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新型出版智库建设分析
时间:2022-03-10 04:05:51
导语:人工智能技术新型出版智库建设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之中,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文章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和五个价值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新型出版智库的四个内涵,指出了出版智库建设的五个误区,并提出了人工智能助力解决出版智库建设之痛的五个方面和两个案例,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指出未来智能出版智库将会涌现。
【关键词】人工智能;出版智库;智能智库;建设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和五个价值解析
“人工智能”是这两年来最火爆的科技词汇了。1956年,人工智能这个概念首次在达特茅斯(Dartmouth)学会上被提出。20世纪,人工智能还主要停留在理论探索方面,实际应用还比较匮乏。进入21世纪后,随着核心算法的突破、计算能力的飞速提高以及海量数据的支撑,人工智能终于迎来质的飞跃。特别是AlphaGo2016年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让人工智能技术一下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如今,智能家电、智能医疗、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和AR/VR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感受到智能技术给我们工作和生活上带来的便利。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意欲探究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一方面,人工智能是对人思维模式的模仿,实现人的智能功能;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是基于智能机器的运算、推理和判断,在速度、精度、广度和预见度等方面可以远超人类。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的优势和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感知价值。智能机器通过光、电、磁和声等传感器可以超越人类的视、听、嗅、味等感官,从而扩展人对世界的认知,而且它对这些感知信息的收集是海量的、不受环境限制的。二是处理价值。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远高于人类。2020年,世界超算冠军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每秒33千万亿次。随着5G和量子通信的发展,无线数据能以更快的速度传输。三是决策价值。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能够从数据中学习,而这些数据可能是成千上万专家的智慧和研究成果。智能机器不受心理因素或情感作用的影响,执行更有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最优的决定。另外,由于信息易复制和传播,人工智能可以更广泛地传播专家知识和经验,解决了专家数量有限和成本昂贵的问题,比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四是安全价值。智能机器的决策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的,这就减少了出错机会,降低了决策误差。机器可以连续工作,且工作效率和精度不会因为疲劳而减退,也减少了出错机会。此外,信息能被长期完整地保存,所以专家的经验能够延续,而不受人类脑容量和寿命的限制。五是监管价值。人工智能特别适合于政府监管,它的海量信息处理和大数据关联能力,不仅能够挖掘行为规律,发现异常行为,而且能克服传统监管存在的标准不一、信息不共享的问题,有助于监管部门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最大限度地配置资源,提高监管效率。随着人工智能在算法、算力(计算能力)和算料(数据)“三算”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智能硬件成本的持续下降,人工智能技术将得到更大的推广,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智库(thinktank),即智囊机构、智者之库,也被称为“思想库”或“智慧库”,是指由专家组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和思想等的公共研究咨询机构,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将“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党的报告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智库是从事出版研究并提供政策咨询的行业智库,它以出版领域的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在出版领域的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出版领域的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出版领域的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是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2018年3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定位清晰的行业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笔者以为,战略性(“高”)、前瞻性(“早”)、公共性(“广”)和实用性(“实”)是包括出版智库在内的智库的四个核心内涵。出版智库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出版领域的政府决策、舆论引导、思想传播、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出版智库在党的理论宣传、全民素质的提高、海外传播影响、媒体融合发展、数字科技转型、行业人才培养和综合国力提高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讲话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这是我国第一次把智库建设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使智库建设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就是要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和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国家软实力,“服务决策”是根本,“适度超前”是关键,表现为内部提升公共政策质量,外部增强国际影响力,发展前提是“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落脚点是“建设高质量智库”。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的兴起,当前出版形势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数字化+多媒体”已成为当今出版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中国的出版业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移动阅读、多媒体、碎片化和共享经济正颠覆着传统出版业。一方面,改革进入攻坚期,社会变革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新形势下,出版业需要大量有深度和质量的智库研究成果引领;另一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创新周期越来越短。我们不仅要利用创新技术加强智库建设,而且要使智库适应出版业的新变化。那么,新型出版智库的“新”体现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新型出版智库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新时代能适应新形势并与国际接轨的智库,也就是拥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并能提出新策略、解决新问题、实施新作为,满足新时展要求的出版智库。“智”又体现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新型出版智库是既包括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的智慧,又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智慧的新型智库;既运用人类经验、知识、技能,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算力的新型智库,二者互相支撑、互相补充。但无论怎样,新型出版智库都不应脱离智库战略性、前瞻性、公共性和实用性(即“高、早、广、实”)的本源。
