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7-28 08:40:13
导语:建设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了培养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及企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发展型人才,需要构建建设工程监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专业核心能力而非专业技能。建设工程监理+“一体两翼”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以知识能力的三阶段递进培养为途径,以四个平台的课程体系为支撑,以双轨制实训实习体系、技术型教学团队和专业的动态调整为保障。建设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的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转型升级;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6年9月14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指出“加快培养建筑人才,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2017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建市[2017]145号)指出:“工程监理行业应立足施工阶段监理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拓展服务领域,提供项目咨询、招标、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现场监督等多元化的“菜单式”咨询服务”。职业教育重点培养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产业升级本质上是人的升级为核心理念,指出“不仅要使学生适应今天的岗位、工种或职业所包含的技术要求,而且还要让他们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工程监理人才对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关注。同时随着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一些建筑企业纷纷向着市政工程、道路桥梁等专业工程转型,多数工程监理企业的施工阶段监理业务会涵盖若干个工程类别,这就要求监理人员能从事多专业的监理工作[2]。为适应行业企业对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提出的复合性要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相应的调整。本文旨在探讨以课程体系为支撑、知识能力结构递进培养为途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的、立足施工阶段多专业监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建设工程监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建设工程监理+的专业核心能力。高职教育不仅要服务于企业的现实需求,还要适应行业转型升级,服务于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工程监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与工程技术直接关联,随着互联网、BIM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校内实践教学工作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支撑下完成,未来工程技术也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设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能力是以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施工阶段多专业监理为核心,以造价管理及合同管理为两翼的“一体两翼”[3]的专业核心能力,如图1所示。工程技术基础包括:工程识图与绘图技术,工程材料检测与应用技术,构件设计验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施工技术等。为实现多专业监理,工程施工技术可以选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包括:基础类信息技术、BIM技术、工程造价类软件、项目管理模拟仿真、施工过程模拟仿真等。施工阶段监理能力包括:施工策划能力,施工质量、进度、投资管理能力,施工安全管理能力,监理文件和资料的编制管理能力。造价管理包括:工程投资估算能力、设计概算能力、招标能力、合同结算能力及竣工结算、决算能力。合同管理能力包括:工程建设法规应用能力及合同管理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循序渐进、递进学习方式,知识和技能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二)知识能力结构的递进培养。知识能力的习得,一般经历知识级、技能级、实践级、拓展级由低到高、循环上升的过程[4]。建设工程监理+的人才培养以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为基础,通过综合实践不断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并通过递进学习的方式提升职业素质,从而实现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升。知识包括:通识知识、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等。技能级是在知识掌握基础上,应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程识图与绘图能力、工程测量等基础技能;监理文件的编制、合同管理等核心技能以及施工组织及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等综合技能。实现实践级目标是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也是社会对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是把已掌握的较为系统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拓展级是使学生的知识和综合技能在持续的岗位技术实践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并非高职教育的即时成果。知识和技能在课程体系中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融合的,通过理实一体和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将知识逐渐融合到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中。(三)建设工程监理+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核心能力的有效支撑,是构成专业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的要素。为实现建设工程监理+“一体两翼”的专业核心能力,我们可以按照职业素质、行业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及拓展的不同要求,构建职业素质基础、行业基本能力、岗位专项能力和职业技能拓展四个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职业素质基础课程能够夯实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为复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证。职业素质基础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体育、英语、大学语文等各专业所共同必需的知识,是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技能以及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技能的关键。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包括:工程识图与绘图,工程测量,工程材料与检测技术,工程力学与结构等;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BIM概论等。职业素质基础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融合,工程技术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社团和学科竞赛的作用,例如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识图与绘图和BIM等技能大赛,并在第一学年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认知实习,夯实工程技术基础的同时对施工组织和管理有初步的认知。行业基本能力课程包括施工阶段监理能力课程、合同管理能力课程和造价管理能力课程。施工阶段监理能力课程包括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进度控制、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和安全管理。合同管理能力课程主要有建设工程法规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造价管理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行业基本能力课程是知识和核心技能的融合,该部分主要安排在第二学年完成,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课程中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和整合,课程实习实训可以借助实物仿真实训平台和工程造价软件等,在第二学年暑期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岗位生产实习,通过仿真实训和企业真实生产情境相结合,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岗位专项能力课程即多专业监理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与管理,市政工程施工与管理、道路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旨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是知识和技能向实践级发展的过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借助施工过程实物仿真实训和顶岗就业实习,实现学生知识和综合技能的融合,锻炼学生的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并利用职业能力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职业技能拓展平台是利用选修课程、社团、大学生创业中心等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学生创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实现了学生就业、创业、升学等不同学习路径和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拓宽发展通道。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内容相关的课程设置应注重知识和技能的逐步深入,形成渐进式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强化、融合所学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相融合。
二、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一)双轨制的实训实习体系。建设工程监理+人才技能和实践的培养,是依靠校内的各类仿真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双重保障来实现的。考虑到专业特点,实体工程实践会受到限制,充分利用仿真实训实践教学平台,例如项目管理模拟仿真实训、施工过程模拟仿真实训、工程招投标模拟仿真实训等模拟仿真,实现技能培养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学生的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的社会能力必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砺练,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认知实习、岗位生产实习和顶岗就业实习,能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管理文化、岗位职责,缩短毕业生对现场岗位的适应周期。双轨制的实习实训体系,为学生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提供条件,使得学生知识能力由知识级、技能级向实践级循环发展的同时,也为学生拓展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5]。(二)技术型的专业教学团队。课程体系的实施离不开专业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教师自身应能够将知识和技能融合,能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践教学,即具备双师素质。同时,为满足工程监理+的课程体系涉及到的多专业监理和造价管理等,改变传统的以专业教研室为核心的教学团队为某项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教学团队,例如施工技术教学团队、工程测量教学团队等。这种技术型的教学团队,可以打破“专业”限制,实现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也会更关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技术发展和变化,能更好地为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服务。(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始终是服务于行业发展的,行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专业的设置也应随社会需求变化而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中职业素质基础课程和行业基本能力课程应相对稳定,岗位专项能力课程可以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例如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可以增加安装工程施工等[6]。
三、小结
专业建设应主动适应行业转型升级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工程监理行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需要复合型、发展型的建设工程监理+的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核心能力,而非专业技能。核心能力培养要通过四个平台的课程体系,经历知识技能递进培养过程,实施过程中依靠双轨制的实训实习体系、技术型的专业教学团队和专业的动态调整为保障。
参考文献:
[1]章永刚,高建宁,邢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科高职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8):65-69.
[2]汪繁荣,符玉红.工程监理专业如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56.
[3]徐照,李启明,杜静,李德智.面向核心能力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4(6):32-37.
[4]刘春江,周天华,张静晓.基于P-CMM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28(2):153-158.
[5]刘光忱,王春霞,李欣.新时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建设监理,2016(1):9-11.
[6]王博.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思考与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5-9.
作者:陈燕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建设工程从业人员培训研究
- 下一篇: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