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8-18 05:04:45

导语:家训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家训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研究

一、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精神内涵。传统家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家训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得以流传下来,其优点在于传统家训采取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教化方式,言传的同时还兼顾了身教。传统家训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缩影,它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哲学。同时,传统家训大都涵盖正能量,都是劝诫后辈儿孙守法爱国、立规教子、孝敬父母、为人宽厚、持家立业等,因此,它对子孙后代的为人处世、持家、报国都有积极影响。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把优秀传统家训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对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深远影响。二者结合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一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二)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影响高校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从改革开放至今,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展现了文化的多元性。一部分大学生在金钱的诱惑下出现了思想过于功利,思想和行动一切向“钱”看,视财富和利益为第一位,把金钱和物质的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之上。部分大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画等号。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没有家国情怀,不能以大局为重。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信仰缺失、志向弥漫。金钱本身只是中性的物质象征,但过于追求金钱就会产生金钱崇拜。“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尚且排在治国之前,由此可见,古人对自我修养的重视。而传统家训中包含的家国思想有助于加强现代大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进而能把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形成正确的思维导向。(三)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规范了高校文化中道德标准。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容易迷失自我,出现违反道德品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导致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未得到良好的确立情况下而过早接触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由此可见,道德的缺失或偏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生存表现。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思维导向成了当务之急。传统家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其中道理通俗易懂,不只是简单地说教,更容易让大学生理解、接受。其中勤奋、勤俭、诚实守信更是作为中国传统家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将传统家训融入高校文化中有益于完善道德标准的确立。[2]从而规范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和思想意识。保证其在社会实践中良性发展,并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

二、优秀家训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没有充分认识到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育人作用。传统家训文化距离现代人的生活较远,即便如此,优秀的传统家训中还是存在着独特的文化精华,对于“治国、齐家”有着不可磨灭的指导意义,对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与法律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意义。而我们所生活的年代,没有充分认识到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育人作用,少有人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能够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内容。在此背景下,高校以优秀家训为主体的文化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大限制了传统优秀家训育人功能的发挥,使整个高校的文化建设工程也显得根基不牢,实效性降低。(二)传统家训文化和高校文化建设的融合流于形式。当前,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意义,在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开始希望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高校文化建设虽已掀起弘扬传统家训文化的思潮,但其将传统家训文化与高校文化建设的融合却更多流于形式,致使高校的相关主题文化建设停滞不前。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入融合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发展也深受其影响,在教育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上,比较推崇西方现代的教育。同时,对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率这种显性指标的更多追求,忽视了对人文素质培育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教育团队来深入研究传统家训文化,对家训文化进行全面、科学辩证地分析,结合高校发展与时代要求,继承弘扬和创新家训文化,舍弃传统家训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同时没有显示出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巨大力量,自然也就更少了对传统家训文化的研究学习。(三)没有深入挖掘到优秀家训与高校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家训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具备中华传统文化的普遍性质与特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随着时代变革,文化也在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扬弃与发展。我国古代与近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属于封建国家,封建制度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都带有强烈的封建性,封建社会生产生活背景下的家训,必然也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部分传统家训宣扬等级制度、重农抑商等思想。而这些封建传统文化在今天都是不适于社会发展的,甚至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思想糟粕。提起传统家训文化,当代一些高校文化建设者不免认为传统家训是落后文化,并没有深入挖掘家训文化的历史沿革与社会价值闪光点,没有把握住传统优秀家训与高校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却认为它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什么联系。

三、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一)精确定位传统文化家训和大学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大学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时展要求为指向,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才能够营造出适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文化氛围,创造出有利于打造高校独有特色的文化根基,精确定位传统文化家训和大学文化建设的契合点,扬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发扬光大其中的文化精华,大力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号召力量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紧迫性,使大学文化建设更具实效性。高校的文化建设必须有一个旗帜鲜明主题为指引,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之烘托、支撑。在大力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家训文化的视域下,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广博传统优秀家训,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精确选择传统家训中的爱国、诚信、明理等主题,为今后的文化建设确立方向。[3]例如,商学院校的文化建设可以选择“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为主题开展;军事院校可以确立“报国恤民、舍生取义”所倡导的爱国主义为文化建设主题;法学院校则可以以“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为主题开展文化建设等。(二)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唐代文人韩愈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实践也同样证明,只有传道的教师水平高,才能给予学生更深入的思维启发、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更宽广的学习视野。因此,要想建设完备的以优秀家训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就一定要提高高校家训文化研究者、以及相关学生管理者和教学者的知识涵养与教育能力。总体而言,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就要激励高校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宝贵意识,积极努力学习家训相关的知识准备,发现家训与高校文化的契合点,将新时期的价值观与传统文化融汇、贯通,不断加强以家训为主题的文化建设宣传,助力高校建立健全文化体系,以传统文化的力量感染新时期的大学生。[4]提高师资水平,首先要严格高校教师的入职考核,对求职者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进行有针对性地考试,择优录取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较高的人员;其次,对入职合格人员和从业教育者进行专项的传统家训文化培训,以传统家训文化和高校文化建设融合为切入点,培训专项师资队伍;再次,对相关教育者的学习进行展示测评,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如专题课堂授课比赛、专项知识竞赛等。(三)积极创新多种形式的家训文化实践活动。高校文化建设,首先要依靠特色鲜明的教授内容来展现。因此,在高校的教学内容方面,高校首先应坚持以优秀传统家训精华为源泉,召集学识渊博的编纂团队深入挖掘传统家训文化中与高校文化主题相契合的内容,将“讲仁爱”“崇正义”“守信用”等传统优秀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连接,并将其科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堂教学中,并注重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逐渐使学生树立起高尚的品格、塑造健康的人格。其次,在教学方式上,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把传统优秀家训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来。例如,除了课堂教学,高校的文化建设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小程序等多种媒介,把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做成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推送给大学生,占领其意识引领阵地,加大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播,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隐形氛围。再次,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实践,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文化建设实践的兴趣与内驱力。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以诚实守信家训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以俭素为美”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等多种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当为大学生的意识树立和行为规范塑造榜样和模范,借在学生群体中选拔优秀的榜样,进一步宣传校园文化。[5](四)不断提高高校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显性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中心所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渠道。随着时代的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变革。尤其是以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为主体建设高校文化,就要通过把优秀家训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发挥家训文化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社会归属感。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优秀家训文化科学融入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要创新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发挥家训功能的育人作用,培育大学生的人文底蕴及综合素质。[6]例如,深入研究古往今来爱国人士的人生历程和代表人物等,把研究成果融入到相关教材体系中,增强教材的人文内涵,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给养。另一方面,科学更新高校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作为重点,通过启发式教学等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驱力。

参考文献:

[1]雷国平.新时代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智库时代,2020(15):183-184.

[2]孔德滕,张雪.高校主题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河北交通教育,2020,17(1):23-24.

[3]胡颖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20(10):69-70.

[4]周湉.浅谈高校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J].新西部,2020(3):110-111.

[5]何欣然.浅议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家训培养纳入大学文化建设之中[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2):119-122.

[6]李鲁宁.优秀传统家训视阈下大学文化建设路径探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6-7.

作者:李鲁宁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