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析

时间:2022-09-25 10:55:01

导语: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析

[摘要]新时代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力弱化、防御力较低、斗争环境复杂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垄断网络技术、推行网络文化冷战及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力量薄弱。解决该问题需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国家安全观教育,提升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加强网络技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防御能力;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力。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路径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也遭遇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的斗争等挑战[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势,对我国网民尤其是高校师生进行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和干涉,使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遭到威胁。为应对新时代国家安全遭遇的新挑战,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本文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系以及新时代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切入点,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系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2]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依据。(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表达[3]。任何阶级或执政党若想打牢执政根基,必须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预言:“下一个世纪最重大的挑战之一,是不要再为我们的技术威力而赞叹和陶醉,而要利用这种威力,去处理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人民之间的分歧。”[4]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肆宣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鼓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诋毁、攻击他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积极推行“和平演变”。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国家领土安全、领海和领空安全,还包括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已不再局限于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体,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双向性交流的特点使人们更愿意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发展状况、热点问题、政治观点和价值观等内容。因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遵循。在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并在党的报告中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系列的行动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并结合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了国家安全的顶层设计。“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研判、应对国家安全复杂局势的根本方法,也是积极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威胁的重要遵循。第一,国家安全观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家安全观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好主流媒体网站,弘扬主旋律,坚决抵制心怀叵测的国家或个人利用网络攻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第二,国家安全观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方案。“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的方案。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相辅相成,共同构筑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将各方面的安全建设统一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为重点,牢牢守住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协同推进安全建设。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遵循。

二、新时代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时代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主导力弱化、网络防御力较低、网络斗争环境复杂三个方面,其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垄断网络技术、推行网络文化冷战及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力量薄弱等。(一)面临的问题。1.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主导力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主导力弱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上的失声,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引导、矫正能力较弱。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5]。当前我国既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期,又处于经济中高速增长、社会矛盾凸显、社会阶层复杂、文化多样性并存的特殊时期,多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介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推波助澜,削弱了传统媒介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垄断。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散发海量信息,这些信息中不乏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思潮夹杂其中,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引导、矫正能力,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主导地位。2.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防御力较低。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防御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二是应对国内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言论的能力。我们通过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途径让世界了解中国,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能力较低,无法抵御其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致使西方国家不良的、反动的思想言论弥漫在我国的网络空间,“淡化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多元化”成为时髦论调,侵蚀着网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尝试通过建立红色网站、加强网络监管等途径应对上述问题,其效果差强人意。3.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斗争环境复杂与报纸、书刊等传统传播模式相比,互联网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等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面临的斗争环境更加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网络技术,占据着网络空间的“话语霸权”,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据调查,现今全球的互联网服务器均在西方发达国家,且受到美国的管控[6]。我国一些重要领域的信息和尖端技术通过网络被窃取,网络安全遭到威胁。另外,一些学者和名人即网络“大V”为了“博眼球”“挣点击量”,利用网络即时性、开放性特点和网民盲目从众心理及名人“光环效应”,对一些社会热点、敏感事件加以炒作,或者以学术论争为由,引导网民进行意识形态论争,抹黑、诋毁党和政府的形象,使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环境愈加复杂。(二)原因分析。1.西方国家垄断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的法宝,能否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战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美国是最早开发和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国家,几乎垄断着全球的网络系统。[6]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威胁他国信息安全,并对网络资源加以垄断,将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打造成“普世价值”,通过网络渗透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其一,攻击他国网站,窃取他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重要信息。2009年5月,美国微软公司曾切断古巴、朝鲜、苏丹的MSN即时通讯;2016年11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共发现719583个病毒攻击我国网络,黑客组织“影子经纪人”公布一组曾受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攻击与控制的IP地址和域名数据,显示遭受攻击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攻击了我国至少9所高校,12家电信、航空等重要信息系统部门和2个政府部门信息中心。[6]其二,散布反动言论,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全球共有13台因特网基础设施的根服务器,美国拥有1台主根服务器和9台辅根服务器,凭借雄厚的信息技术资源和传播能力,向我国网民散布大量反动信息,使部分学生受到西方国家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2.西方国家推行网络文化冷战。文化冷战是相对于兵刃相向的武力斗争而言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战争,常常通过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等途径,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文化冷战颠覆了苏联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权,目前又将目标指向了中国,尤其是高校师生。一方面,西方国家借助热门网站、论坛等新兴媒体鼓吹西方“普世价值观”。作为一种人文主义思潮,资产阶级主张的自由民主“普世价值观”在反对神权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破除了封建制度的等级关系和神对人的精神奴役,实现了人的自我解放和觉醒。但随着无产阶级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顺应时代需求,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资产阶级主张的自由民主“普世价值观”丧失了普遍意义,更不能说是“普遍价值”了。然而,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既得利益,借助新兴媒体鼓吹西方“普世价值观”。比如,美籍日裔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指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表明社会主义运动的终结,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制度成了人类历史的终点。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指出,西方文明代表了一种“普世主义”。还有一些人大肆宣扬西方价值观和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认为其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是世界上最好的,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尊奉这一“普世价值”,不断鼓动网民诋毁我国社会制度,煽动网民要求政府“归还人权”,实行西方民主制度。另一方面,借助历史事件散布消极言论、歪曲历史、抹黑共产党形象。者常常借助纪念历史事件等重要活动,以“反观历史”为名,虚构中国近现代史,篡改历史定论,抹黑我们的领袖和英雄,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功绩,企图“西化”“分化”中华民族。比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西方国家宣传、抬高国民党军的抗日贡献,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破坏台湾与大陆人民的民族情感。此外,一大批受西方国家支持的反华电台和网站全天候反华信息,挑唆国内人民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西方国家推行的网络文化冷战,使我国网民受到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狂轰乱炸,部分人不经意间偏离了社会主义轨道。3.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教育队伍力量薄弱。师资队伍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利器”,然而目前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教育队伍整体薄弱。第一,数量不足。据调查,很多高校的思政课专职教师的数量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400的比例,而他们又是主流意识形态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的主力军。思政课专职教师难以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交流,并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第二,业务能力有待提升。要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受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影响,再加上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较重,往往是把教学当作任务来完成,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较少。另外,由于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许多课程不得不由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兼职教师是非科班出身的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其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影响其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第三,网络政治素养有待提高。2014年在北师大考察时明确提出了好教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7]。对意识形态教育队伍来说,这“四有”是做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前提。然而,据调查,部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宣传队伍和专业课教师受到西方价值观思想的侵蚀,在网络上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下做的是“利己主义”之事,使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怀疑和厌倦。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

