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身房现状与建设分析
时间:2022-12-13 09:41:36
导语:高校健身房现状与建设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国民体质是国家兴盛繁荣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体育锻炼。健身作为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主要手段,逐步被国民接受。但在高校,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一、场地建设缺乏规范等因素,导致健身运动尚未普及。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高校健身房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旨在为高校健身事业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健身房;建设规范;管理运营
1.前言
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包含多种形式的运动,如游泳、跑步、骑自行车、健美操、韵律操以及各种抗阻力动作,可以起到锻炼心肺、提升免疫力、预防糖尿病和心脏病、增强身体协调控制能力的作用,从而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一定程度上缓解身体疲劳和压力。国民体质是国家兴盛繁荣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健身作为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主要手段,一直以来都备受世界各民族的重视。各国均通过培养国民健身意识、完善健身硬件条件、发扬健身文化等手段,发展国家健身事业,提升国民身体素质。高校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其健康的体魄直接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中国的义务教育和初等教育虽然重视体育,但文化教育仍占据学生的主要课堂,健身对于大多初中生、高中生而言多是喊口号。除去体育生和从小有运动习惯的,刚入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欠缺,迫切需要引导其开展健身运动,尤其是健身意识与习惯的养成,对于日后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校健身房建设运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建设缺乏规范,存在安全隐患。高校体育场馆多为综合性场馆,可开展室内篮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项运动。同球类相比,健身运动因其群众基础较弱,且对设备设施以及场地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大多数高校健身房在规划设计时未列为重点考虑,多作为某一个功能房或者辅助空间使用,因此高校健身房普遍规模较小,大多在300平米左右[1],而AA社会综合性健身房至少1000平米。其次,高校健身房在建设前缺乏合理规划,导致功能划分不明确,建设时又没有相应的规范,导致使用体验较差且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说,为方便人员通行或器械移动,一般要求小型健身器械(动感单车、踏步机、椭圆机等)摆放间距至少1米,大型、高速健身器械(如跑台等)摆放间距至少1.5米[2]。调查发现,不少健身房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摆放器材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明显的安全问题,另外,与健身相配套的服务问题也比较突出,许多健身房甚至没有设置更衣、淋浴和休息的空间。2.2运营缺乏专业,功能相对单一。健身房从设计建设到管理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场地管理、器械维护以及会员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均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专业人才的管理,同时,健身作为一个专业性强、形式广泛且具有一定安全风险的运动,专业教练的引导与培训也必不可少[3]。健身房不仅要设置有氧跑步、无氧力量等“标配”场地,还需结合学校所在地域特点和师生的兴趣爱好,开设健身操、瑜伽、搏击等专业课程,满足师生日益多样化的健身锻炼需求。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足够重视健身房的专业运营,仅仅从事着保障基础教学训练和简易设备维护等工作,且只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向师生开放,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手段保守,功能相对单一,不利于场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场地使用价值的深度开发。2.3文化体验有待加强,缺乏吸引力。健身作为一项历时悠久的运动,在世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有着特殊的文化。高校健身房在管理运营时,应充分宣传健身文化,通过宣传展板、屏幕媒介、开设课程等多种形式,宣扬积极向上的健身文化,帮助其正确认识健身、学会健身,积极搭建健身交流平台,提升大学生参与健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鉴于健身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在改革开放以前其硬件条件相对薄弱,导致国民对健身运动的认识还不全面,同时,高校建设多重视硬件发展,往往忽略了对文化宣传等软实力的建设,因此,高校健身房缺少文化氛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少学生还存在概念误区,把健身和健美混为一谈,对健身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而且有健身习惯的学生也可能因为缺少群体的支持、鼓励与交流,或者是因为缺少专业的协助和指导而放弃健身,这些都阻碍了健身运动在学校的普及。
3.高校健身房建设运营对策与建议
