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设项目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时间:2022-09-25 09:57:16

导语:高校建设项目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建设项目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着眼于高校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梳理设计管理业务流程,识别设计管理风险点并提出防范措施,以有效控制设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校;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内部控制

据使用功能的不同,高校建筑物大致分为宿舍、教学楼、实验室、场馆等,每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需求,建筑设计工作将这些抽象的功能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文件,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的每个部件都要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具体设计,并赋予其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最大限度地体现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美观性和经济性。由于设计成果文件集中明确了项目的建设内容、标准和各专业设计要素,使得设计阶段成为对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阶段。高校作为项目法人、投资人和最终使用人,是项目的主持方和组织者,在项目设计过程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总揽设计管理全局,因此构建有效的设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高校对设计过程的参与、决策、控制与协调,可以确保项目各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管理现状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工作涉及内部和外部多个参与单位。对于高校而言,组织的外部关系方主要包括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等;组织的内部关系方主要包括工程管理部门、用户单位、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招标采购部门,以及校务会、常委会等决策领导层。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一般可分为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有时还会增加总体规划者总体设计、概念设计、扩初设计或技术设计等阶段。根据建设项目设计各阶段成果文件的深度不同,其对应的造价成果文件形式和精度也不同,如方案设计阶段的投资估算文件、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文件和施工图设计的预算文件。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涉及项目需求分析、功能目标定义以及完成设计成果文件的过程管理,相对于招标阶段及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其专业性更强且相互衔接,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许可关系紧密,其成效直接关系项目的成败,项目管理的职能和设计管理经验在这个阶段得到充分体现。但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缺少相关方面持续深入的挖掘,高校作为业务方,在这一阶段“管什么”“怎么管”均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和办法。大多数高校对于自身的设计管理职责认识不足,未能有效区分业主方与设计方的设计管理重点,未能清晰界定自身管理职责,在这一领域缺乏制度设计,更无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质量、进度、投资等控制措施,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薄弱,新技术应用不足,难以达到设计管理的目标。

二、流程设计

(一)方案设计管理流程。从建筑设计到建筑产品形成,设计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让用户单位亲身体会建筑产品的实际存在及形成过程,因此在项目方案评审或优化活动中,设计管理人员应要求设计单位尽可能充分利用BIM等新技术,向使用单位直观、形象地展示设计效果,使其充分参与到项目的设计管理中,详细地提出功能需求和改进意见。方案设计是建设项目设计过程的先导和关键环节,通过对拟建项目各构成要素进行协调、配置、优化,形象体现建设项目的目标。方案设计管理的关键是严谨优选方案和寻求优化空间,最大限度地体现用户单位的意愿。按照设计深度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实施性方案设计,其中概念性方案设计是针对设计对象的总体布局、功能、形式等进行可能性的构想和分析,并提出设计概念及创意的设计活动,常用于大中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中项目初步研究和方案设计竞赛等,具体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二)施工图设计管理流程。施工图设计需要完整展现建筑物外形、内部空间分割、结构体系、构造状况以及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配合要求,是对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的细化,要求对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强弱电、通信等系统都作出详细设计,并提供构造尺寸。对于实验室等建筑,还应确定各种设备的型号、规格及各种非标准设备的制造加工图纸。同时,对工程项目作出基本技术经济规定,编制项目概算(施工图预算)。此外,环保、人防、消防、抗震、节能等专项设计也是设计管理的重点内容,具体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三、风险控制矩阵

在梳理设计阶段工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采用流程图法进行风险点的初步梳理,同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函询,函询对象为高校工程管理部门和设计企业相关人员。首轮采用开放式调查表广泛收集意见,汇总整理专家调查表,归并同类事件,排除次要事件。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德尔菲调查,并逐轮收集意见,最终使各专家对问题的看法一致,形成风险清单。根据内部控制的原理,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风险点选择措施和程序,最终形成风险控制矩阵,如表1所示。