需从战略高度出发,解决新时代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一)加强国家安全观教育,提升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国家安全面临的外部环境愈来愈复杂。国家安全已不再局限于军事、国防、领土等领域的传统安全,还包括文化、科技、金融,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部分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内容认识模糊,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缺乏警惕,在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的席卷下接受了西方国家的糖衣炮弹,甚至出卖情报,危害国家利益。加强国家安全观教育,提升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维护国家安全极为重要。第一,对全体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引导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熟知《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事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连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制度,教会学生知法懂法,并依法向相关部门举报网上违法行为,打击各种违规利用网络蓄意破坏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行为。第二,将爱国主义潜移默化地融入国家安全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要筑牢学生的思想防线,提升其安全防范意识和反间防谍技能,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国家安全教育的第一位。网络社会,人们的阅读习惯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快餐化的特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宣传教育理念,改变空洞乏味的宣传方式,通过图像、案例、接地气的语言、红色网站、英雄烈士谱、社会实践等潜移默化的方式,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提升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二)提升网络技术,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防御能力。提升网络技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防御能力,是我国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必然要求。提升网络信息技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攻克核心技术。首先要重视关键基础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创新。重点加强对操作系统、芯片等方面的人、财、物投入,形成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群,逐步打破西方国家的核心技术垄断。其次,重视网络空间管控技术的研发。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日趋严峻,中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战争愈演愈烈,网络信息技术在这场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政府运用网络空间安全“防火墙”,阻止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尚存在“瑕疵”,许多网络谣言、网络攻击依然广泛传播,其重要原因是网络空间管控技术不足。因此,必须研发、创新信息过滤、筛选、推送等关键管控技术,攻克对方的“破网”技术,提升网络舆情监控能力,防范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网络入侵,维护我国网络安全。第二,打造产业体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打造自主创新的网络技术产业体系,整合相关机构的职能和资源,形成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合力,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网络信息技术产业的垄断格局,提升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首先,转变网络技术产业思路。长久以来,我们希望通过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合作,来实现自主创新。但是,西方国家与我国合作的根本原因是将利益最大化,绝不是想帮助我们提升网络信息技术。因此,只有弘扬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占领全球网络信息技术高地。其次,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国家要通过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等方式,支持互联网企业、高校组建核心技术研发团队,研发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调动核心技术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自主创新平台,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三)增强教育队伍力量,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主导力。指出,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主导力,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归根到底要靠人才。拥有一批政治意识强、网络素养过硬的意识形态教育人才是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主导力、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第一,配齐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心智尚不成熟,对爱国主义表达方式缺少理性、逻辑的思考与判断,对社会问题缺乏全面的理性的分析,容易被心怀叵测之人误导,偏离社会主义轨道。部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人数严重不足,尤其是专职教师较少,兼职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师资队伍不稳定,难以做到全员育人。这就要求高校配备足够的意识形态教育专职教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第二,提升教育队伍政治素养和网络素养。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新媒体时代,微博博主、微信者、论坛管理员等都可以成为舆论传播中心。这种更为隐匿的、双向的、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出更多挑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网络素养,才能把理论说得彻底,才能说服人。提升教育队伍政治素养和网络素养,首先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升。吸收一批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过硬、教学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进入意识形态教育队伍,通过教育培训、脱产进修、党组织学习等手段,不断提升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将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安全观融入教学理念,使高校教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捍卫者和实践者。同时,从意识形态教育队伍中培养或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说理能力强、有责任担当的意见领袖,掌握舆论话语权。在面对不健康甚至反动言论时,意见领袖能够带领追随者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传播中国声音、传递正能量,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其次,重视网络技能培训和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意识形态教育者必须掌握网络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其网络思政工作水平,增强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具备独立思考、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同时具备合理合法地利用网络应对非主流意识形态或反动言论的能力,占领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科学传播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

作者:张春艳 韦子平 单位:皖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