三、出版智库建设的痛点
中国特色新型出版智库聚焦出版领域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导向性、创新性、协同性和复合性等特征。这也就决定了智库的基本定位,即利用出版界自身的理论研究、专业能力、智力资源、舆论导向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专家学者协同创新的方式,重点开展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出版智库服务。近些年,我国也涌现了不少有水平、有特色和有成绩的新型出版智库,比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融智库和华信研究院等。很多文章对此进行了介绍和总结,笔者不再赘述。不少智库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成为建设的痛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一是一哄而上,定位不清。在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之后,许多出版单位在不明新型智库内涵的情况下匆忙上马建设,认为建设智库是“高大上”,能得到政府资源。一时之间,一些出版单位搞大智库、大战略、大课题和大研究,从“智库热”到“智库病”,不但没有真正地建好智库,而且使智库定位不清、粗制滥造,影响了智库的健康发展。二是缺乏研究,质量不高。一些出版智库在成立之后,没有清晰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也没有实施计划和措施,更没有保障条件和手段,几乎没有什么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还有的出版智库对自身实力认识不清,理论积淀不够,研究人员缺乏,运营支撑人员不稳定,经费没有保障,很难有好的研究成果。三是脱离实际,价值不够。智库就是智囊团,是为政府、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的。但是出版界本身就是文化人扎堆的地方,容易导致一些政策研究过于理论化,学术性太强,缺乏实践基础,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不强。一些智库研究没有以问题为导向,脱离实际需求,再加上缺乏与政府决策层的互动,研究信息简单片面,影响了建言献策的功能发挥。四是手段单一,创新不足。在研究定位上,一些出版智库未能抓住出版业战略性、前瞻性和公共性的研究方向,多是就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智库成果缺乏指导性和普适性,只能解决单一或局部的问题。在组织方式上,一些出版智库多聘请一些专家学者,然后分配任务、研究课题,缺少立项前的调研、分析以及与政府的沟通,显得草率、匆忙。在研究手段上,一些出版智库往往采用资料搜集和专家提意见的方式,缺少实践调查、大数据研究、人工智能分析及与政府深入合作等方式,更缺少实践验证和多年跟踪分析,其研究的独特性不足。五是持续性差,支撑不足。智库是非营利研究机构,这就反映了资金支持是智库运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必要且持续的资金,很难维系智库与专家学者的合作关系,也很难支撑高端课题的研究。反之,专家的流失和研究成果的难产,又会加速智库的衰落。所以,如何从政府和研究基金获得必要的资金,形成可持续的运作模式,对出版智库尤为重要。但应注意的是,智库的资金运作应该仅仅用于解决智库本身的生存和运营成本,不能绑架智库的价值导向和客观立场。另外,智库的人才储备也很重要,除了外聘的专家学者,智库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团队和专业运营团队。这样才能让智库发挥好项目管理和关系维持的作用,有了好的专家人才团队,加上好的研究项目管理,取得好成果的可能性才会增加。
四、人工智能助力解决智库建设痛点
如前文所述,人工智能具有感知价值、处理价值、决策价值、安全价值和监管价值。这些价值都可以被运用于出版智库建设,并且通过智库这一载体,得到更好体现。可以说,新型智库给人工智能提供了技术应用的场景,而人工智能为智库建设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手段。1.人工智能提高研究效率。传统的研究依赖于人的信息传递,专家学者往往身处异地、工作繁忙,会形成严重的效率滞后性。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快速获取数据,更大范围、更高速地共享信息,以及更友好地协同办公,提升研究的协同效率,使智库更高效地做出有价值的决策建议,并降低错误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技术使研究项目的管理更加精细化、智慧化,并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整合和优化资源,使公众需求与研究工作、政务工作更有效地衔接,使智库研究更符合政府政策思路,让决策更贴近社会需求,提升公众的满意度。另外,出版智库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处理海量信息的计算优势,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信息收集、处理、提取和预警等方面提升工作效率。2.人工智能降低研究成本。人工智能降低成本最初是用于生产领域的,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它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研究领域。例如,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来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大幅提高分析效率和结果准确性。虽然智能分析研究平台或模型的开发成本较高,但是目前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基于开源代码的工具平台,而且这些工具平台的维护和运营成本很低,便于复制和推广。智能决策系统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帮助,使他们运用智能化策略寻找最优的决策路径,降低决策成本。3.人工智能助力政府决策。智库是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的研究咨询机构,如何进行科学的预判是智库能力水平的关键之处。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不仅可以依据算法模型进行决策,而且可以从过去的大数据中进行学习、归纳和判断,并随着数据量的增多和结果的反馈变得更加智能,从而更好地洞察规律、释放价值、推演未来。智能化的分析还能够更快地找出问题和短板,进行风险识别,做出对应的趋势预判和风险规避。这种智能化的预测能够使智库政策建议更科学,效率更高。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可以规避人类心理状态变化或者非理性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形成稳定持续的决策。4.人工智能强化社会监管。出版智库通过人工智能采集决策过程背后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大数据的可视化展现,使决策更加透明。当然,出版行业主管部门也可以运用人工智能对各个智库绩效进行评价和监管,真正做到奖优罚劣。此外,人工智能有助于互动渠道的形成和构建。一方面,出版智库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建立政策咨询助手,实现随时随地的政务决策支持;另一方面,出版智库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对互动信息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改进决策流程。5.人工智能有助于人才培养。出版智库目前还面临人才队伍结构和水平不适应新需求的问题,比如,出版人才流失严重、对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等。人工智能在人才选拔和引入方面,可以对人才素质的各方面要求进行量化评分,并按照重要程度加以权重,形成智库人才选拔指标体系,从而科学地引入新型智库所需的人才。在人才的岗位匹配方面,出版智库利用人工智能的数据关联分析,能将人才和岗位信息进行量化和最优配置,从而实现人尽其才。在人才评估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积累和数据反馈,从多维度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定量和科学的评价,从而动态地管理智库成员,形成最佳的人才梯队。当然,人工智能也不是万能的,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没有完全达到人脑的水平,大多数还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不能完全替代专家学者。又如,人工智能依赖于数学模型的科学性,使得一点小的模型错误在信息大量复制和快速传播的情况下被成倍放大;在道德伦理层面,人工智能需要大数据的支持,而过度的、不被人知晓的数据收集又涉及隐私问题;甚至还有学者提出人工智能做出的决策报告是否具有主体的合规性等。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与人类法律、伦理、情感等需求结合,并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和规制,才能真正释放价值和魅力。
