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实践探析

时间:2022-11-22 11:23:51

导语: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实践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实践探析

摘要: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对于深化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剖析了当前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OBE理念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案与实践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基层教学组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1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的必要性

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本科教育的最基本单位,是在学院(系)等二级教学单位直接领导下,落实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能力、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组织机构[1]。从1950年我国高校学习苏联模式建立的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至今,在近70年的历史中,基层教学组织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部在2012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业务和教学能力,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2]。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卓越拔尖人才干部研修班的报告中也指出,要狠抓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重点关注高校院系基层教学组织的建立情况,实现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的全覆盖。产出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是一种面向市场需求的、重点强调学生能力培养和能力训练的教育模式,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后随着国际工程教育、医学教育等专业认证标准对OBE理念的全面采用,该教育模式在美、英、加、澳等国家教育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3]。自2016年我国加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华盛顿协议》后,OBE理念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职能的多样化扩展,传统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和作用逐渐弱化,已无法顺应新的教育教学改革需求。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高校理应统筹规划,重构与之相适应的基层教学组织,激活其教学效能,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新工科建设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支撑作用。OBE理念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实践,成为各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2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质量保障体系存在问题剖析

2.1理念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当前的变化和未来的需求不相适应。“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并未全面落实和贯彻下去,也未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教书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思政等理念没有完全融入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2.2主体动力不足当前,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社会背景下,教师普遍缺乏参与教学改革的动力和热情,对本科教学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于“问题导向”、“案例教学”等新型参与式、翻转式教学方法未能普遍实施,课堂教学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满堂灌教育[4]。2.3联动机制不健全传统的基层教学组织保障体系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监控和反馈,缺乏与产业行业的融合,也较少考虑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评价主体不够多元,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3OBE教育理念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教育部提出中国特色“五位一体”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OBE教育理念以全体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出发点,反向设计到培养目标达成的所有教学环节,以及相应的持续改进质量文化的建立,顺应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向,为重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的要求与思路。3.1回归“教学本位”的关键所在。在OBE教育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和基层教学组织通过给学生创造学习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和服务,培养其成为满足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这势必要求教师和基层教学组织根据OBE类型,内化为自己持续改进的文化自觉,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同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以个别或少数学生的成就来代替[5]。因此,只有通过广大教师思想意识的真正转变,通过学生能力增长的正向反馈,才能将视线重新聚焦到教学一线,真正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3.2实现多方协同的重要举措。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教师间通过对话、协作、互助等途径来促进教学、专业与学科的发展,是一种共同体通过平等的方式自愿参与研讨、承担责任的学术共生现象[6]。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特点的四新经济持续涌现,对高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建立由行业、教师、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者的协同互动机制,实现基层教学组织活动的内外联动,保证教学活动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以保障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3.3强化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对基层教学组织的监控往往趋向于重在教学工作成效的宏观管理上。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深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要从宏观层面办学水平的提高落到中观层面学科的发展,进而再落到专业、课程和课堂等微观层面的质量建设,也即要切实落实到与学生最为接近的层面上去行动与推进。在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层教学组织需要结合专业及教师特点,构建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将OBE教育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达成评价等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4以OBE教育理念完善基层教学组织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

学院作为质量保障工作实施的主体,在统筹院、系体系中教学质量目标、过程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监控及改进4个模块顺畅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OBE教育理念,逐步构建起“统筹管理在学校、办学主体在学院、专业建设在系部、课程建设在团队”的“学校—学院—系部—团队”基层教学组织基本制度。4.1修订培养目标,建立持续改进的专业评价机制。良好的制度环境对基层教学组织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院的总体指导和组织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和认证标准,依托学科特色制定了围绕国家需求、服务地方的面向产出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形成了具有OBE理念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与毕业要求达成建立了合理关联;全面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建立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无缝对接,明确了课程承担的产出任务,建立了适应毕业要求的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体现了课程目标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要素;建立并实施了面向产出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形成了基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质量评价方法;探索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实践;构建了多途径、多渠道、多元化的质量监控保障机制。本专业建立了涵盖在校生、教师、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同行及企业专家等相关利益共同体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新的培养方案修订中,共聘请了10余位校外专家进行了方案评审,收集了近20家相关企业和近100位校友的合理化建议,其评价结果直接用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OBE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课程发展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学到了什么”,通过对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的反向设计,紧紧围绕学习成果要求和培养标准设定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和能力的提升。4.2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我国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7个方面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紧密围绕标准培养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达成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1)以核心课程团队建设为抓手,专业组建了水处理生物学、水分析化学、水力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泵与泵站、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9门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以实践教学为载体,组建了由企业导师参与的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3个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基于此,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鼓励基于问题的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典型课程案例,明确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支撑要点,建立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核心知识要点及能力培养途径,形成了教学内容与复杂工程问题特征的对应关系。(2)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推进,交叉与融合将成为新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着力点。本专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工科新要求,全面优化培养方案;办学服务定位明晰,立足区域经济服务明晰、立足区域经济服务形成了“工程基础-专业核心-前沿发展-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2020版培养计划由190学分减至170学分;围绕山西能源革命排头兵和水量、水质双重性水资源匮乏的区域特征,增置《工矿园区给排水系统设计》《城市水系统与水生态》等特色课程;鼓励专业融合,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与学校的化工、材料、水利、土木、信息等学科深度融合,组建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实现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教学,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与思维视角,开设《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课程;针对“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毕业要求中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增设由双师型教师主讲的《给排水工程典型案例分析》课程;增设由行业导师参与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根据专家督察建议,将行业热点问题融入到本科教育培养过程,增设《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4.3搭建教师能力提升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始终把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作为教师发展的主线,通过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服务功能,包括:落实教授上讲台制度,教学任务安排的课程负责人第一主讲制度,教学档案的督查制度及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课程质量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等机制,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以老带新“导师制”,每学期组织新开课和开新课教师“试讲制”,以及对青年教师上岗之前安排一年的“助教制”,在系教学活动中开展“集体备课制”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通过采取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优秀奖评选、名师教学示范和教学研讨交流,建立课堂教学准入制度和校院两级督导、学生评价等管理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认知。实施“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准入制”,企业导师深度参与毕业设计指导与培训,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保障实践教学质量。2019年以来,分别邀请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多位企业导师对本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授课培训,结合毕业设计教学大纲,分析讲解工程实践案例,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参加培训的教师通过统一考核,才可上岗指导毕业设计。4.4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核心,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国家和产业未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化将成为常态,这就需要高校聚焦服务面向区域,研究当前产业行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预测未来产业行业发展方向和趋势,以准确把握产业行业当前和未来发展对工程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工程专业合格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最本质的素质或要求,OBE教育理念为培养工科专业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总体框架和实施规范。2016年开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聘任20多位校外专家(包括: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太原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工程师)作为本专业的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教学环节,分析典型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毕业设计选题必须全部来自于工程实际,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开题汇报、中期指导和毕业答辩,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起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协同指导的体制机制。

5小结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依据高等教育国家质量标准,对标国家一流专业的建设要求,本专业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建设方案与实践探索,不仅为本专业更好完成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一流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男星.以OBE理念推进高校专业教育质量提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11-13.

[2]林蔚然.基于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44-45.

[3]刘振天.从水平评估到审核评估:我国高校教学评估理论认知及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8):4-11.

[4]胡德海.教育学原理(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3.

[5]吴能表,邹士鑫,罗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施分层次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19(2):34-38.

[6]崔延强,朱晓雯.我国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学术制度构建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5):77-83.

作者:苏冰琴 张瑞 李红艳 岳秀萍 单位:1.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