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析
时间:2022-06-15 09:28:46
导语: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概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多媒体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迎合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需要,信息化教学模式应时而生。(二)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就其理论上的纷繁复杂、无体系性,实践上的生搬硬套、无规律性成为信息化教育界的共识。文中主要介绍基于常规多媒体教学模式、基于微课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模式、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和交互式教学模式。1.基于常规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例如PPT、音频和视频等,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较为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2.基于微课教学模式。微课作为数字化在新时代的产物,其具备时间简短化、知识碎片化、情境案例化、解析深入化、资源呈现非线性化等特征,逐渐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解决许多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困惑,微课已经应用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其必将推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变革。3.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把知识传授过程放在教室以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知识;把学习知识的过程放在教室外,知识内化的过程置教室内,使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更多的是沟通和交流方法渠道;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将“讲在课内学在课外”逐渐转变为“讲在课外学在课堂”。4.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平台表现的,是信息新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支撑环境包含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过程和活动。5.交互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多对多、多元化、对话式、参与式的学习,是以学为本的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通过交谈来分享信息、观点,或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情形。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通过讲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学会了思考、解决问题及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育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探索与改革,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着高职院校教育的未来发展规划。(一)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1]对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可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建设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等,对高职院校信息教学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所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可分为二个大类,一是教学资源设计、开发整合能力;二是基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能力。这二种能力是在信息化实践教学中长期实践积累与培养而成。(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整合能力。[2]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教与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资源和第三方软件工具科学地安排、组织教与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与传统教学设计能力有很大不同,需要把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完成好设计和整合。信息化教学能实现的关键能力是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形式与课程教学设计融为一体,运用各种手段将各种教学资源融入教学过程。(三)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和管理能力。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理论部分,完成教学设计就像是有了理论的教材和教案一样,教师如何应用和管理好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资源变得尤其的重要。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不是简单粗暴的“灌溉式”教学,而应当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学习。教师不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作为讲授者,而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探索,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个时候的教师从课堂的讲授者变成课程管理者、引导者,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是一个综合性强、系统而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求我们的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军除了具备传统的语言表达、课堂组织、板书和PPT设计之外,还必须具备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网络使用和专业实验设备的使用能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教学多媒的能力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管理和督促作用。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一)完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及环境的建设对教师教学能力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相应完善的信息资源和教学设施,能够维持信息教学课程的基本需要,最好能有更多富余。1.硬件基础设施建设(1)网络建设网络作为教学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输桥梁,应当把网络及系统建设放在重中之重来建设。高职院校应当以教学场地为重点,以局域网、区域网和广域网等网络的要求进行层级建设,上至各管理部门办公室,下至各教室、实训场地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扩展信息教学硬件基础。(2)多媒体教室建设在课程设计建设阶段所需要的录播室、语音室、多媒体视听教室等建设要稳步推进,加大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保证现在设备的使用率,提升教师对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提升。2.网络平台建设[3]目前市面网络教学平台众多,功能也不仅相同,但总体上均可实现网络课程同步和网络课程在线建设的功能,而且其中很多教学资源是开发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量,可以使用已经设计好的网络平台课程。此处例举三种使用较多的类型,这三种网络平台已经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1)云课堂面向教育和培训行业的互联网服务。用户不必购买任何硬件和软件,通过租用或者免费使用网络互动直播技术服务的方式,可以实现面向全国的高质量的网络同步和异步教学及培训,是一种真正完全突破时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动性学习模式。笔者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有一部份青年教师正在使用该平台进行网络课程教学。各高职院校应当重视该平台的资源建设。(2)雨课堂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目的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便捷。