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教学建设与发展

时间:2022-01-11 02:58:53

导语:计算机实验教学建设与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计算机实验教学建设与发展

[摘要]结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建设“规模化,功能化、网络化、高效化、安全化、规范化、节约化”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优化整合学校实验教学资源,实现学校计算机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全面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创建“省示范实验中心”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地方高校;计算机实验中心;建设与发展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创新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重要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当代新型劳动者必备的基本技能,高校是普及和传授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阵地。因此,地方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学校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考试模式等发生了新的变化。许多高校都搭建了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开展网络在线学习与辅导,学校每年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和各种学习培训任务也在不断增加。各学科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熟练使用也需要学生强化训练。因此,探索地方高校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建设一个“规模化、多功能化、网络化、高效化、规范化、安全化、节能化”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实现计算机实验中心开放服务与共享,满足信息化时代学校教学、科研、实训、考试与培训需要,为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申请建设“省级计算机示范中心”打好前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分析

经过调研,国内重点大学和省属老牌院校几乎都成功申请了“省级、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国内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蓬勃发展,地方院校认识到了计算机实验中心建设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开始研究探索中心建设与改革措施。从现状看,地方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计算机资源分散、重复建设、设备闲置等现象突出。一般每个分院、系(部)都有自己的小机房,实验室不具备一定规模,不利于学校整体排课和大型考试等共享应用。同时,分院(系、部)由于缺乏专业计算机教师对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设备完好率偏低,实验室运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二是计算机实验室没有实现多功能化、高效化共享使用。计算机实验室还是单一功能的实验室,没有做到一台机多系统、多功能使用。传统实验室分为计算机公共课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硬件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图形实验室等,各实验室承担实验课单一,设备利用率偏低,没有充分做到实验室多功能化、高效共享应用。三是实验室网络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有待加强。实验室缺少实验教学服务平台,网络化教学资源不足,计算机实验教材内容陈旧,自己开发的校本特色教材较少,通常采用重点高校教材开展教学。计算机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服务不到位,学校网络信息化资源还不能做到完全为教学与学生学习服务。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待加强。绝大多数计算机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中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教学中合班授课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指导学生答疑响应不到位。五是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师的数量不足。实验教师学历层次、职称相对较低,实验教师队伍也不够稳定。实验教师和理论课教师工作分工模糊,实验教师不能很好参与到指导学生实验教学中去。六是实验室安全运行和规范管理还有待完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安全制度、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设备维修预审批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等还有待完善。

二、建设思路

学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主要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部分院(系)专业课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教学、学校各类无纸化考试与培训、学生课下业余自主学习、师生网络文献查询等应用需求。因此,学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一切从学校办学实际和特色发展出发,由学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学校在校生人数、各分校区人数、学科专业特点,以学生为本位,建设一个“规模化,功能化、网络化、高效化、安全化、规范化、节约化”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有利于地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规模化、现代化。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具有一定规模化和现代化,地方高校计算机资源适合集中管理与共享应用。按照我国普通高校办学基本合格条件要求,普通本科高校每百名学生配置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为10台(专科8台)。按这一标准去购置计算机设备,建设具有现代化、规模化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可以作为学校一个独立机构设置,也可以设置到分院(系、部、中心等)下属机构。设置原则是便于设备共享、高效、便捷运行管理与使用。实验教学中心再根据计算机教学实际需求,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功能性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例如:1万人的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应该配置计算机为1000台,可将1000台计算机组建成15个实验室,其中8个大实验室(每个实验室90台计算机),7个小实验室(每个实验室40台计算机)。这样设置既可满足大班公共课教学,同时又能满足小班专业课教学需求,也有利于学校承办各种大型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培训需求。计算机实验中心应该具备一定现代化教学条件,实验室装备空调、投影、多媒体设备、云存储等,为学生打造一个宽敞、明亮、舒适、优雅的教学环境。(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多功能化、高效化。计算机实验中心的建设要多功能化。现在的计算机设备硬盘比较大,计算机技术也支持一台机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实验教学中心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科特点、计算机教学功能需求,将每个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在不同系统下根据教学功能需求安装相应计算机应用软件。过去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功能单一,只能承担全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任务,各分院(系、部)还都要建设自己的专业机房,实验室重复建设,设备利用率低,分院(系、部)缺少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师去维护与管理,设备故障率高,造成财力、人力资源的浪费,这样建设不适用于办学经费有限的地方高校。(三)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网络化、数字信息化。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所有计算机要组建内部局域网,并可接入国际互联网,每个实验室的互联网使用根据教学实际需求,由实验室教师实时远程控制网络开通与关闭。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内部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并不断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内容,以满足教师教学资源下载、学生作业上传、无纸化考试等实验教学需求。(四)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安全化、节约化。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考虑安全化和节约化。中心建设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坚决克服麻痹懈怠思想,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明确安全责任人,确保安全。实验中心建设要做好五防:防火、防水、防雷、防盗、防病。1.防火。实验室机房供电应该计算好设备最大用电功率并留有冗余。供电线路要有专门供电线路,经低压配电柜、稳压电源后接入实验室,空开电源功率适中。同时禁止实验室使用明火和吸烟。制定实验室安全检修制度,定期开展安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计算机实验室上课人员密集,实验室要单独设有安全消防门和通道。2.防水。实验室场地选择最好不要选择顶楼和最底楼,顶楼容易漏雨,底楼也容易发水,计算机设备易受潮腐蚀。另外,北方学校要考虑供暖暖气安全、供暖设施及管道容易爆裂发水。最好机房远离水源,实验室用空调维护室内温度。3.防盗。实验室要安装监控,房门要结实,钥匙不要外流。4.防雷。为了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设备安全,实验室要做好按标准防雷、安全接地线。5.防病。实验室上课人多,外来人员复杂,要做好换风与通风,对键盘、鼠标定期消毒。预防疾病传播。6.实验室设备比较多,要注意节能,计算机设备可以设置电源保护,电脑几分钟不用自动切换到休眠状态,同时实验教师做到实验室课程结束及时关闭电源,并养成报废、淘汰设备拆件做维修备件再利用的习惯。(五)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要规范化,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按规章制度执行。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教师工作守则、学生上课守则、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修报销流程、实验室上课审批流程、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等。(六)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地方高校正在加速转型发展,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学校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建设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合理,既能熟练进行计算机设备维修与维护、指导学生计算机实践教学,又懂实验室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实验教师队伍。

三、结语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是地方高校学生计算机实验教学重要基地,在普及计算机知识、全面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在转型背景下,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优化组合计算机资源,实现计算机资源高效、共享利用,建设具有“规模化,功能化、网络化、高效化、安全化、规范化、节约化”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未来申请“省级示范中心”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军强,许小东,乐光学.省级重点计算机实验示范中心建设规划的规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171-175.

[2]朱珊娜,李书琴,安福定,等.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J].时代教育,2013(12):194-195.

[3]蔡长安.高师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0):123-126.

[4]吴军强,许小东,许卫明,等.省级重点计算机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118-122.

作者:孙文清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