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思考

时间:2022-12-14 02:59:45

导语: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思考

摘要: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高校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权力结构,以期能更好地完善和规范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度和程序;更新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理念,拓宽建设思路;扩大基层教学组织自主权,促进组织作用的发挥。这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承担着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推动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即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是高校纵向结构中以教学教研为主职的组织,当前我国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以系部、教研室为建制。系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处于高校“金字塔”底部,是高校组织的底座,承担着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学改革等各项教学工作的重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因此,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的研究,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向应用型院校转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加强对其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研究,既是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又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一)基层教学组织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的,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技术的专业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地方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与之相应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平台等。无疑,这些教学建设都要依靠高校内部以系部、教研室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以学科、专业或课程等连接形成的系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是联结学生、教师与二级学院和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纽带,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熟悉所属学科和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够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较好地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可见,从高校内部各组织所承担职责和任务来看,系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二)基层教学组织是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主要力量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就是指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济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由学术型转向应用型。即转变办学理念、重设办学目标、调整办学思路、优化教学资源,达到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目标。其实质是转变教育类型,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教学发展、教学评价等的具体实施者,是高校教学有效运转的基础性力量,其在学校中的作用决定着高校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地方本科院校要顺利实现学校转型,必须在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人才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人才培养理念能否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能否转变都有赖于系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系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既是学校变革的参与者,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力量,在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二、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组织建设概况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都是由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来,在内部教学组织建设上受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学院自身办学传统影响较大,内部教学组织建设具有很大不同。(一)地方本科院校内部组织结构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内部管理与权力运行受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地方管理文化及学校办学传统影响,存在很大不同。就横向来看,党政、行政、学术三种组织体系及权力错综交错,形成了党政、行政一体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二元并存的管理模式;从纵向发展来看,地方本科院校组织结构逐渐由“校-系/教研室”向“校-学院(部)-系/教研室”管理模式发展,并大体形成了“校-学院(部)-系”“校-系(部)-教研室”两级三层结构形式及“校—学院—系—教研室”两级四层结构形式三种基本类型;从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发展变化来看,学院作为中间管理层级,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系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二)地方本科院校内部组织权力分析有学者对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权力运行进行了研究,具体参见图1[1]。图1是对地方本科院校内部与人才培养高相关度的21个组织权力分配及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而形成的网络图。从中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内部21个组织在学校管理上享有的权力差异较大,根据权力由大到小大体形成了四个层级。校党委、校级相关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院长拥有较多权力,处于权力层级的最高层;其次为校人事委员会、人事处、科研处、校学术委员会、财务处和二级学院主管教学院长,拥有的权力仅次于最高层,处于权力层级的第二层;作为基层教学组织的系部/教研室权力薄弱,处于权力层级的第四层;其他如发展规划处、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院党委书记、院党政联席会议、二级学院主管科研副院长、行政副院长等权力介于主要行政职能部门和系部/教研室之间,处于权力层级的第三层,形成了围绕教学权力主体的“沙漏型”权力结构。从学校整体权力分配及运行来看,权力重心主要集中在校级和学院及行政管理人员手中,系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权力较小。

