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防控血吸虫病技术研究
时间:2022-01-11 11:21:22
导语:牧场防控血吸虫病技术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血吸虫病防治综合治理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牧场的建设由项目提供建设资金,血吸虫病流行区政府协调提供场地,县畜牧兽医局提供建设方案,养殖企业牵头承建并承担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乡镇畜牧兽医站现场技术指导,乡村协调支持维护。在每个血吸虫病疫区乡镇和村建设一个或几个安全牧场。牧场建成后由养殖企业牵头,放、养结合,动员和组织周围散养农户的牛、羊进入安全牧场放牧。统一集中放牧饲养、统一集中查虫治病、统一集中粪污处理、统一集中防疫检疫。并建立养殖、免疫和查虫治病档案。配合“人、畜同步化疗”、“家畜圈养”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加强放牧管理和粪污处理,达到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最终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1建设
1.1选址。牧场选址地应宽阔平坦,坡度小于15°以下,交通应较为便利,与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厂、饮用水源地、学校、村庄等相距500m以上。能打井供应牲畜安全饮用的地下水,面积6.67~33.3hm2,并经卫生防疫部门对该区域检查无钉螺滋生方可投入建设。1.2种草。整个牧场范围内清除有毒植物和杂树。3~4月份用挖土机进行简单的翻挖,翻晒平整后,用条播和撒播相结合的方式种草优质黑麦草、三叶草等。1.3开沟。在牧场地势较低的周围用挖土机开挖深0.5m、宽1m的排水沟,排水沟水泥硬化,防止钉螺滋生。1.4围栏。牧场四周用6~8号钢筋或竹木建设1.5m高防护栏,防护栏每1~2m用水泥桩固定,水泥柱深人地下0.3~0.5m。1.5出入口设置。整个牧场只设置一个出入口。门口设置与大门同宽、深0.3m、长2m的消毒池,投放消毒液,进出牧场的人员、牲畜必须经消毒池消毒后方可出入。1.6粪污处理。在牧场地势较低的地方建40m3的发酵池2~4个。池口应高于牧场地面20cm以上,防止积水倒灌。发酵池收集牧场内粪污堆积发酵,配合投药杀灭虫卵。1.7附属设施建设。管理维护工人的管理用房和储藏室,面积约60m2;牧场的四周各建100m2左右的开放式牛棚,以供放牧牲畜夏日乘凉及下雨时遮避;场内打深水井一口及建设配套供水设施,保证放牧牲畜饮用安全的地下水。
2安全牧场管理运作
2.1建立制度。安全牧场由养殖企业承建并承担后续的管理和维护。每年4~10月份白天开放,规模较大的牧场可在场内建设固定永久畜舍,供夜不归户的放养牛羊暂住。设专职人员负责牧场的日常管理、维护;定期对安全牧场的四周围栏进行检查、维护;每天及时收集牛、羊粪便并运送到发酵池内堆积发酵,杀灭虫卵。2.2按时防疫。每年春、秋二季集中对进入牧场内放牧的牛、羊进行口蹄疫疫苗免疫、羊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并加挂耳标,建立防疫档案。后期补栏的牛、羊及时补免,对出栏的牛、羊进行检验检疫登记备案。2.3定期查治。每年定期对进入安全牧场内放牧的牛、羊集中收集粪便,用毛蚴孵化法进行血吸虫病感染检查,所有检查记录要编号存档5年以上,对阳性感染的牛、羊及时隔离并用药(吡喹酮)治疗,治愈后方可进入牧场放牧。2.4消毒灭源。粪污发酵池每月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消毒一次。门口消毒池每周更换一次消毒药并保持消毒池的深度。牧场内所有放牧牲畜普遍用吡喹酮预防性投药和扩大化疗,黄牛30mg/kg(限体重300kg),水牛25mg/kg(限体重400kg),羊20mg/kg。怀孕6个月以上,哺乳期母牛,3个月以内的犊牛缓期投药。
3效果
建设安全牧场防控血吸虫病技术,优点是统一集中放牧饲养、统一集中查虫治病、统一集中粪污处理、统一集中防疫检疫。并建立养殖、免疫和查虫治病档案,配合“人、畜同步化疗”、“家畜圈养”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加强放牧管理和粪污处理,达到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最终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建设安全牧场防控血吸虫病技术,投资小,见效快,简单易行,操作灵活,极易推广,既能促进当地畜牧业生产发展,又可达到防控血吸虫病的目的,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降低养殖成本。牧场内丰富的牧草为放牧牛、羊提供了营养丰富的优质青绿饲料,一个6.67hm2安全牧场一年可以节约饲料成本3~5万元。3.2提供优质肥料。收集的牛、羊粪便经过堆积发酵消毒处理,高效无毒,是很好的农家肥料。一个6.67m2的牧场一年能提供50t优质农家肥。3.3开发利用资源。洲滩、洼地、丘陵较多地区,天然牧草资源丰富,因为没有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多数荒废,而且造成钉螺滋生蔓延,成为新的疫源地,通过建设安全牧场,是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的合理开发利用。
作者:王和中 单位:太湖县畜牧兽医局
- 上一篇:林业建设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
- 下一篇:期刊投稿专家外审
精品范文
1牧场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