四、设计质量和项目投资的管控点

内部控制体系要落地,必须将控制措施细化为操作规程,并将其分解到岗位职责。风险矩阵设计完成后,其风险防控措施应进一步细化,形成设计成果质量控制点和项目投资控制点,应加强对细节的管控,形成业主方设计管理的操作规程,以便指导设计管理人员操作,将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地,实现对设计质量和项目投资精细化管控。(一)设计质量管控点。1.方案设计。设计深度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场地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如主次出入口的设置等;建筑功能区域的划分及交通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满足使用单位的实际需求;结构布置是否经济合理,如体形系数、柱网布局、基础形式等;建筑外立面的造型、色彩、亮化、饰面材料等是否符合校园规划、地域特色、学校文化以及建筑物本身功能特色的要求,并与周边的单体相协调;对于修缮改造工程,是否在建筑物原有的轮廓线范围内实施改造;建筑顶部造型是否兼顾美观性、实用性和经济性;顶部造型应结合设备机房等进行设置,尽可能避免采用纯装饰性方案;外立面采用幕墙形式的,要慎重选择幕墙材料,减少光污染;室外空调机等出挑物需使用格栅、百叶等做隐蔽处理,以免影响建筑的立面造型。2.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不得随意改变已批准确定的规划条件和各项经济技术控制指标;设计文件应符合已经主管部门审批确认的设计方案及其批复意见;设计文件中的主要设备材料应方便业主方进行订货;结构设计与设备设计的选型、布置以及技术参数应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并符合抗震和消防要求;设计文件中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建筑专业与设备专业、结构专业与设备之间的界面是否充分考虑,应重点审核各专业设计文件间的充分协调,解决界面冲突;初步设计概算及施工图预算是否完整、准确、合理,概算是否超估算,预算是否超概算;在限额设计的情况下,工程造价是否超过设计限额;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是否可靠、适用;各种管线的布局与走向是否合理;审核外立面各种管线的布置和处理是否隐蔽或破坏建筑立面效果;各专项设计是否缺误;要满足项目的特殊要求,如实验室所需的防振、防腐蚀、防尘、防噪声、防辐射、防磁以及洁净、恒温、恒湿等。(二)项目投资管控点。1.总图设计。结合场地高差及地质状况,审核正负零标高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方案中是否存在深挖、高切及深基的情况,场地设计是否与周边规划道路、场地相衔接,是否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在场地地形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应要求设计单位对挡土墙的形式进行方案优化,或优先采用放坡绿地或逐级退台的方式以控制造价;在场地高差明显时,还应作竖向设计比较进行经济分析;地质初勘结果反映持力层等地质状态变化较大的项目,应多作包含持力层状态的剖面进行竖向设计比较,以准确把握基础状态。2.建筑专业。建筑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小偏心,尽量避免或少出现结构转换或不规则结构,突出部分长度不宜过大,学生宿舍等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控制在0.45以内;要求设计单位采用常规化、标准化的设计,选用恰当的建筑标准;充分重视内、外装饰材料对造价的影响,建筑材料选择性能好、价格低、环境污染小的材料,重要部位的装饰材料提供多种做法进行比较;采用动态节能设计,优化保温层厚度,选择性价比高的节能材料和门窗材料,尽可能减少节能费用。3.结构专业。结合地勘报告,优化地下室基础处理方式及地下室层高;根据建筑功能、空间关系、建筑高度、场地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建筑结构形式;抗震设防与建筑功能设计相结合,高层建筑的平面不应出现明显的薄弱部位,如“细腰”;审核设计单位的结构计算模型、荷载取值、计算参数等,使结果尽可能符合结构的实际情况。4.给排水专业。对于规范给定指标的取值范围,设计中可尽量取其上限或下限,达到减少设备数量或总容量、降低管道断面或减少管材用量的目的,同时也可减少末端设备数量如风口、喷头等。管道布置应尽量少穿越剪力墙和梁等,减少预埋套管的数量。各种设备及配件的选型应尽量选择标准设备和配件。设备用房的位置选择及大型设备的摆放要考虑对结构荷载的影响,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土建费用。系统高压区和低压区的设备材料选型要加以区分,不应为了设计方便而统一选用耐高压的产品,以避免造价提高。管道密集区域,是否进行管道综合设计,尽可能避免后期施工中因各专业间管道的矛盾带来返工。5.电气专业。采用新型高效节能变压器,变电室尽量位于负荷中心,以减少电力电缆的一次投资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线路损耗。公共走道楼梯间选用高效节能光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满足规范的条件下应合理设计,并通过计算合理选择线缆截面,节约投资。弱电各子系统应根据项目情况选择最优做法,避免浪费。6.景观绿化。优化项目景观区域的设计,力求以简洁、明快的设计达到高品质的景观效果。铺装、小品等选材应把握经济合理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控制高大绿化的数量,尽量采用易养护的种植及小品种类以减少成本。

总之,建设工程设计过程的项目管理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递进性强,项目设计工作不仅是设计单位的个体创造,更是业主、设计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和其他参与各方共同协作的成果。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是在优化取舍、至臻完美的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这个过程离不开全面、科学、缜密的设计管理。高校在建设项目设计管理活动中的职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重方案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认识到方案设计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决定性作用,帮助用户单位明确提出功能需求等,并在任务书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图设计优化等过程中不断完善,确保学校提出的设计条件不发生重大变化,设计工作不发生逆转。二是提高设计组织能力,既要及时确认相关设计文件和需要业主解决的其他问题,承担及时决策的责任,又要加强对设计单位在质量控制、限额设计方面的考核和管控。高校建设项目功能需求多样,设计管理工作很难形成类似住宅项目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其内控体系的核心在于设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因此,高校应加强配备设计管理专业人员,探索聘请第三方设计单位开展设计成果跟踪评审,充分利用BIM等新技术,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强设计工作质量管控。

作者:许斌 侯翠婷 王艳 孔晨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