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浅析

时间:2022-12-29 03:19:07

导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浅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浅析

一、教材编写的凸显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理论内容把握不够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教育的课程,它不是专门的心理学专业教材,但又要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功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既需要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咨询等多门心理学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统领,又要接近学生实际情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但目前有些教材表现出教材内容理论性不足,为迎合学生喜好过于娱乐化,缺乏专业性,不足以支撑教材内容;有些教材理论深入,过多的教条和专业术语,内容晦涩,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材形同虚设。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仔细考量知识点的选择、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等,使整个教材内容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教育目标。(二)教材内容不能有效的迁移到学生实际生活之中。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相对缺乏,因此,教材的内容能够与学生有效互动,将理论知识迁移到生活当中,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自我成长。但很多的教材注重说教或举例子,只是简单的阐述观点,缺少对学生实际的指导。例如学习时间管理的章节中,如何设置时间表,系统的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恋爱心理学章节当中,如何在恋爱中与异性相处,这都需要教材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

二、如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以大学生在成长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为载体,强调大学生在发现、识别心理问题,分析、评价及解决心理问题的主体作用,仔细斟酌考量教材的内容,合理选用教材。(二)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剖析教材内容课程实施是课程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达成和课程建设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项工作,都要依托于其课程教材的有效实施,为了使教材效能最大化,有效组织教学,就需要对投入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剖析教材各部分内容信息材料存在的意义、前后材料之间的逻辑序列关系以及教材的编排风格等方面因素。分析教材整体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合理使用教材内容材料、最大可能的活化并优化教材。(三)以学生为本深入研究教学对象,设计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需求做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心理需求、自我概念、人际交往特点能有整体性、全局性的掌握,准确把握差异性特征的产生原因,着眼于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设计并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本体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设计不能只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或单纯说教,要转变教学观念,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切身体验,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不受制于教材内容的束缚,把教学的焦点由教材的讲解转变为切实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开发心理潜能。(四)深入研究反馈机制,平衡教材内容。教材使用成效有赖于学生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借助于评价反馈能够及时发现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疏漏,进而对之及时弥补、提高与完善。首先是在教学互动往来中,师生之间通过集中讨论、访谈咨询等多种形式,虚心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对教学过程中设计不完善的地方,如对教材内容的选取、课堂教学互动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尚存的问题,适时调整与更新,以此形成互动的双向反馈;二是主动深入到学生学习娱乐区向辅导员、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历程中理想信念、情绪情感状态、意志品质特征、性格特点人际交往等方面信息,以此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投入使用、融入教学后发挥的效力和尚存的差距,以便日后继续查漏补缺。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反馈机制,使用多元化的方式收集教材使用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应用于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使教材的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与学生心理发展相契合、与时展需要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林效廷.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作用及施教方法[J].中国高教研究,2002,(2).

[2]丁志强,刘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建设探微[J].中国德育,2008,(2):60-67.

作者:夏慧铃 单位:塔里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