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的利与弊

时间:2022-06-30 09:18:31

导语:RFID技术的利与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RFID技术的利与弊

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1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服务功能持续增加,馆藏内涵飞速增长,读者对图书馆智能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仍然采用条形码信息录入与磁条报警系统相结合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显然在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方面都凸显出自身巨大的局限性[10]:首先是工作效率低,以条形码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图书进行采编加工是靠手工进行作业,如条码、磁条的粘贴等,不仅加工工序繁杂且效率较低;对条形码进行逐一扫描,识别速度较慢、错误率高;而且在采编和流通过程中,必须进行接触式读取、条码扫描器的不可移动性使得每本书都要经过多次搬动才能完成操作;再加上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条形码磨损、撕裂和丢失等问题。其次就是目前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条码识别技术存在着不可实行动态管理的弊端。条码技术是靠接触式逐一读取,不能实现信息的动态读取和图书流向追踪,由于缺乏动态管理,造成藏书错架现象严重,读者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较为困难。据不完全统计,造成此现象的概率为15%~20%,目录查询系统和实际图书的位置造成差异,不但浪费读者时间,还干扰到典藏文献的剔旧、补缺,造成文献资源的使用率降低。其三是条码识别图书管理系统还存在着不能同时处理多个标签、无法进行批量识别场合操作以及智能化图书盘点等缺陷。上述限制制约了现代图书馆管理智能化的发展,因此,与时俱进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兴的图书信息自动识别技术对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取而代之,而智能化、动态的、RFID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核心技术。

2RFID技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将最大限度地提高馆藏资源到读者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减少图书馆营运资金,并在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图书馆也获得较大效益,RFID技术还对建立科学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具有指导意义。图书馆结合先进的RFID技术,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简化了工作流程,大大减轻了馆员的工作负荷;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借还、查询等服务的同时,实现EAS和记录借阅信息流程的统一,为图书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2.1RFID电子标签的特点

RFID电子标签取代条码为标志的文献识别技术的升级,使目前图书文献分类、编目、典藏和流通现状得到极大地改变,为图书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智能化、个性化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成为可能与现实。与条形码比较,RFID电子标签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其一是速度快,可同时识别和读取多个射频标签,还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操作快捷方便,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和读者。其二是可重复使用,工作人员则可以反复的新增、修改、删除RFID标签内存储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其三是经久耐用,比条码相比较,电子标签更加耐用,不受污迹、灰尘等的影响,误码率低,不易伪造。其四是可以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障碍进行穿透性通信。其五是数据的记忆容量大,可达到兆字节,因而可轻易存储图书的详细信息,方便读者详细了解更多信息。

2.2RFID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的优势

RFID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与传统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相比,具有下列明显的优势:(1)快速借还RFID自动识别技术可实现非接触式可穿透障碍读取信息,RFID标签不需要对准条形码才能进行直接读取,只要把需要识别的图书放置在阅读器可探测范围内,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以任何方位实现数据的快速读写,并可同时完成对多本图书的借还操作,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和读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读者满意度。(2)自助借还服务自助借还操作简便、快速、安全,并可以实现24h自助还书服务功能,读者不必急急忙忙赶在上班时间还书,大大方便了读者。工作人员也从简单的借还工作中解脱出来,缓解了工作压力,节约了人力资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服务之中。(3)智能排架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和学校规模的扩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信息数量的扩张和信息载体多元化格局的出现,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堪重负。读者查找馆藏文献也变得越来越难,造成读者借阅意愿大大降低。RFID智能排架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书架标签对书架进行分区、编号、定位管理,工作人员通过智能分检书车达到图书的准确上架。读者也可通过书目查询系统查出图书准确的馆藏信息和架位信息,快速准确地找到所要的书籍,高效快速地完成借阅过程。(4)有效减少乱架目前各图书馆为方便读者查阅图书,采取开架借阅的大流通、大阅览服务模式,由此带来的乱架现象,让图书馆工作人员感到头疼,读者的抱怨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利用RFID技术的非接触可穿透自动识别功能,对于乱架的图书,工作人员只要把需查找的图书相关信息输入便携式阅读器中,在书库的各书架旁走动,阅读器通过无线电自动搜索相应的标签信息,就可及时精确地找到乱架的图书。(5)便捷的清点功能为了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可运用盘点仪进行对图书的清点,盘点仪通过电波信号可实现与RFID电子标签的非接触信息交换,同时读取图书标签信息,清点主要是针对每本图书的标签的清点,把每本图书的信息都存储到RFID标签中,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盘点仪会自动提示,改善了图书馆的运作效率,简化了工作流程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加快了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进程。

3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构建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并部署相应的RFID硬件设备,用于识别、跟踪和保护图书馆的所有资料,通过射频识别系统完成图书的借还[10]、续借,顺架和盘点、查询和检索等日常的服务,整个RFID智能管理系统由七大系统组成:(1)标签初始化系统;(2)馆藏架位管理系统;(3)馆员工作站[11];(4)自助借还系统;(5)自助还书系统;(6)防盗安全检测系统;(7)RFID监控中心系统[12]。关于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有文献报道[1012,1516],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犚犉犐犇技术可能遇到的问题

1成本昂贵,难推广

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应用中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它存在成本高的缺点(仅电子标签售价0.40~0.75美元/个[16],但是也有20多美元/个[17]),致使其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难以普及,成为阻碍RFID技术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目前图书馆界使用价格较为便宜的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的结合应用较多,且在业界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电子标签容易暴露而被拆除,在印度许多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来确保电子标签完好无损[15]。

2RFID监控也会出错

在图书馆出口处的传感器会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一个读者与另一个读者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容易出错[15]。表1是以60本书为例进行模拟实验的监控结果。一个监测传感器安装在出口处离地面1.5m处,读者以不同持书方式通过该出口。如果在出口处两边各装一根天线即采用双天线,重复上述模拟测试发现,电子标签的7#位置,监控结果可以达到100%,电子标签的3#位置监控结果可以达到98%,电子标签识别的读者之间的最大平均距离为1.5m,其他条件下偏差较大。而搜索模式是采用手持RFID读取器,搜索位于不同书架上的图书所得结果。无论是何种模式,均表现出RFID准确识别会受到多种因素(电子标签位置、识别对象之间的距离、距离识别目标的距离、使用单天线还是双天线等)的影响[15]。

3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在RFID电子标签技术方面还没有统一的应用标准,其商业价值在RFID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厂家制造的标签互不兼容,以致造成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出台统一的RFID技术标准是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4电子标签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电子标签一般会被很多包装阻隔或被金属物质阻隔,进而对电子标签的信号识别造成影响,使多标签的识别过程出现相互干扰。由于RFID标签无须直接与收发器接触,使用者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读取标签内存储的信息,泄露个人秘密,构成安全隐忧。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其应用过程中会遇到的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的应用前景才会更加辉煌灿烂。我们期望这一天早日到来,同时希望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参

作者:胡英俊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