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设众创空间路径研究

时间:2022-05-24 10:46:21

导语:高校建设众创空间路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建设众创空间路径研究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大力引导双创工作的开展,为全民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生态。我国高校作为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科技创新的重要单元,建设众创空间支持双创工作是其重要职责。本文从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优势意义,发展定位,现存不足,发展建议等多个方面探究我国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为其良好合理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众创空间;高校;建设路径

众创空间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依托各自优势,为创新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提供包含工作空间、网络空间、交流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等在内的各类创业场所,通过全程化配套支持、个性化创新服务、专业化创业辅导,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我们看来,众创空间就是一个生态完整的创业系统。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并引导大众创新创业。自2015年开始,受我国经济转型的影响下,真正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各种类型规模的众创空间出现在我国各区域,仅在2015年全国高校就新增众创空间超过500家。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建设众创空间,对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蓬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优势及意义

1.人才优势。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拥有其它机构单位无法比拟的人才资源,众创空间的构建离不开拥有创新思想,眼光独特的人才。高校中既有学识渊博,社会阅览丰富的教师学者,也培育了一大批思想新潮的大学生。依托高校建设众创空间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高校内蕴藏的人才资源,对于广大学生将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中也提供了宝贵的践行机会。2.学科优势。我国高校普遍属于综合性发展,学科门类齐全,各大基础学科融合交流。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学习,深入研究可以提出不同以往的技术方法,不断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成为创新的源泉之地。3.硬件优势。除了拥有大量的科研人才之外,高校还有众多的实验室,科研基地,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充足的经费支持。在人才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借助良好的硬件条件,我国高校每年都可产出丰硕的科研成果,通过产学研基地的构建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社会所需的生产力。

二、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以及现存不足

1.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依托高等院校建设的众创空间同社会上其它类型的众创空间相比较的话,在发展定位上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具体有以下几点:1.1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沃土。我国高等院校一方面是为社会国家培养高学历人才的场所,更是为双创工作提供后备人才资源的基地。在高校内建设众创空间,一方面为学校内各种创新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实践基地,也能为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愿的高校老师与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创新人才的胚胎在这种沃土中能得到最直接的呵护,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真正培养成适合创兴创业型社会建设需要的栋梁。1.2创业项目的先导区。高校内青年人才汇聚,年轻的思想碰撞会出擦出灵感的火花。大学内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比赛,讲座,通过构建众创空间工作,传播创新创业文化,举办更多更新颖的创业比赛,发现学生群体值得扶持的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创业团队发展,提高其应对市场能力,实践经验。通过众创空间的帮助,将高校内大学生思想中成熟的创业项目具体实现,促进其起步。1.3创新企业的启动区与服务站。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既可以作为这些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启动站,作为在校学生所创立企业的孵化器。另一方面来说,大学生在校内创立的企业也可以依托众创空间发展,高校众创空间从硬件上来说可以为这些初创企业提供场地,设施设备以及资金上的一定帮助。软件方面,可以利用学校资源,为其构建信息网络,而且为其提供法律、财务等各方面的技术支持。2.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现存不足。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有着各种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围绕精准的定位来发展也促进众创空间的加速建设。但是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下面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2.1资金来源途径不足。众创空间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贡献,充足的资金保障也同样是其发展的源动力。但是我国高校众创空间的资金来源方式都比较单一,国家财政拨款以及高校自身科研基金构成了维持空间运作的资金依靠,其它社会资源未能充分利用。2.2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别于社会上其它类型的众创空间,盈利并不是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初衷所在,深处高校这一象牙塔内部的同时也造成了这一众创空间与社会其它单元的接触少,市场化程度不高,模拟性过强。高校众创空间成果创造能力强,各类型的创新理念迸发,但是不能很好地与市场接轨,导致高校众创空间创造的成果转化成适应社会切实需要产品的水平不够高,投入产出比低,造成了我国高校众创空间普遍效益低,“入不敷出”的现象比比皆是,某一方面来说还加重了学校的负担。2.3在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程度不深,参与性有待加强。客观上来说,双创工作的开展在大学校园中宣传的力度不如社会上,高校在校生作为社会创新人才的来源,尤其需要对创新创业正确认识,高校众创空间作为培养人才的实际载体,宣传方面的工作存在不细致不广泛的不足。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认识浅就必然会导致他们的参与性不高,积极性不强,创业文化气氛的不浓厚。

三、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建议

1.完善众创空间建设支持体系。高校众创空间的成熟健康发展,需要摆脱以往常见的完全由学校出资支持模式,调动社会上能发动的力量,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走到学校中来,完善产学研体系,提高高校众创空间效益。各大高校都建立了自身的校友会,积极利用校友资源,鼓励引导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反哺学校。2.加强成果转化能力,强化自身优势。积极建设校内产学研基地,利用多方面条件资源,帮助校园内初创企业解决研发问题,提供核心技术,促使其降低发展成本。为校内企业与校外企业构建合作平台,推进社会资源与校园内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有机转化。通过精准调研,了解到市场的具体需求,或是通过先进的技术优势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加快空间内企业市场化,专业化,科技化的发展脚步,将广大高校创客们的研发成果具体转为生产力。3.在学生加强宣传,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程度。通过创新创业大讲堂,创业论坛,创业计划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形式,在高校学生中广泛传播创新创业思想,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浓厚氛围,邀请更多的学生实地走进校园内的众创空间参观学习,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通过各种活动在学生中树立一部分的创业典范,通过这群人去带动其他人积极参与到双创工作中,为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4.拓宽渠道,提升高校众创空间对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在高校众创空间内部为校内初创企业以及广大创客们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拓宽渠道,为其提供软件硬件双方面的支持,具体了解其需要,帮助解决其在创业各个阶段会遇到的困难,让专家学者们走进企业,降低其创业风险。

作者:郑帅 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双寿,杨建新,王德宇,付志勇,顾学雍.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实践——以清华大学i.Center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05:5-11.

[2]王涛.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探微[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41-43+92.

[3]张瑞,李静芳.高校建设“众创空间”模式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6,05:152-153.

[4]刁振强.众创时代高校创客空间的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69-73.

[5]唐秋颖.众创空间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16,16:58-60.

[6]周海英.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路径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16,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