看作是“雕虫小技”。表现为观念思想守旧、恪守传统、因循守旧、循规蹈矩、不思变革、缺乏开拓性、不愿接受新事物、排斥创新、思维模式单一,这造成了不少农民远离科学,对科学技术等新事物需求不旺,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持抵制态度。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市场经济又有其负面效应,它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的层面,而忽视价值的层面,看重现实的追求,而忽视理想的追求。加之市场经济固有的急功近利、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人际关系商品化,使广大农民单纯地服务乃至服从于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决定其生产和生活方式。对那些不能迅速带来回报、实惠的先进思想、观念,如:防止污染,注重环保、加强卫生、健康等科学思想和观念自然持排斥态度。4对策与建议一个民族科学精神的匮乏,除了历史传承、宗教信仰等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科学素质教育水平低下造成的。2001年,中国科协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全国性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仅有1.4%,而美国在1990年就已达到6.9%。我国公众整体科学素养水平偏低。要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水平,从长远来看,必须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针对农民科学精神的培养,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1)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从源头上解决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的问题,彻底转变广大农民中目前存在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观念。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长远大计,是培养和造就有文化又懂技术、讲科学、讲文明的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2)扎实推进农民的职业技术能力培训,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使其成为“讲科学、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职业院校要立足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要让农民学习、掌握和应用新的实用技术;根据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使广大农民真真懂得“绿色农业”、“立体农业”、“生物工程”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实惠。(3)加强农村科普教育工作,,通过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发放科普读本、举办科普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绿色的消费观念,建立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提高广大农民节能减排意识,树立科学文明生活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消除农民的传统文化和习惯思维的负面影响,根除农民思想中长期存在的迷信鬼神,迷信物象,迷信强权的思想观念,实现农民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超越,使其成为“信科学、懂科学”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