该平台将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信息化教学全面发展。(3)MOOC慕课作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开发模式课程,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职业院校正在大力推进该课程的建设。(二)完善师资体系建设。1.师资资源的建设。[4](1)调整教师年龄结构笔者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制约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包括年轻教师比例偏少,根据统计结果显示35-50岁之间的教师占到所有调查对象的62%以上,其次是50岁以上的教师占25%,而35岁以下的教师仅仅只有13%。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省多数高职院校为近年从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其本身就存在师资不均衡的现象。高职院校应当着力在师资资源上下功夫,注重师资结构调整,用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信息素养优秀的青年到高职院校从教,为高职院校队伍注入信息化血液。(2)提升教师的认识,促改网络教学[5]大部分的老教师以在岗时间长,年龄大等原因不更新个人教学内容,只是上网进行教学资料搜集整合,而忽略对计算机教学软件的学习,据调查有70%左右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用PPT上课,只有不到20%的教师在尝试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融合,且这部分教师中有一定比例是为了完成学院、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各项目和检查工作,很大比例是被动使用。各级教育机构应当鼓励教师走出困惑,主要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大胆前行进行网络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行信息教学手段,让更多教师知道信息化教学在提升教学质量,减轻教师工作量的成绩,吸引更多教师尝试创新网络教学。2.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1)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和培养要注重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软硬件能力的培养,从传统教师能力的培养转移至信息化教学能力上,有针对性的制订培训计划,并纳入师资培养管理体系。针对国家、省、市以及各行业和院校的培训都要精心挑选不同年龄层次结构的教师参加,更多的培养中青年教师。针对培训时间较长、培训级别高的培养,要求培训教师要进行二次培训,以此类推不断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信息能力教学素养。(2)针对性的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比赛现在从国家、省、市均开展各种类型的信息化教学大赛,这些比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提升参赛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在参赛前后能够学习到很多软硬件知识,比赛会促进学习,也会促进交流,更会激发中青年教师学习欲望,教师往往会主动去学习。对于在各级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学院要鼓励表扬,在院级开展各种示范课程,以达到带动整体信息素养的作用。(3)制订各种奖励机制,促进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要在现在绩效考核机制上,特别制订“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激励制度,对主动从事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要以各种形式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调动所有教师主动实践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目前高职院的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各院校重视程度不同,建设参差不齐。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发展和需要一般建有教育资源库、电子教材及辅导资源等,而精品课程、名师课堂、在线题库等方面建设稍滞后。当然部份示范院校在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方面较好。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各院校中建设情况不容乐观,50%的院校还没有建设和购买教学资源库,其中80%左右的院校正在计划建立自己的资源库。20%的院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的开发和网络培训的开展方面需要加强建设,70%以上的院校未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和开发,20%的院校正在建设网络课程,10%的院校正在计划建设网络课程。建议高职院校一是应当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规范;二是建设具有面向学科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平台;三是网络课程资源要完整,包括课件或视频、作业、试题,开展作业提交和在线测试等活动,实现网络课程逐年增长;四是要建设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平台,具有实验活动安排、设备预约、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过程记录、统计分析等功能。当然,无论那个方面的建设都要加强资源建设的共建共享、为教师教学服务提供支撑、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三)注重实践应用管理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很多因素,应当更加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应用和管理能力。引导中青年教师参与各种网络平台课程的建设,更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依靠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1.鼓励中青年教师参与信息化教材编写。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知识积累,特别是从事了某门具体课程的建设后会有一些成果,鼓励教师将这些成果编写成教材,将信息化教学成果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理论转化,以培养更多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全体教师信息化素养。2.改进评价方法。据调研还有很多院校注重学生的出勤和课堂教学,这部分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更多的教评转移到网络课程平台,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评教。
四总结
中青年教师信息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中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成长通道,注重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能力,给予中青年教师自由发挥的平台,促进中青年信息化教学能力成长。相关外延专业上也积极涉猎,学术渊博,不囿于禁锢的本专业,以建设“大教育观”为主导思想。(二)交叉学科课程的建设对于交叉学科的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有专家指出,教育“应让学生知道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知识在校外的应用。”[5]“应当培养不被学科界限束缚的人,等。”培养交叉型学生,课程体系尤为重要。课程综合化,是学科交叉课程建设的必经之路。课程综合并非不同学科之间课程的硬性合并,而是针对学科交叉的多元互补与交织,不是课程数量上的增多,而是交叉质量上的提升。其中每一门设立的单独课程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止领域,而是动态开放的,有着弹性和张力的综合课程,根据实际需要吸纳不同知识,弥补传统单独学科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迎接交叉学科的时代[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3.
[2]王德胜.当代交叉学科实用大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1.
[3]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63-64.
[4]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2-4.
[5]贺国庆.国外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26.
作者:唐成永 肖宏启 单位: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 下一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