3.1合理规划功能分区,注重设计及建设标准。健身房建设需综合考虑功能区域是否齐全、健身环境是否舒适、辅助空间设置是否科学等因素,因此高校场馆主管部门在推进健身房建设时,应根据所在区域、本校实际情况以及师生需求,做好前期规划及准备工作。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功能分区,论证器械需求配置,通常可按照有氧、无氧、操房、动感单车房等运动类型设置功能区域,通过合理搭配力量器械、有氧器械等,以满足全身肌肉群及其他锻炼目的的需求,同时,围绕锻炼人员的用馆体验,合理配套公共休息、更衣室、洗手间及淋浴室等辅助区域[4];另一方面要注重兼容设计效果和建设规范,一般可先组织行业专家,本着安全实用的原则,合理制定健身房规划方案和建设标准,其次融入校园特色文化,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强化健身房室内设计效果,最后组织有资质经验的专业第三方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建设标准施工,确保建设符合要求及预期效果。3.2注重打造专业团队,实现专业管理与运营。健身属专业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其运营好坏的核心在于是否具备专业化管理模式。因此,要想做好高校健身房管理和运营,首先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围绕健身房运行的特点、难点与重点,从健身房安全运行、场地管理、日常运营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入手,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其次应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业务队伍,不少高校开设了健身课程,且健身房在空闲时段面向师生开放,因此亟需培养专业健身的师资队伍[5],以满足健身教学、培训、辅导的需求,对于缺乏教练资源的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志愿者资源,对具有一定健身基础或对健身感兴趣的学生加以系统培训,使之具备教练水平,同时考虑与社会上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健身企业合作,将其教练资源作为补充与引导,专业化的健身指导对于提升师生健身兴趣、达成健身效果、避免运动伤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应建立健全健身房运行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考核手段对管理团队、教练团队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从而不断提升专业化的管理运营水平。3.3注重文化,寓教于乐,融入社交普及健身知识与技巧、培养健身习惯是高校健身房运营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需高校按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以健身文化建设作为抓手,赋予健身房社交以及娱乐的功能,以娱乐化的体育、体育化的娱乐方式,在大学生课外锻炼时间,建立一个积极、正能量的平台,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利用口碑效应进行引导与传播,继而丰富大学生的文体生活。在具体措施上,首先要注重健身房环境文化的建设,通过专业的空间设计,利用色彩、结构等元素,赋予健身房年轻、运动的文化气息,通过文化墙、屏幕媒体等渠道,传播健身技巧;其次要引导热爱健身的大学生群体成立健身社团[6],定期组织主题健身活动,鼓励大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参与健身锻炼,加强健身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在提升健身专业度的同时,增进同伴间感情;最后还可以邀请社会健身俱乐部相关人员或者具备专业健身知识的专家,开设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包括crossfit、hiit等各类新型的训练方式、健身主题讲座、小型健身比赛等,提高大学生参与健身的兴趣与积极性。
4.结语
随着中国逐步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健身作为全民锻炼的一种重要运动方式,正逐步受到社会群众的重视与喜爱,健身房作为健身运动的主要载体,其建设发展对于普及健身运动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相比较而言,高校健身房的建设滞后于社会,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应分析自身特点,科学规划,按标准、规范建设有特色、有文化的健身房,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和运营,引导更多大学生开展健身运动,培养其终身锻炼的意识与习惯,继而为其走向社会、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健康的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志明,刘甄悦.高校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发展调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27(2):132-135.
[2]梅竹.沈阳市健身房规范化建设的问题研究[J].体育时空,2016,(11):117.
[3]王新远.安徽省高校健身房现状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4):625-626.
[4]刘建彬.高校健身房自主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4)12-13.
[5]程倩.中职学校体育健身房建设的可行性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5):109-110.
[6]王臖.湖北省高校健身房健身效果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233-234.
作者:王雪飞 葛邵鹏程 芮守刚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 上一篇:民办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分析
- 下一篇:跨国企业业财融合建设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