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态马克思主义促进高校校园建设
时间:2022-03-28 10:47:37
导语:运用生态马克思主义促进高校校园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国内高等院校在校园建设上,均努力在和谐校园氛围、绿色校园环境、环保节能校园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和积极建设。高等学校的校园可以看成是一种小型社区,在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人文氛围、综合治理等方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及相应的理论支持。在阐述分析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原理、现实蓝图的基础上,利用生态马克思主义主张的协调发展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论,结合高等院校校园建设的基本情况研究,对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高校校园建设
校园环境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而创建的各种环境的总称,是反映一所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水平的重要窗口。校园环境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也称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具体包括学校景观绿化环境、教育教学环境、文化氛围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等。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均努力探索、积极建设和谐校园氛围、绿色校园环境、环保节能校园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这“五位一体”发展战略,高校在前期校园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既是自我完善发展、创建美好和谐生态校园的需要,也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家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和谐互融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系统是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目标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目前的高校校园均可算是集合了教学、工作、生活于一体的独立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文明高校校园,首先可从硬件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方面着手。在这方面,高校主要可以运用当代生态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管理。校园自然环境的建设,要符合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应具有适度的人口密度,充足的绿地系统和多样性的物种系统,科学的功能区结构的划分与合理的数量分配,建筑材料具备节能、环保、可再生的性质,能够有效处理校园内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质,废弃物能够得以回收及综合利用,具备一套完整、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机制等,这样才能够达到环境各组分之间的和谐共生,生态系统各链条之间的密切配合,互为因果,以及校园本身与周边区域之间的自然融洽的目的。另一方面,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由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复合而成,从人文学角度上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以尊重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人类的未来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在这种文明观的指导下,生态文明校园建设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在校园建设和日常教育管理中,以有利于绿色环保、美化环境的教育管理措施,全面提高校园师生的生态意识和人文素养的教育。从而营造和谐文明的教学、工作、生活环境,学校师生树立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养成崇尚生态自然观念和节约资源的文明习惯等。
2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深入解读,显示出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内涵和意义。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由于独特的社会批判视角和辨证方法,在促进生态危机的处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在理论建树上,生态马克思主义通过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分析阐释当代生态系统环境及其危机问题。它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归因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消费、阶级以及国际争端是造成当今世界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深刻地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本质。同时,生态马克思主义倡导生态保护和健康生活,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论证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也倡导人们树立新的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为解决人类生存困境提供一种新途径。从实现手段看,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稳态”的社会生产模式是消除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出路。这种生产模式主要强调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改进上来,通过发展小规模、无污染的新技术和新企业,既要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个人对庞大规模的工业经济体系的依赖性,又要能促进非异化、创造性的劳动,使人们从过度消费中摆脱出来,让人类生活真正处于人与自然的完全和谐之中。要建立这种生态马克思主义所认可的社会生产模式,首先,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注重环境道德,要努力将资源消耗限制在可维持的限度之内,强调产品的耐用、简便和易于回收。其次,要在社会财富和资源分配上做到平等,节制人口增长,缩小贫富差距,在不损害自然环境、生态循环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再次,要调整生产结构,改组生产权力关系,为参与生产活动的人们提供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使人们在劳动中感到存在的意义,是生活的需要,真正实现劳动与生活的统一。由此看来,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生态马克思主义倡导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这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
3运用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建设生态文明校园
3.1树牢生态文明观念,夯实校园生态建设基础
生态马克思主义解释了人类、自然与社会这三者的辩证关系,在当今社会面对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情况下,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因此,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国家和社会处理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高校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群社区和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试验地,在校园建设规划和管理上,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客观规律,在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上树立尊重保护自然、促进生态循环发展的意识,建立全校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应该通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法,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基础理论研究、师生正确生态文明观养成研究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并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为更多类型的人文社区和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的、可行性高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指导。
3.2创新生态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文明意识行为
生态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生态文明的根基是人类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在观念和意识养成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也是掌握科技知识主要群体,理应成为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接受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能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从自然生态的立场出发,处理好生态环境、个人主体与社会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一方面,高校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可分层次、分类别地制定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计划,发挥教学课堂主渠道的教育作用,向大学生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灌输生态文明观念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校园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途径,并借助新媒体等平台,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将生态文明意识自觉转化成实际的社会行动。
3.3促进生态实践研究,落实校园生态建设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生态学、环境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高等院校应密切关注国内外前沿科技和生态文明建设动向,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模式,有条件的高校可通过成立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等,加强对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同时,高校可以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的方式,开展相关实践课题研究,如针对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节能监督职能检测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的技术性、应用型研究,也可以在生态社会政策研究、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公民生态文明养成教育等方面开展政策性、制度性研究。另外,高校在校园建设方面,应该大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生态建设的试验,比如在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面,应注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兼顾资源分配的平等;建筑材料和办公资料方面,注重环保节能和可回收的性能;生活劳动方面,通过校园管理的新措施、新规定,为师生提供创造性、自主性强的生活方式,使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满足感和意义感。
作者:赵继伟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杰.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思考[J].安徽: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79.
[2]韩秀霜.国内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J].湖北:长江论坛,2012(4):14-19.
[3]陈学明“.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J].上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7.
[4]杜惟玮,张宏伟,钟定胜.生态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成都:四川环境,2005(3):30-34.
- 上一篇:高校共青团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
- 下一篇:“关爱女孩”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