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成教论文:农村成教状况与策略刍议
时间:2022-02-18 10:07:28
导语:农村成教论文:农村成教状况与策略刍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李易轩工作单位:北华大学
同时许多政府领导过分重视政绩,而教育发展需要长时间努力而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导致经费难以投资到农村成人教育中。二是农村成人教育缺乏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城乡之间生活条件差距较大,所以难以形成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同时由于一些教师对农村生产与生活实际情况不了解,而使教育内容脱离农民的实际需求。农村成人教育的“质”难以满足农民需求。农村成人教育的“质”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主要体现为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离方面。由于多数成人教育教师缺乏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与调查,并且在实践方面也缺乏经验,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而使用技巧的讲解则较少,而这种教育方法脱离了农民的需求,在农业生产中缺乏实用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成人教育具有收费较低并且组织较难的特点,一些学校受利益驱动,比较重视学历教育,而对务农人员需要的农业知识以及务工人员需要的专业技能则较少组织,导致农民无法得到农村成人教育带来的实质性好处,而在此基础上,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以及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无从谈起。
1.生产需求。不同程度的贫穷在我国农村的当前发展阶段仍旧客观存在,而造成农村与农民贫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能够实现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能够通过对各种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的运用来进行农业生产,同时在农药、化肥的使用中也相对合理,而不具备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则难以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农业科技的研发,而农民在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这些农业科技将难以达到较高的转化率,所以农村教育程度与其贫困程度是呈反比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农业生产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同时随着现代化农村的发展,农村经济机构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村农业与农村工业综合经济发展,农村已经不是农业的代名词,所以对农业生产教育以及技术的需求只是农民对农村成人教育需求中的一部分,所以要利用农村成人教育来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农民增收,不仅要通过农业知识、农业技术来培养新型农民,同时要将农村工业发展作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而在此需求下,对各行各业的专门性技术、管理、工商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普及也是十分必要的。2.精神文化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们需要优先得到满足的是生理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则很难得到满足。从当前的农村发展来看,农村的经济已经普遍得到了很大幅度的发展,基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农民将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从农村实际情况来看,农民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以及业余活动。农民在逐渐富裕的过程中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得到满足,但是因为在农村仍旧有一些消极的传统思想存在,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阻碍,同时由于农村的精神生活设施以及休闲设施基础薄弱,而传统的精神文化活动也十分单一,所以农村成人教育需要承担起为农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需求的特性,引导农民规划出符合地方特色并且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以及休闲娱乐形式。
农村成人教育的努力方向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要从资金的筹集、体系的完善、教育的内容三个方面努力。在资金筹集方面政府要发挥出带头作用,同时引导企业、个人、学校实现共同参与,政府设立农村成人教育专项资金,积极吸取社会投资并鼓励学校进行先培训后收费的形式,从而保证农村成人教育的顺利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的完善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统筹规划,也离不开统一的领导,所以国务院有必要将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框架中,同时形成教育、农业等多部门支持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通过明确目标、下达任务并将农村成人教育作为评价基层政府人员的重要指标来使农村成人教育具有制度保障,同时基层政府与各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能,在有目标、有规划的基础上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落实与有效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教育内容选择原则为符合农民的切实需求,这就需要在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了解与调查为依据,切实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的真实需求,相关部门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来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农村成人教育中,在务农知识教育中,要发挥农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带头示范作用,鼓励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人才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与困难,通过帮扶对象的结成来使农村成人教育转化为生产力。在剩余劳动力的务工教育中,要积极探索订单式农民成人教育模式,即将教育与市场挂钩,建立择业信息咨询机构,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使剩余劳动力在接受定向的专业技能培训后能够顺利就业。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是通过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公平理论的批判,并结合社会实践发展而来的公平理论。这一公平观无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还是对今天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