三、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系部/教研室命名的基层教学组织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不规范,随意性大。虽然各地方本科院校根据本校办学实际,都不同程度建立起了以系部或教研室等命名的基层教学组织,但在建设上却存在不规范、随意性大等状况。一是建设制度不明确。在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内部组织制度建设上,只有学院建设的相关制度,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从学校到学院对于按照什么原则建设,怎么建设基层教学组织既没有明确的规定,也缺乏相关的指导,导致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混乱,地位不明,职责不清。二是建设随意性较大。由于缺乏明确的建设制度和必要的建设程序,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往往会受二级学院主要领导等人为因素影响,在组织构建、基层教学组织人员归属、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任用和职责地位等方面随意性较大,出现同一学校不同学院间在基层教学组织结构、命名、职责、地位等建设上不同。有的以专业为单位组建基层教学组织,有的则以课程或课程群为单位组建基层教学组织;有的一个专业为一个基层教学组织,有的几个专业为一个基层教学组织;对于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任命也不是由基层教学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推荐产生,而更多的则是由学院院长直接任命。由于缺乏明确的建设制度和规范的建设程序,基层教学组织地位难以保证,从而削弱了基层教学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理念落后,思维单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国外许多地方本科院校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吸收现代组织管理理念,对学校内部组织进行了重组与改革,由传统重视垂直层级结构向重视交叉融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转变,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组织管理理念,在内部组织建设上,观念落后,思维单一。一是建设理念落后。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内部组织建设上往往重视组织的层级结构,形成了“学校-学院-系”由上到下的垂直“金字塔”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虽然便于学校决策的有效执行,但由于管理层级过多,管理幅度过小,管理过程中多注重上下级沟通,忽视平行级之间的沟通协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二是组织建设思维单一。受传统学科思维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上,基本都是按照学科、专业或课程组建系部或教研室,缺乏围绕专业、课程、教学、项目等为核心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团队建设思路;重视以系或教研室命名的正式组织建设,缺乏以项目、课题为核心的教学团队等非正式组织建设的思路。这种建设思路易使基层教学组织间产生壁垒,形成系部保护和学科、专业的自我封闭,不利于学科、专业间的交流合作及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三)基层教学组织自主权薄弱,作用难以发挥。地方本科院校以系部/教研室为建制的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金字塔结构”的底座,是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力量。由图1对地方本科院校权力体系的分析来看,基层教学组织拥有较少的权力,自主权薄弱,导致教学人员创新的主动性受限。一是基层教学组织自主权薄弱。长期以来,受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内部管理体现出行政权力强势、学术权力弱势的情况。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学校内部虽然架构起了“学校-学院-系/教研室”校院两级三层管理模式,但学校的权力主要集中于校、院两级领导者身上,权力的重心在高层,系/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权力很小,权力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这与高校要求“底部沉重”,系/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自主权相对较大的特性不符。二是基层教学组织作用难以发挥。由于处于基层的系/教研室等存在职责任务过大过多,但权力很小,权责不符等情况,导致基层教学组织在履行职责、承担任务时,改革创新的空间很小。这种权力结构模式严重影响着基层教学组织人员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校转型发展中的作用,长此以往,更不利于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思路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吸收借鉴国外地方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经验,加强以系/教研室为建制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激活基层教学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活力势在必行。(一)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度,规范建设程序。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程序,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度。就学校层面而言,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并达成共识,研究、制定、出台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相关指导性文件,明确基层教学组织地位、职责和权限,用以指导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就学院层面而言,要根据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学院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基层教学组织,不断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相关管理规定。二是要规范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程序。就学校层面而言,要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程序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规定,并完善教学组织建设的监管程序,使学院有序可循;就学院层面而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程序,坚持教学组织建设的科学性和人员任用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以促进基层教学组织的良好发展。(二)更新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理念,拓宽建设思路。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传统的组织建设理念已经不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转变观念,拓展建设思路将是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不二选择。为此:一是要更新传统组织建设理念,树立现代组织建设理念。现代组织理论倡导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和柔性化,强调最大可能的将权力下放到基层,减少中间管理层级以及信息传递的层次性;强调任务导向、问题导向的团队式组织建设,淡化固定或正式的组织等现代组织建设理念[2]。这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打破组织垂直结构、集权管理、固定组织模式的传统组织建设理念,树立组织扁平化、分权管理和组织模式灵活多样的现代组织建设理念。就学校层面而言,就是要不断创新组织建设理念,打破以学科、专业为本位的、单一化的组织建设理念,树立多学科交叉融合,不同学科专业错落发展的生态型组织建设理念;就学院而言,就是要以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为导向,结合学院人才培养实际,树立灵活多样的组织建设理念。二是要拓宽组织建设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地方本科院校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上也要拓宽组织建设思路,打破原有的按照学科、专业或课程的刚性组织建设思路,代之以柔性的,按照任务、项目或课题为导向的团队建设思路。就学校层面而言,就是要在学校内部组织建设上解放思想,不拘一格进行本校内部组织建设;就学院层面而言,就是要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等灵活多样的基层教学组织,以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三)扩大基层教学组织自主权,促进基层教学组织作用的发挥。组织权力是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决定着组织职能的实现与作用的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各项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与其拥有的权力直接相关。为此:一是要扩大基层教学组织自主权。就学校层面来说,就是要下放学校管理权力,降低管理权力重心,通过各种制度弱化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并真正落实以教授为代表的各级各类委员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学院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就学院层面来说,就是要不断完善学院委员会制度,给予系/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以更大的权力和由基层教学组织全体成员自主决定事务的权力。二是加快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促进其作用发挥。虽然落实基层教学组织自主权是促进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发挥的保障,但仅仅落实基层教学组织自主权,还不足以调动基层教学组织及其成员工作的积极性。要有效地调动基层教学组织学术人员的积极性,还需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等予以鼓励和引导。就学校层面而言,要完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制度及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根据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和学校教学改革实际,鼓励基层教学组织积极参与校内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就学院层面而言,就是要引导基层教学组织根据学院人才培养需要,自主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讨会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基层教学组织和人员建立与校外机构、人员的联系创造良好条件。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学术的心脏”地带,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深化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认识,明确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不仅仅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华,黄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校二级学院权力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6):1-7.

[2]胡成功,刘洁.大学学术组织结构发展趋势简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1):83-87.

作者:郭建耀 陆正林 单位: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