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建设的应用与路径
时间:2022-12-13 03:28:29
导语:当前学校建设的应用与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严曙光周建存工作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地市高校作为地区内有较强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的组织,完全可以介入到农村文化建设中去,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地市高校还可以利用自身文化建设的优势,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克服思想误区,树立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新观念(1)地市高校应当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自身重要职责长期以来,高校的教育大多注重知识、科技的教育,忽略农村建设的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忽略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需求。实际上,地市高校作为地方文化的教育与传播者,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有着重大职责,对此,地市高校应该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加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诸如对课程设计、学生选择、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需要渗入更多的农村元素。同时,地市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这样也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2)地市高校应树立农村、农民新概念,多与农村农民沟通在有些高校,他们认为高校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城市。不可否认,高校在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农村,忽视了农民。目前,仍有一些人认为农村农民素质偏低,教育工作难做,教育效果不佳。实际上是他们对农民不了解,他们不知道农民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是主力军,如果农民的素质不能较好的提高,就不能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对此,地市高校应积极的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知识对提高农民素质与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学生深入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服务活动,把有效的知识传授给农民,发挥知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农民在与高校师生的交流中加深友谊,彼此都得到进步,让农民实实在在的看到地市高校带给他们的好处,从而有利于高校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加快农村文化建设。
发挥高校功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地市高校专家较多,科研实力较强,农村农业服务能力也较强,因此,地市高校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可以从这样几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是主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二是大力开发农村网络教育资源,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习知识技能。三是把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村农民发展经济、文化的能力。四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民文化素质培养,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树立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自觉遵纪守法,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热心农村的公益事业,乐当新时期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农民。
加强合作互动,实现高校与农村发展的双赢(1)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服务地市高校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列入日程安排,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走向繁荣。一是高校组织本校艺术团队深入乡村开展文化活动,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三下乡”服务,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生活;指导农民开展健身活动,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培训农村文化人才,提高农村业余文化队伍水平,从而引导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二是高校组织力量到农村去宣传法律知识,解决农民生活中遇见的实际难题。这既能让师生深入实际,了解农村,了解农民,拉近高校与农村农民之间的距离,又能指导和帮助农村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一举两得。三是帮助农村开发文化资源,积极提供文化创意服务,帮助农民兴办文化产业。(2)努力服务地方文化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离不开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地市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管理和专业优势,努力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提供建设管理人才的支持,提供建设规划、设计咨询,帮助农村建设文化馆、图书馆、体育活动室、科研宣传室等。(3)加强农村与高校的“双向”互动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是农村农民,因此,要想取得文化建设的成果,农村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只有农村农民与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双向”互动,才会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快速发展。一方面地市高校要经常主动地深入农村农民,调查研究,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农村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为农村文化建设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二是农村也要与地市高校友好合作,积极帮助地市高校改革教育教学。经常对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地跟地市高校联系,以求在地市高校的帮助下解决;经常性的组织党员干部到地市高校交流学习;支持和配合地市高校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农村文化建设。
- 上一篇:高校师资队伍价值及实践
- 下一篇:当前教学质量探究与建设