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时间:2022-04-13 10:56:42
导语:图形创意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图形创意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专业课程一直在不断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并划分出平面设计方向以及逐渐精确到近年来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其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地位从未改变,并在整个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课程与教学也在随着专业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断革新,比如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图形创意课程的课时量以及教学方式根据培养方案的改变和“混合式教学”新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
1图形创意课程建设目标
图形创意课程的建设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是图形创意课程的内核,促进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观念,实现其主动利用灵活的构思创造独特创意表达。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图形创意课程,更加关注的是创意具体的实践性,以及如何运用图形化、视觉化的语言形式进行有效的转化以传达信息和更有效果的传播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发散的思维训练方式在各个维度能够打开思路并提高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设计表意能力。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图形创意的好坏以及图形创意对概念表达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设计的成败,是衡量一个设计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确保学生向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设计的逐步过渡,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
2图形创意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作为一门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寻求审美和图形传播的现代模式课程,图形创意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还是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组织者的课堂互动及讨论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应用到实际的图形创意设计中去。那么,课程内容的资源建设及应用就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带着独到的观察力去认知客观世界,逐渐积累和储备知识,从而爆发灵感和创意。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之中,就能够有效地建立多维度的知识构架,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图形更具内涵,来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寻求现代审美力。
3图形创意课程建设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特色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内容我进行的授课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图形的概念:(1)认识图形,(2)图形的起源与演变;第二章图形创意想象:(1)图形的意义,(2)想象创造,(3)想象表达,(4)图形目标;第三章图形创意思维:(1)创意思维的过程,(2)创意图形的思维方式,(3)创意构思的特点,(4)想象与联想方式;第四章图形创造方法:(1)加法创造,(2)减法创造,(3)无理创造。此外,课程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图形创意的内在核心是表意,表达的独特性是衡量学生作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图形创意课程以实践性的完成图形创意对应的各个环节设计作业为课程成绩评定的标准,除了完成图形创意设计训练基础部分和高级进阶阶段正稿训练的绘制,还要有更加注重动手和二维转换三维能力的空间转换创意来作为综合性表达,让学生进行上台讲解并进行互动讨论的过程。通过以上教学内容来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图形和创造、处理图形的能力,使其掌握现代图形设计和创意的方法,并能够实践应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与针对性的练习作业和辅导,将引导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与方法贯穿大学四年专业课学习和设计能力实践的始终。图形创意课程的特色是为学生在将来的专业设计中更具理论基础和实践性及审美性的创造能力打下基础,并起到关键性的承上启下作用。其让学生在学习了创意的意义与本质之后,了解创意之于设计的重要性,能够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与图形的创意性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思维模式,更好地去开发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实际应用于后期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中的综合设计表达,为成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专业性人才打好基础。图形创意课程现阶段主要是以讲授和作业辅导为主,并进行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互动和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上台讲解汇报展示作业并进行讲评和讨论的评价方法和创新特色,进行集中授课和因材施教。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采用先文字性发散思维联想后,引出形象联想和意象联想的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加自由随意的发散思维,并在展示成果时进行比较和评价。鼓励学生上台讲解汇报展示作业,举例讲解并示范性的点评讨论,有效地增加了课堂互动性。
4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改革
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更进一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利用MOOC资源,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应用到实际的图形创意设计中去。图形创意课程在今后需要持续建设计划,一方面是要确定课程建设思路:在“混合式教学”理论指导下,以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和岗位工作内容为基础,通过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设定课程教学目标,优化重构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从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途径实施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组合。另一方面是要配套在线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优秀的在线教学资源,能够在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知识生成、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分享意识等方面起到作用,在促进师生互动上起作用。4.1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改革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方式。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我总结了2020年春季学期肺炎疫情期间利用MOOC资源进行线上教学方式的实践经验,由于2020年肺炎疫情蔓延发展的特殊情况,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在延迟开学期间号召广大师生进行线上教学。根据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每天都严格按照课表跟平时在校时上下课一样的时间进行线上教学和学习。通过这一段时间延迟开学期间线上的教学,教师与学生都已熟悉和适应了网络教学,学生能够与教师配合并完成学习任务。具体的实例就是,在延期开学线上教学期间,我的授课模式为混合式教学,授课平台选择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再加上微信群的线上教学方式。我先在学校提供的几大平台资源进行了学习浏览,针对于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情况,在中国大学MOOC找到了一些理论加实践教学和我整体课程教学安排的内容和形式等都比较适合的课程。然后在一个课程正式开始前,首先利用“慕课堂”设置签到,在整个慕课的时间里完成了签到、公告、讲授、点名、提问、练习、问卷、讨论题、上传作业、点评、布置作业等环节。在正式上课后,安排学生第一节课观看慕课视频;第二节课利用教师在微信群里通过语音模式讲解补充的课程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在微信上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互动交流;第三节课要求学生在慕课堂里做题以及上传之前的作业进行相互围观交流评价;第四节课,开始讨论和练习,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作业进行讲解和案例分析优秀的设计作品,最后布置作业并安排学生草稿的练习,有问题随时交流互动。在学校要求的上课时间结束之后,学生也可以随时通过微信群向老师提问或者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并且还可以反复地听取学习之前微信群里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以及的图片资料等进行复习。所以,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利用MOOC资源进行线上教学方式的实践经验,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使用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专业理论线上学习,慕课堂的备课与教学能够使教师更好地管理学生,后台数据的实时监测也能够更好地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再加上专业教师微信线上讲解和指导,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实时互动交流基本无障碍,学生技能线上实践,能够较好的完成作业,最终能够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的任务。综上所述,具体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利用MOOC资源进行线上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可以先在慕课平台学习理论知识并回答和讨论课程内容,教师再通过微信语音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补充讲解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产生互动,并在慕课堂完成教师所出题目进行评价,课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践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随时在微信留言,整个教学达到了课程教授的目的。但是线上教学的不足之处是艺术设计专业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实践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实时指导。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便,例如教师面对面的与学生交流沟通,指导学生实践性的完成作业过程及效果评价的细节精确度。那么2020年秋季学期,在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我在实际开学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之前线上教学的经验,决定采用学校提供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同济大学的林家阳教授所开设的图形创意课程资源,将在课程教学中把线上和线下更加有效地实际结合起来。就比如之前疫情期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线上教学时,没有机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面对面跟学生所使用慕课堂的投屏功能等等,而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进一步开展图形创意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以便更充分进行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4.2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需要进一步解决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训相对滞后的问题,以及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思想不够解放、图形表现力欠佳的问题。图形创意课程的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是要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拓展课程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延展学习时间和空间,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配套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组织混合式学习活动,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最终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全方位、多元化满足不同层次对象自主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图形创意课程建设[J].艺海,2018(12).
作者:吴婷婷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 上一篇: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研究
- 下一篇: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