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信用担保研究
时间:2022-09-17 11:10:17
导语:建设工程信用担保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建筑市场发展过程中,工程信用的建设对规范建筑市场各方行为,完善建筑市场的诚信体系,保障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建筑市场存在的失信现象,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了产生失信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完善工程信用担保应用机制的对策、方法、措施。
关键词:失信现象;原因分析;工程信用担保建设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建筑市场也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以2018年为例,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3.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9%。2019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已突破25万亿元。预测到2023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将达33.05万亿元。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招投标、施工质量、拖欠工程款等相关工程信用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尤以拖欠工程款最为严重。最严重的时期,中国建筑业累计拖欠工程款逾三千亿元,相当于建筑业年总产值的19.6%。因此,改革和建设工程信用担保,协调建筑市场发展势在必行。工程信用担保是转移、分担、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的重要措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信用体系的主要支撑,是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的有效手段。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着工程防风险能力不强,履约纠纷频发,工程欠款、欠薪屡禁不止等问题,亟需通过完善工程担保建设机制加以解决。从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合法权益。
一、工程信用担保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立和完善工程信用担保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通过加快推进工程信用担保,能防范应对各类风险、优化营商环境,能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建筑市场主体活力,能创新建筑市场监管方式,适应建筑业“走出去”发展需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为目标,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管理,建立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诚信监管保障体制,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是工程信用担保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建筑市场的失信现象
目前建筑市场中的信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恶意欺骗、恶意竞争、串标、房屋倒塌(质量安全问题)、拖欠工资等问题屡屡发生。据其原因,主要是建筑市场的信用缺失现象严重。而失信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建筑市场的失信行为:(一)业主的失信行为造成了工程建设领域庞大的债务链的形成。据统计,全国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最高达2221.5亿元。从业主到总承包商、分包商,再到项目经理、包工头最后到打工仔,层层拖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债务’连环套。任何一个环节的失信行为都有可能形成三角债问题,而业主失信正是这个套的“死节”。(二)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人,行使建筑市场监管职能,其失信行为引发了工程建设领域大量的腐败案件,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检察机关近几年查处的10万多件贿赂案中,涉及建筑业的占一半以上。(三)承包商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居于信息不对称的有利位置,承包商的失信行为引发了工程质量低下、安全事故频发现象。从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到云南昆禄公路路基塌陷,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建筑市场的信用缺失和失信行为,对国民经济和投资建设效益造成重大影响,不但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与风险,败坏了社会风气,更使全社会资源利用率低下,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瓶颈”。
三、失信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上述三方面的失信行为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往往是行为主体的“理性”行为。因此,对信用问题必须进行“理性”的分析。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是信息不充分或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经济主体之间在交易过程中的博弈问题。如果信息对交易各方都是对称的,则交易各方可以通过签订完备合约、减少甚至杜绝失信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可把建筑市场的失信现象归纳为“隐藏知识”和“隐藏行动”两类。隐藏知识或隐藏行动的滋生,将阻遏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业主的失信将造成庞大的债务链;政府的公共权力失信将引发大量的腐败案件;承包商的失信将导致工程质量低下、安全事故频发。所有这些信用缺失问题都迫切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有效机制来遏制和管理。
四、工程信用担保的建设
既然建筑市场中的上述两类“失信”有其存在的经济基础,而且通常难以完全消除,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其他有效手段“对症下药”。因此,迫切需要设计出相应的机制并加以有效实施。通过加快推行投标担保、履约担保、工程质量保证担保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等综合手段建立、健全工程信用担保正是行之有效的机制国家有关法规为加快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工程担保制度提供了法治保障。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工程保函替代保证金是工程信用担保制度主要手段。工程信用担保主要内容是大力推行投标担保,着力推行履约担保,强化工程质量保函,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同时,工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应实现四个统一。统一诚信信息平台。在现有诚信档案系统的基础上,首先要推动区域诚性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试点工作,逐步将区域间的诚信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国联网,构建全国性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并设立诚信信息交流、的窗口,逐步实现诚信信息的互通、互用和互认。统一诚信评价标准。制定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诚信标准。重点评价在建筑市场内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和执业资格人员的诚信行为。结合日常建设行政监管和执法工作的需要,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业主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应达到的最基本诚信标准。对建筑市场的执业资格人员,也要开展诚信行为的评价。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等级的相关信息在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上向全社会。统一诚信法规体系。制定与建筑市场诚信体系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诚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内容包括对诚信信息的采集、整理、应用和,对诚信状况的评价,对征信机构的管理,特别是运用失信惩戒机制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主体进行惩罚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研究力度,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诚信法规体系的建议和措施,加快建筑市场诚信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对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统一诚信奖惩机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将诚信建设与招标投标、资质监管、市场稽查、评优评奖等相结合,逐步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对于一般失信行为,要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诚信法制教育,促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人员,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社会舆论等综合惩治措施,对其依法公布、曝光或予以行政处罚、经济制裁;行为特别恶劣的,要坚决追究失信者的法律责任,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得不偿失。诚信体系建设要注重调动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在招标投标、资质监管、市场稽查、评优评奖等建筑市场监管的各个环节,对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人员给予鼓励的政策和措施,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使建筑市场形成诚实光荣和守信受益的良好环境。
五、结论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加强工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一套防止失信的建筑市场信用机制,引导各方市场主体树立信用意识,加强内部信用管理,不断提高履约能力,积累和提高企业信用。才能减少甚至杜绝失信现象,使我国建筑市场秩序逐渐好转,并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资料
【1】崔亚东.论信用缺失与信用制度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5/2001
【2】解民.对市场交易与信用规范的研究科学管理研究.3/2000
【3】于立,于左,丁宁.信用、信息与规则—守信/失信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工业经济.6/2002
【4】王孟钧等.WTO与中国建筑业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5】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38号
【6】关于加快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建市[2019]68号
作者:施俭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基本建设处
- 上一篇:公司技术团队建设研究
- 下一篇: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