五、人工智能在出版智库中的应用案例
1.智库研究助力抗击病毒疫情。本文写作之际正是病毒肆虐之时,全国人民都在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知识产权出版社作为中国专利的法定出版单位,拥有全面、完整和权威的专利信息资源,每年出版专利约410万件,专利情报就是手中的抗疫武器,可以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抗病毒治疗和防护专利技术。从2020年1月31日开始,智库人员在1亿多篇专利文献中开展检索、筛选、加工和开发工作,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仅用8天就完成了“抗击病毒专利数据库”(网址http://2019-ncov.zldsj.com,其中,zldsj是专利大数据的简称)。该数据库于2020年2月8日上线,涉及专利上万件,涵盖肺炎治疗用药、病毒诊断和检测、防护用具、呼吸急救装置、环境消毒和废弃物处理等多项专利技术,并向有关单位推送信息,为加强人们对冠状病毒的分析研究、控制疫情、研制试剂、筛选药物和科学防控提供了专利信息支撑,共同助力疫情防治。此智库成果一推出就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融智库助力出版转型升级和融媒体发展。融智库是国内首家数字出版智库,由地质出版社和北京中献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于2016年9月联合组建。融智库自成立以来,聚焦数字出版和媒体融合领域,先后承接了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知识服务国家标准、AR出版物行业标准、人工智能与新闻出版发展研究等系列课题,为新闻出版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了有益的支撑和智慧支持。此外,融智库还设立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校园安全和影视IP五大纵向分库,助力地方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这一模式大大拓宽了融智库在新闻出版行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范围,引领行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融智库紧紧围绕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亟需的重大课题,围绕转型升级、出版融合、知识服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设等重大任务,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专业化、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六、对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出版智库的几点建议
1.树立人工智能思维。出版智库的建设不仅要利用专家学者的智慧,而且要利用人工智能的智慧,让两种智慧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在智库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开展数据收集、模型建立、规律探寻和决策支持等工作,并且把研究成果的社会反馈持续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改进提升;还要把握人工智能的规律,抓住关键点,做好海量数据支撑、信息量化和关联分析等基础性工作。这样才能把人工智能高效、可靠、低成本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给智库建设带来实际帮助。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工智能与出版智库的结合是个长期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认识到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产业渗透融合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客观理性地利用人工智能,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2.加强人工智能研究。出版智库本身就是做研究工作的,更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主动研究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影响。出版智库要加强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研究,努力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争取在出版领域让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占领制高点。出版智库还要加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研究,并且将这些研究成果尽快地运用于出版智库建设,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出版智库。3.强化人工智能应用。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围绕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出版智库建言献策的职能,充分发挥新闻出版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规模的优势,坚持需求导向、用户驱动的科技发展路径,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智库以及出版业的产业化应用,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互相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4.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对出版智库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专家是智库建设的重中之重,人才是决定性因素。目前,懂人工智能的智库专家少,会用人工智库能的人更少。出版智库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接受、拥抱并运用人工智能,长远规划,形成机制,逐渐形成懂人工智能技术的智库团队。出版智库要重视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建立一支有政治素质、懂智能技术的人工智能人才队伍;要加大培养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培养一批能设计、肯钻研、会运用的智库人才,使之成为善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库研究的专家。5.做好人工智能条件保障。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研究指出,出版智库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构建中国特色的新闻出版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二是关注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问题、战略问题、热点与难点问题;三是研究新技术在新闻出版应用中带来的新问题。人工智能作为新时代的新技术代表,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出版行业的发展。要做好以上工作,出版智库必须要有可持续运营的模式、来源稳定的资金支持、能力过硬的智库专家团队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体系等。这就需要政府、学界和业界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出版智库才能产出很好的研究成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真正起到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制定智囊团的作用。
七、结语
随着出版智库的日臻完善和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出版智库——智能出版智库将会涌现。这一跨时代的融合模式将带来出版智库的深刻变革,为传统出版业的新生带来新的机遇,为媒体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契机,让插上人工智能这一智慧之翼的出版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作者:李程 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上一篇:医学检验技术基地建设初探
- 下一篇:房建建设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