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
时间:2022-02-27 10:20:27
导语:浅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就如何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进行分析阐述,即按照职业标准,在技工院校推进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在教材编写、校企合作、人才库建设、师资培养、学习方式转变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水平。
关键词:职业标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专业能力;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和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笔者多年在技工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对上级政策进行了认真学习,感触较多。能工巧匠,企业需要;三个合一,一体化之;职业标准,改革依据;能力培养,立德树人;企业名家,远程讲授;典型工作,课程载体;评价体系,校企一起;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理实合一,手脑并用;校校合作,提升空间;能作合一,知行统一;技能在手,就业不愁;校企合一,无试用期;大国工匠,中国制造。
一、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基地的建设
1.推进产学深度结合。积极建立健全、落实有关校企合作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鼓励企业投资捐赠职业教育,是政府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技工院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深入到企业宣传这一有利政策,一是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二是积极争取企业捐赠,充实、改善校内实习条件。积极探索招企入校,充分利用学校场地、配套设施、税收等资源和优势,吸引一些小微企业到学校投资办厂,减少校企双方资金投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建立好一流的校内实习场所。在实习场所上做大文章,才能培养出学以致用的人才。2.探索建立用人服务中心。探索提供散工服务,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可以探索在工业园区,电脑城、商场密集的地段,设置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短期用工服务,由专职教师负责片区管理和跟踪指导,实现动态实习,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和社会实践。
二、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1.技工院校教师要德才兼备,教书育人。技工院校要培养一流的技工,就必须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处事风格。2.按照一体化教师标准,加强一体化教师培养。现在的技工院校,大多数是政府将所属的几个技工学校整合组建而成,现在技工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留校工作,理论课教师由高校毕业生录用,大部分缺乏在企业的生产工作经历。为加快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很多技工院校在探索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被选派的教师要珍惜到生产一线学习的机会,少说,多看,多做,扑下身子投入到企业生产中。要虚心向生产一线的工人师傅学习、请教,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形成教学讲义,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对部分优秀专职实习指导教师,选派到高等学校对口专业进行专业知识脱产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进行知识更新,也是一个好的办法。3.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发挥好教研室的作用,要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教研活动也能做到“红红脸,出出汗”,切实能做到教师间业务交流,鼓励教师到企业调研,争取科研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出一批专业项目带头人,引领当地企业技改、创新、发展。4.建立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人才库,探索远程教学。根据专业设置,建立当地的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人才库,聘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兼职教学,采取到校授课和传授技艺,探索远程教学,实现企业和学校人才共享,共同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5.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由传统的以学生提交学习、实习报告为主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教学向学生为主转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三、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编写适合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教材
书是联系学生和教师的纽带。教材改革是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重要内容。教材作为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证,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要求。分析技工院校现在使用的一些教材,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有些教材是延续了多年来由剪辑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编写而成,还是侧重于理论传授;二是教材深度难度与技工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不适应;三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知识点缺乏,不能与生产实现很好的对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对技工院校使用的教材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对技工院校教材改革有以下几点想法。1.技工院校的教材要与职业技能鉴定相适应。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毕业时既要取得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还要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要两证合一,这也是一些用工单位在招聘时经常要求具备的条件之一。结合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要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标准编写与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相应教材,去实施教学。编写的教材要适用绝大多数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内容选择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和能力;要为培养技能服务,要为学生就业需要服务。时代在发展,教材要创新,要深入到生产一线,发现、挖掘、研讨一线工人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教材内容。在教材中同步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知识、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不是靠扫描、粘贴,闭门编书,哪怕只是编本小册子,也要真正实践,体现出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按规程做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会付出怎样的代价。比如螺栓的拧紧,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有很大的技巧,一是要达到紧固的要求,又要达到质量标准。估计有很多学生在实习时,有把螺栓拧断的经历,一旦断在机体里,麻烦就大了,想拆除锈蚀的螺栓更不能单纯靠力气。所以必须实践中学习知识,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2.教材要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对于职业教育,现在国家提倡要建立终身教育理念,最早的技工学校的毕业生要求达到中级工的技能标准,现在的技工院校可以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还可达到更高层次。应用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兼容,以满足大家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为此技工院校的教材应该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开设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数个可供选择的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现在许多职业院校都在做订单式培养模式教学,即把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贯穿于教学之中。一些技工类院校也在探索与职业院校优势互补,进行联合办学,为技工院校的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自由取舍学习内容,为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保障。3.实现教材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近来在各种教学、培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技工类院校在校生入学时学习基础差别很大,不像普通高校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按成绩录取,学生的知识储备基本在一个区段内。因此,多媒体技术讲授课更适合技工院校的教学,可组织具备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业教师制作生动有趣、动静结合、声光动影的多媒体课件,对难点、重点问题直观化,对技工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工作原理、构造、电路等,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课本、讲述、板书、笔记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适合技工类院校的学生学习。比如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比较难以讲解的发动机工作原理,一般教材中,在课程概述中就会讲述,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如果单纯靠画图、识图讲述,很多学生可能到这门课程结束时才能明白怎么回事,对后续的教学就会带来很大难度,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4.课题研究接地气,形成专业教材品牌根据主专业设置,组织有专职教师、企业专家、高级技师组成的教材编写队伍,通过集体备课形成通用讲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订,使学生真正能够掌握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学以致用的好教材。课题研究要侧重具体教学内容开展,注重企业生产工艺和案例教学的研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动手动脑,手脑并用。逐渐形成课程设置以企业典型工作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逐步形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不断更新的一体化专业教材。总之,技工院校必须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推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李东岳 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 上一篇:机制专业顶层设计与内涵建设
-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